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弘琛专利>正文

补片熟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66917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提供一种成本较低、不受限尺寸、量产容易的补片熟化装置,其主要目的是消除常用补片熟化装置受限尺寸、量产不易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是以一底盘、一气密胶片及一密封框架组合而成,该底盘的成型槽恰对应容置该气密胶片,且将补片原料置放在该底盘与气密胶片之间,该气密胶片以一抽气组件将底盘的成型槽抽真空,并且以外部热源加热补片熟化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但组件成本低,且运用上述气密胶片结构可以不受限原料的尺寸,而呈板状的补片熟化装置更方便于同时抽气加热的量产工作者。(*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补片熟化装置
本技术是提供一种补片熟化装置,本技术主要是以一底盘、一气密胶片及一密封框架组合而成,藉由该底盘及气密胶片密封补片原料,并且一面抽真空、一面由外部进行加热熟化工作;本技术不但组件成本低,且运用气密胶片可不再受限原料的尺寸,而呈板状的补片熟化装置更方便于多组同时抽气加热的量产工作。
技术介绍
由于现代工业生产技术水准日渐提高,对于各种橡胶补片产品的运用也愈来愈多元,例如:轮胎补片、橡胶防撞条、鞋底补片等等;但是,由于生产补片必须让橡胶原料经过高温、高压的熟化的步骤,故业界对于补片熟化装置的成本、产量十分重视,而生产者若是想要改变补片生产的尺寸时,更是困难重重;是故,如何开发出一种可节省装置成本、符合量产需求及不受限于补片尺寸的新式补片熟化装置,早已变成目前研发者与产品制造商最想克服的几个问题,而上述内容中所呈现的问题也是本案创作人研发本案的动机。有鉴于此,请参阅图1,图1是业界常见的一种补片熟化装置,是利用一上模10及一下模11搭配而成,在该下模11内制有补片熟化槽12,生产者将预设量的橡胶原料13置入该补片熟化槽12后,该上模10会与下模11合模加压,并且同步加温,致使橡胶原料13熟化成密实的橡胶补片;但是,本案创作人却在实际生产运作时发现以下问题:其一,由于以往补片熟化装置的上模10是利用该下模11内的补片熟化槽12进行压制及熟化,故常用产品的橡胶原料13必须充填满足于补片熟化槽12的容量,而且生产出来的补片成品大小也完全不能调整,故常用装置的生产工作会受限于补片尺寸与补片熟化槽12容量;其二,同样由于该常用装置的生产工作会受限于补片尺寸与补片熟化槽12容量,故常用装置生产不同大小的补片时就必须另外制作新的模具(才会有不同容量的补片熟化槽12),十分浪费装置成本,也影响生产业者的产品变化特性;其三,此种常用补片熟化装置除了上模10、下模11之外,还必须每一组装置都制设有独立的加压机具与加热设备,故大量生产的业者必须同时采购多组设备,十分耗用成本;针对以上所述的产品实用上的问题,在本案创作人经过持续研发改良后,终得以研发出另一创新的补片熟化装置。新型内容本技术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置成本较低的补片熟化装置,本技术利用一底盘、一气密胶片及一密封框架组合而成,该气密胶片利用抽气组件将底盘的容穴抽真空,且能多组抽气组件共享同一抽气设备,不再需要占空间、高成本、高耗能的加压设备,藉此确实可以降低补片熟化装置的成本。本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量产成本较低的补片熟化装置,由于本技术呈板状的补片熟化装置更方便于重叠置放,故本技术适合同时对-->多组补片熟化装置进行抽气及加热的量产工作,藉此也能有效降低量产成本。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产品大小不受装置模穴限制的补片熟化装置,由于本技术是以气密胶片及底盘之间的真空状态进行挤压,因此,本技术的产品大小不受限(只要小于底盘的尺寸皆可制作)。有关本技术为达成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它功效,兹列举一较佳可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后,相信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及其它优点,当可由之得一深入而具体的了解;首先请参阅图2、3、4所示,是本实用新的补片熟化装置运用的较佳实施例,其中搭配一加热容器A及抽气设备B进行生产,而其主要结构包括有:一底盘20,在其上开设有具密封缘22的凹陷成型槽21,且底盘20呈平直板状;一气密胶片30,其系对应叠设在该底盘20上,且气密胶片30的外围32与该底盘20的密封缘22叠合,而该气密胶片30可完全罩盖在该底盘20的成型槽21上,另在气密胶片30表面穿设有一抽气组件31,该抽气组件31一端对应连接该抽气设备B,其另一端则连通于该气密胶片30底面;一密封框架40,系对应该底盘20之密封缘22的方型框架体,且密封框架40的L型内缘41恰会压迫该气密胶片30的外围32与该底盘20的密封缘22气密叠合。以上所述,即为本技术各相关组件的相互关系位置及其构造的概述。使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案的创新结构设计是以一底盘、一气密胶片及一密封框架组合而成,该底盘的容穴恰对应容置该气密胶片,且将补片原料置放在该底盘与气密胶片之间,该气密胶片以一抽气组件将底盘的容穴抽真空,并且以外部热源加热补片熟化装置;本技术不但组件成本低,且运用上述气密胶片结构可以不受限原料的尺寸,而呈板状的补片熟化装置更方便于同时抽气加热的量产工作。附图说明图1是常用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的组合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置入原料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熟化完成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量产作业示意图。上模10        下模11熟化槽12      橡胶原料13底盘20        密封缘22成型槽21气密胶片30    抽气组件31外围32密封框架40    L型内缘41加热容器A     抽气设备B补片原料C     补片成品D-->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清楚说明本技术的作动方式与功效,再请配合参阅图5、图6所示:本技术进行补片生产时,使用者首先将该补片原料C置放在底盘20的凹陷成型槽21内,完全不需要特别调整尺寸、大小,接着使用者再将该气密胶片30对应叠设在该底盘20上,且令该气密胶片30的外围32与该底盘20的密封缘22叠合,让该气密胶片30完全罩盖在该底盘20的成型槽21上,另将该气密胶片30表面上的抽气组件31对应连接该抽气设备B;最后将该密封框架40的L型内缘41压迫在该气密胶片30的外围32,使该气密胶片30的外围32与该底盘20的密封缘22气密叠合;在完成本技术装置的组合后,使用者便可以将补片熟化装置置入加热容器A内以预设温度进行加热熟化作业,同时,该抽气设备B也利用该气密胶片30的抽气组件31将底盘20的凹陷成型槽21的空气抽出,致使该底盘20与气密胶片30之间呈现真空状态,也让该补片原料C受到外部大气压力的压迫(内部真空无压),另一方面,由于大气压力的平衡迫压及真空空间的吸引力会让补片原料C变成平整熟化的补片成品D,且会具有较平均的热压密度及材料致密性。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本技术的多组气密胶片30上的多个抽气组件31可以同时运用一组抽气设备B进行抽真空,且各组装置不再需要占空间、高成本、高耗能的加压设备,故本技术藉此确实可以降低成本,此外,由于本技术的密封框架40、底盘20及气密胶片30组合后呈板状,具有可以叠置加热、抽气的工作优点,十分便于的多组补片熟化装置重叠置放生产,且共享同一组加热容器A或抽气设备B,故本技术适合同时对多组补片熟化装置进行抽气及加热的量产工作,确实能够有效降低量产成本。综上所述,本案的创新结构设计是以一底盘、一气密胶片及一密封框架组合而成,该底盘的容穴恰对应容置该气密胶片,且将补片原料置放在该底盘与气密胶片之间,该气密胶片以一抽气组件将底盘的容穴抽真空,并且以外部热源加热补片熟化装置;本技术不但组件成本低,且运用上述气密胶片结构可以不受限原料的尺寸,而呈板状的补片熟化装置更方便于同时抽气加热的量产工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补片熟化装置,其中搭配加热容器及抽气设备进行生产,而其主要结构是由一底盘、一气密胶片及一密封框架叠置而成,该底盘上设有一成型槽;其特征在于:该密封框架抵压该气密胶片与底盘密封,且将补片原料置放在该底盘与气密胶片之间,在该气密胶片 上制设有一抽气组件,该抽气设备连接抽气组件将底盘的成型槽抽真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补片熟化装置,其中搭配加热容器及抽气设备进行生产,而其主要结构是由一底盘、一气密胶片及一密封框架叠置而成,该底盘上设有一成型槽;其特征在于:该密封框架抵压该气密胶片与底盘密封,且将补片原料置放在该底盘与气密胶片之间,在该气密胶片上制设有一抽气组件,该抽气设备连接抽气组件将底盘的成型槽抽真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片熟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底盘,在其上开设有具密封缘的凹陷成型槽;该气密胶片,是对应叠设在该底盘上,且气密胶片的外围与该底盘的密封缘叠合,而该气密胶片可完全罩盖在该底盘的成型槽上,另在气密胶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弘琛
申请(专利权)人:李弘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