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65485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14 01: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交换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热交换器包括:制冷剂管,供制冷剂流动,以及翘片,具有用于插入上述制冷剂管的两个以上的管贯通孔;上述翘片包括:翘片本体,多个百叶窗,以从上述翘片本体的表面突出的方式设置,平面部,形成于上述多个百叶窗之间,并具有平坦的面,以及引导部,形成于上述平面部的至少一侧,用于引导空气的流动或除霜水的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交换器
[0001 ]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交换器。
技术介绍
热交换器作为构成冷冻循环装置的结构要素,能够使制冷剂流动。而且,热交换器 执行通过与空气的热交换来冷却或加热空气的功能。上述热交换器能够用于空气调节器或 冰箱等的冷冻装置,并可根据借助热交换的制冷剂的冷凝或蒸发与否来起到冷凝器或蒸发 器的功能。详细地,热交换器包括:管,供制冷剂流动;翘片,与上述管相结合来增加上述管 内的制冷剂和空气之间相接触的面积,即增加热交换面积。上述翘片可具有多个贯通孔以 能够插入上述管。上述翘片形成为多个,并且多个翘片可配置为向上述管的延伸方向层叠。在层叠 的翘片之间形成规定的空间,空气向上述规定的空间流动来能够与管的制冷剂实现热交 换。另一方面,在上述翘片能够形成用于增加热交换面积的结构,作为一例能够形成 百叶窗(louver)。上述百叶窗可由上述翘片的一部分被切开并弯曲而形成,并设置于翘片 的表面积中除上述贯通孔的很多区域。被上述百叶窗,层叠的翘片之间的间隔(层叠距离) 有可能变窄。通过这种以往的热交换器,将上述热交换器在低温的外部用作蒸发器时,在翘片 的表面使冷凝水冷冻而产生结霜。尤其,在翘片形成百叶窗的情况下,被变窄的层叠距离出 现了霜堵住翘片之间的空间的现象。即,由于空气能够流动的流入被堵,因而出现热交换效 率下降、热交换器的用于除霜的时间增加的问题。尤其,在热交换器用于空气调节器的情况下,由于在热交换器的除霜过程中空气 调节器的制热运转受限制,因而出现了空气调节器的制热性能下降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这种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善传热及除霜性 能的热交换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热交换器包括:制冷剂管,供制冷剂流动,以及翘片,具有用于 插入上述制冷剂管的两个以上的管贯通孔;上述翘片包括:翘片本体,多个百叶窗,以从上 述翘片本体的表面突出的方式设置,平面部,形成于上述多个百叶窗之间,并具有平坦的 面,以及引导部,形成于上述平面部的至少一侧,用于引导空气的流动或除霜水的排出。另一方面的热交换器包括:制冷剂管,供制冷剂在流动,以及翘片,具有翘片本体, 上述翘片本体具有用于插入上述制冷剂管的管贯通孔;上述翘片包括:多个第一百叶窗, 设置于上述管贯通孔的中心的一侧,并从上述翘片本体突出,多个第二百叶窗,设置于上述 管贯通孔的中心的另一侧,并从上述翘片本体突出,第一平面部,形成于上述第一百叶窗和第二百叶窗之间,并形成平坦面,第二平面部,形成于上述多个第一百叶窗之间或多个第 二百叶窗之间的空间,并形成平坦面,引导部,形成于上述第一平面部或第二平面部,并具 有倾斜面以引导空气的流动或除霜水的排出。根据这种本专利技术,由于向翘片供给用于引导空气流动的平面部,因而能够滞延翘 片上的附着,改善空气流动来增加通过热交换器的风量,具有能够减少作用于热交换器的 压力损失的效果。并且,由于向翘片供给用于引导冷凝水的排出的平面部,因而能够缩短除霜时间, 从而具有在将热交换器用于空调机的情况下,能够提高空调机的制热时间及性能的优点。并且,在制冷剂管及翘片的组装体以两列配置的情况下,由于空气能够沿着前列 的翘片平面部直接接触后列的制冷剂管,因而具有能够改善后列的热传递性能的效果。并且,由于设置于翘片的各平面部的大小在最佳的范围提出,因而具有改善热交 换器的热交换量,能够增加直到产生附着为止的热交换器的运转时间的优点。并且,由于向翘片的平面部供给用于引导空气的流动或除霜水的流动的引导部, 因而具有能够改善热交换器的传热性能或除霜性能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热交换器的结构的立体图。图2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翘片的结构的图。图3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翘片的平面部的结构的图。图4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制冷剂管和翘片相结合的形态的图。图5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翘片以两列排列的形态的图。图6为表示随着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翘片的第一平面部的大小而发生变化的热 交换器性能的图表。图7为表示随着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翘片的第二平面部的大小而发生变化的热 交换器性能的图表。图8为表示随着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翘片的层叠间隔而发生变化的热交换器性 能的图表。图9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翘片的结构的图。图10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翘片的结构的图。图11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翘片的结构的图。图12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的翘片的结构的图。图13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第六实施例的翘片的结构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来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的思想并不局限 于所提出的实施例,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思想的技术人员能够在相同的思想范围内容易地提出其 他实施例。图1为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热交换器的结构的立体图。参照图1,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热交换器10包括并排配置的第一热交换部20以及第二热交换部30。这可以理解为,上述第一热交换部20及第二热交换部30以两列并排配置。上述第一热交换部20及第二热交换部30分别包括制冷剂管50及翘片100。上述 制冷剂管50作为引导制冷剂的流动的管,能够由铝或铜等的金属构成。而且,多个上述制冷剂管50能够沿着上下方向层叠,多个制冷剂管50可由回转管 60相连接。通过上述多个制冷剂管50中的一个制冷剂管50朝向一方向流动的制冷剂经过 上述回转管60并转换为其他方向流动,由此能够在另一个制冷剂管50流动。上述翘片100以夹入上述制冷剂管50的外侧的方式配置,并起到能够增加上述制 冷剂管50的制冷剂和空气之间的热交换面积的作用。以下参照附图对翘片10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2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翘片的结构的图,图3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 的翘片的平面部的结构的图。参照图2及图3,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翘片100包括:翘片本体101,具有规定的 热传递面积;多个管贯通孔110,形成于上述翘片本体101的至少一部分,用于插入上述制 冷剂管50 ;以及多个流动引导件140、150,与上述管贯通孔110相邻而设置来引导空气的流动。上述多个管贯通孔110互相隔开并沿着翘片100的纵向(或长度方向)排列。为了 便于说明,将位于图2中的最上侧的管贯通孔110的中心称为Cl,将依次位于上述Cl的下 侧的多个管贯通孔110的中心依次称为C2及C3。上述多个流动引导件140、150包括位于上述管贯通孔110的中心C1、C2、C3的一 侧及另一侧的第一流动引导件140及第二流动引导件150。上述第一流动引导件140和第 二流动引导件150以上述中心C1、C2、C3为基准可位于相反侧,即可沿着互相对置的方向设置。作为一例,如图2所示,上述第一流动引导件140位于上述中心C1、C2、C3的左侧, 上述第二流动引导件150可位于上述中心C1、C2、C3的右侧。上述第一流动引导件140沿着上述翘片100的纵向隔开而形成为多个。上述第一 流动引导件140可位于一个管贯通孔110的左侧上方及下方。作为一例,上述第一流动引 导件140能够位于具有上述中心C2的管贯通孔110的左侧上方及下方。换言之,以上述中心C2为原点,将经过上述中心C2的虚拟水平线及垂直线称为X 轴及Y轴时,上述第一流动引导件140可位于第二象限及第四象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冷剂管,供制冷剂流动,以及翘片,具有用于插入上述制冷剂管的两个以上的管贯通孔;上述翘片包括:翘片本体,多个百叶窗,以从上述翘片本体的表面突出的方式设置,平面部,形成于上述多个百叶窗之间,并具有平坦的面,以及引导部,形成于上述平面部的至少一侧,用于引导空气的流动或除霜水的排出。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8.01 KR 10-2012-00845151.一种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冷剂管,供制冷剂流动,以及翘片,具有用于插入上述制冷剂管的两个以上的管贯通孔;上述翘片包括:翘片本体,多个百叶窗,以从上述翘片本体的表面突出的方式设置,平面部,形成于上述多个百叶窗之间,并具有平坦的面,以及引导部,形成于上述平面部的至少一侧,用于引导空气的流动或除霜水的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平面部包括:第一平面部,沿着与空气的流动方向相对应的方向延伸;以及第二平面部,以与上述第一平面部交叉的方式延伸。3.根据权利要 求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平面部从上述翘片本体的一侧端部延伸至上述翘片本体的另一侧端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平面部从一个管贯通孔延伸至另一个管贯通孔。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引导部以突出的方式设于上述第一平面部及第二平面部中的至少一个平面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引导部包括:第一倾斜面,从上述翘片本体的一面朝向一方向突出;第二倾斜面,从上述翘片本体的一面朝向另一方向突出;以及尖端部,用于连接上述第一倾斜面和第二倾斜面。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倾斜面、上述第二倾斜面以及尖端部中的至少一个沿着上述第二平面部朝向翘片本体的纵向延伸。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尖端部从上述翘片本体的一面突出的高度高于上述多个百叶窗从上述翘片本体的一面突出的高度。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引导部以遮盖上述第一平面部或第二平面部的至少一部分区域的方式进行配置。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引导部包括:切开部,在上述切开部,上述翘片本体的至少一部分被切开;以及倾斜面,从上述翘片本体的一个位置朝向上述切开部倾斜延伸。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切开部包括第一切开部及第二切开部;上述倾斜面包括:第一倾斜面,从上述引导部的第一端部朝向上述第一切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尚烈金洪成金周赫李汉春
申请(专利权)人:LG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