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填料耦合盘管蒸发式冷凝器用的高效换热管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65623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14 01: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填料耦合盘管蒸发式冷凝器的高效换热管片,包括由换热管S形弯曲而成的盘管,所述盘管设有至少一片用于引导喷淋冷却水从上层换热管流向下层换热管的填料;所述填料设置于相邻的所述换热管之间,以将所述换热管连成一片连续的水流面。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安装形式灵活多样,用于制成不同形式的应用于蒸发式冷凝器的换热器,可降低冷却盘管冷却水温度、提高冷却盘管喷淋冷却水的布水覆盖率和换热效率。本发明专利技术应用范围广、市场前景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填料耦合盘管蒸发式冷凝器用的高效换热管片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交换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盘管蒸发式冷凝器用的高效换热管片。
技术介绍
现阶段市场上蒸发式冷凝器通常采用盘管式换热管组成换热器。在换热器外表面用喷淋水进行冷却,并利用循环的喷淋水使空气蒸发带走热量。由于盘管的上下管之间无介质引导冷却水流动,当冷却水自上而下降落时,在垂直风向的牵引下,冷却水无序飘动易产生飞水,盘管上布水不均匀,易存干点,降低换热能力并存在结垢风险,还具有导致换热效率较低、换热器耗材较多和制造成本高等缺点。此外,以下几个因素对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产生影响:I)换热管与冷却水的温差,2 )换热管内液体的存量,3 )冷却空气的流量大小。传统的蒸发式冷凝器中,换热管的长度和间距都是相同的,且沿着管内液体的流动方向没有设置向下的坡度;由于换热管内液体从进口到出口的温度和气液状态变化带来的单位盘管面积换热量的变化,造成不同流程位置的盘管面积对冷却空气的流量、换热管的长度、冷却水的散热和换热管坡度等因素有不同的需求,因此传统形式的盘管因无法适应以上的需求而造成换热效率的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填料耦合盘管蒸发式冷凝器用的高效换热管片,可降低冷却盘管的冷却水温度、减少盘管内的存液量、提高冷却循环风量和提闻冷却盘管的冷却水的布水覆盖率,从而提闻换热效率。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填料耦合盘管蒸发式冷凝器用的高效换热管片,包括由换热管S形弯曲而成的盘管,所述盘管设有至少一片用于引导喷淋冷却水从上层换热管流向下层换热管的填料;所述填料设置于相邻的所述换热管之间,以将所述换热管连成一片连续的水流面。优选地,相邻所述换热管的直管段相互平行,相邻所述换热管的直管段的管间距相同。更为优选地,管间距从位于先接受喷淋冷却水的上层至后接受喷淋冷却水的下层逐渐变小或变大,以延长填料中冷却水的换热时间,提高换热管与冷却水的换热效果。优选地,可以采用,所述换热管的直管段具有沿管内液体流动方向的向下或向上坡度,且直管段坡度的大小相同或不同,当为向下坡度时,可降低管内液体从进口到出口的压力降。还可以优选地采用,所述换热管的直管段的长度从位于先接受冷却水喷淋的上层至后接受喷淋冷却水的下层逐渐增加或减少。这样的方式,可以在冷凝器外形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进风口所安装的尺寸更大的风机,以加大风量。进一步地,一片或多片所述填料通过焊接、卡合方式或连接件固定于所述盘管的换热管之间。进一步地,所述填料的截面形状为波浪形、矩形或长圆形。进一步地,所述填料的表面设有凸出的波形纹,以增加冷却水停留的时间。进一步地,所述换热管内部流道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形、螺旋形、波纹形和橄榄形。进一步地,所述换热管的内外表面为光滑表面或设置有内、外螺纹的强化传热表面,且所述换热管外表面设有亲水或防腐涂层。进一步地,所述填料由橡塑、纸质、或招箔、铜箔等金属材料制成。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1、本专利技术在盘管上增设填料,使冷却水流经上层换热管表面后,在填料的引导下流向下层换热管表面,实现引导播水,以减少冷却水在换热管底部的停留,减少冷却水在冷却空气的吹动下沿换热管底部向后漂移或飞水的现象,同时增大冷却水蒸发换热表面积,而使经过盘管升温后的水流经填料后实现部分降温,提高冷却水与下一层盘管的换热温差,最终可达到提高换热效率、减少换热管使用量的作用。2、换热管间距从位于先接受喷淋冷却水的上层至后接受喷淋冷却水的下层逐渐变小或变大,以延长填料中冷却水的换热时间,降低下层换热管与冷却水的温差,从而提高换热管与冷却水的换热效果。3、换热管的直管段具有沿管内液体流动方向的向或向上坡度,且直管段坡度的大小相同或不同,当为向下坡度时,可降低管内液体从进口到出口的压力降。4、换热管的直管段的长度从位于先接受冷却水喷淋的上层至后接受喷淋冷却水的下层逐渐增加或减少。这样的方式,可以在冷凝器外形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进风口所安装的尺寸更大的风机,这样可加大风量,从而提高换热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填料与盘管结合的剖视图;剖视方向对应于图1的A-A向;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二、三的实施状态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四的实施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图1和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由图1可见,换热管片包括盘管I和填料2。盘管I采用了蛇形盘管。蛇形盘管I由换热管连续S形弯曲而成,其中换热管11的直管段大致基本平行,弯曲段的曲率半径大致基本相同。该盘管I也可以采用可安装填料并适用于蒸发冷凝器内的其它形状。蛇形盘管I的换热管可以采用铜管、不锈钢管或镀锌钢管等,其内部流道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形、螺旋形、波纹形和橄榄形等形状。作为本领域人员可以理解的是,蛇形盘管I内外表面可以采用光滑表面,优选采用设有内、外螺纹的强化传热表面,同时所述蛇形盘管外表面设有亲水或防腐涂层。该蛇形盘管设有流道的入口 3及出口 4。填料2设置于相邻的换热管11之间,形成间隙耦合,即通过填料2填满换热管11之间的缝隙,以将所述盘管I与填料2连成一片连续的水流面。填料2由但不限于橡塑(PVC、PP、PE等)、纸质或铝箔、铜箔等金属材料制成。填料2可以是一片表面平滑的平板填料,也可以是一片单向或多向的波纹型填料;其截面形状可以是波浪形、矩形或长圆形,其中优选填料的单侧或双侧形成有波浪形凸凹表面,以利于喷淋冷却水的流动,并增加冷却水在填料表面的停留时间,也相应增加了蒸发换热面积。关于连接方式,可以通过焊接、卡合方式或连接件,将上述的填料2固定于与盘管I的换热管之间。比如,连接件为绑绳F,在填料2的边缘打一个或多个固定孔,用一根绑绳穿过固定孔,将其牢固地捆绑在相应的换热管11上。如果盘管的换热管为圆形管或椭圆形管,还可以选择采用卡合方式,即将填料的边缘设置成U型槽,以将盘管的换热管稳妥地容置于其中。设置于相邻换热管之间的填料可以是一片,也可以是多片。2、换热管间距从位于先接受喷淋冷却水的上层至后接受喷淋冷却水的下层逐渐变小或变大,以延长填料中冷却水的换热时间,降低下层换热管与冷却水的温差,从而提高换热管与冷却水的换热效果。3、换热管的直管段具有沿管内液体流动方向的向或向上坡度,且直管段坡度的大小相同或不同,当为向下坡度时,可降低管内液体从进口到出口的压力降。4、换热管的直管段的长度从位于先接受冷却水喷淋的上层至后接受喷淋冷却水的下层逐渐增加或减少。这样的方式,可以在冷凝器外形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进风口所安装的尺寸更大的风机,这样可加大风量,从而提高换热效果。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优选的换热管片,包括盘管I和填料2。与上述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换热管片中,盘管I的换热管11的直管段相互平行,其管间距从上层往下层逐渐缩小或增大,相应地,换热管11的弯曲段的曲率半径也逐渐缩小,填料2的使用以及与盘管I的连接方式,可参照上述实施例。,上层的换热管11先接受喷淋冷水,然后从上至向下流至位于下层的换热管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填料耦合盘管蒸发式冷凝器的高效换热管片,包括由换热管S形弯曲而成的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管设有至少一片用于引导喷淋冷却水从上层换热管流向下层换热管的填料;所述填料设置于相邻的所述换热管之间,以将所述换热管连成一片连续的水流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填料耦合盘管蒸发式冷凝器的高效换热管片,包括由换热管S形弯曲而成的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管设有至少一片用于引导喷淋冷却水从上层换热管流向下层换热管的填料;所述填料设置于相邻的所述换热管之间,以将所述换热管连成一片连续的水流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管片,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换热管的直管段相互平行,相邻所述换热管的直管段的管间距相同,或者管间距从位于先接受喷淋冷却水的上层至后接受喷淋冷却水的下层逐渐变小或变大。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管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的直管段具有沿管内液体流动方向的向下或向上坡度,且直管段坡度的大小相同或不同。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换热管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的直管段的长度从位于先接受冷却水喷淋的上层至后接受喷淋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明张勇谭栋何卫国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华德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