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动控制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目前,可编程控制器(以下简称PLC)从其产生到现在,实现了接线逻辑到存储逻辑的飞跃;其功能从弱到强,实现了逻辑控制到数字控制的进步;其应用领域从小到大,实现了单体设备简单控制到胜任运动控制、过程控制及集散控制等各种任务的跨越。今天的PLC在处理模拟量、数字运算、人机接口和网络的各方面能力都已大幅提高,成为工业控制领域的主流控制设备,在各行各业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而现有使用中结晶机小车自动往复运行中故障频发,出现烧电机,切键槽,拧断轴头等故障不断。结晶机小车自动往复工作,现在应用的是成熟继电器线路如图1所示,靠行程开关限位并自锁线路自动往返工作。但采用继电器线路时间存在时间缓冲不好控制的缺陷。由于电机与减速箱装置由联轴器连接,切换过程是几乎没有时间缓冲的硬链接方式。而气囊式时间继电器长时间频繁启动影响电机的工作性能。易造成机械过程中易损坏硬件,所以电机前伸端键槽受损坏切键槽:一方面造成电机空转;另一方面硬连接电机在切换时,由于长期过负荷造成电机烧毁。在使用中三年中扭断7根电机轴和损坏键槽12个。电机烧毁12台和转子的键槽修复12个,严重影响生产工艺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以实现避免电机损坏、提闻生广效率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通过可编程控制器内的控制结晶机小车的自动往复,且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停止按钮、第一正转行程开关、第一反转行程开关、第一正转接触器、第二正转接触器、定时器Tl、第二正转行程开关、定时器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使用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结晶机小车自动往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可编程控制器内的控制结晶机小车的自动往复,且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停止按钮、第一正转行程开关、第一反转行程开关、第一正转接触器、第二正转接触器、定时器T1、第二正转行程开关、定时器TIM1、第二反转行程开关、第三正转行程开关、第一反转接触器、第二反转接触器、定时器T0、第三反转行程开关和定时器TIM2,所述第一停止按钮、第一正转行程开关、第一反转行程开关和第一正转接触器依次串联,所述第二正转接触器和定时器T1均与第一正转行程开关并联,所述第二正转行程开关一端串联在第一停止按钮上,该第二正转行程开关的另一端与定时器TIM1串联,所述第二反转行程开关、第三正转行程开关和第一反转接触器依次串联,且第二反转行程开关、第三正转行程开关和第一反转接触器组成的串联电路与第一正转行程开关、第一反转行程开关和第一正转接触器组成的串联电路并联,所述第二反转接触器和定时器T0均与第二反转行程开关并联,所述第三反转行程开关一端与第一停止按钮串联,该第三反转行程开关另一端与定时器TIM2串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使用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结晶机小车自动往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可编程控制器内的控制结晶机小车的自动往复,且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停止按钮、第一正转行程开关、第一反转行程开关、第一正转接触器、第二正转接触器、定时器Tl、第二正转行程开关、定时器--Μ1、第二反转行程开关、第三正转行程开关、第一反转接触器、第二反转接触器、定时器TO、第三反转行程开关和定时器--Μ2,所述第一停止按钮、第一正转行程开关、第一反转行程开关和第一正转接触器依次串联,所述第二正转接触器和定时器Tl均与第一正转行程开关并联,所述第二正转行程开关一端串联在第一停止按钮上,该第二正转行程开关的另一端与定时器--Μ1串联,所述第二反转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谊军,
申请(专利权)人:富蕴恒盛铍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