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换热回路的调温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64449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13 22: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换热回路的调温器组件,调温器组件包括调温器,调温器与外部流体冷却装置连通,调温器包括设有空腔的阀体和配合安装在空腔内的热动元件,热动元件包括内含热敏物质的本体和滑动安装在本体第一端的顶杆,顶杆的一端露出本体外,阀体还包括分别与空腔连通的三个接口: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热动元件受热时热敏物质膨胀使得本体相对顶杆移动以封住第三接口,调温器组件还包括连接调温器与外部流体冷却装置的连接器,阀体的一侧设有分别与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连通的外接端口;连接器设有两个通孔:第一孔和第二孔,阀体的外接端口分别与第一孔和第二孔的一端密封连接,第一孔和第二孔的另一端与外部流体冷却装置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用于换热回路的调温器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用于换热回路的调温器组件。
技术介绍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各部件之间需要及时补充润滑油以保证汽车的正常运行。如润滑油润滑性能不够好则会导致汽车使用寿命大大折扣甚至会酿成车祸惨剧。润滑油的润滑性能和其自身的温度有很大的关联,当润滑油温度过高或者过低时,润滑油就会失去润滑性能。润滑油温度一般在正常行驶时是不会过高,当车辆超负荷或在四驱模式设定在雪地行驶或越野时,车辆在液力变矩器过渡打滑状况下行驶,则可能造成变速油温度过高,从而失去润滑性能。现有的调温器在安装的时候因为接口较多,通常需要使用金属管道与其他部件连接,安装比较麻烦且管道占用了汽车内部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的缺陷提供一种便于安装且占用体积小的用于换热回路的调温器组件。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用于换热回路的调温器组件,所述调温器组件包括调温器,所述调温器与外部流体冷却装置连通,所述调温器包括设有空腔的阀体和配合安装在空腔内的热动元件,所述热动元件包括内含热敏物质的本体和滑动安装在所述本体第一端的顶杆,所述顶杆的一端露出本体外,所述阀体还包括分别与所述空腔连通的三个接口: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所述热动元件受热时热敏物质膨胀使得本体相对所述顶杆移动以封住所述第三接口,所述调温器组件还包括连接所述调温器与外部流体冷却装置的连接器,所述阀体的一侧设有分别与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连通的外接端口 ;所述连接器设有两个通孔: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阀体的外接端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孔和第二孔的一端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孔和第二孔的另一端与所述外部流体冷却装置连通。优选地,所述连接器与外部流体冷却装置连接的一侧设有连接外部流体冷却装置和连接器的连接管:第一管和第二管,所述第一管和第二管为金属管,所述第一管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孔的右端,所述第二管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孔的右端;所述连接器与外部流体冷却装置连接的一侧侧面形状与外部流体冷却装置对应部位形状相吻合使得两者连接时安装面贴合。优选地,所述第一管和第二管的安装方式包括以下步骤:取分别与第一孔和第二孔的右端间隙配合的金属管,将金属管放入第一孔和第二孔的右端;从金属管内部分别对金属管进行内胀式扩口使得第一管和第二管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孔和第二孔的右端。优选地,所述阀体的外接端口的端部外周侧分别设有密封圈: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所述阀体的外接端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孔和第二孔的左端连接,所述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处于受压状态;所述调温器与连接器之间固定连接,所述调温器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安装在所述连接器上。优选地,所述空腔的顶部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端通过密封安装的端盖封闭,所述端盖一端开口,所述端盖的开口端朝向所述空腔内部,所述端盖的开口端设有固定安装的挡圈,所述端盖内设有处于压缩状态的第一弹簧,所述热动元件的本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端盖的开口端压紧接触,所述热动元件的本体的另一端设有处于压缩状态的第二弹簧。优选地,所述第一弹簧的初始形变力大于所述第三接口被封住时所述第二弹簧所受到的压力,所述阀体内设有连通第三接口及其对应外接端口的流道,所述第三接口的半径大于所述流道的半径,所述第三接口的底部至流道的底部是距离为A,所述流道的直径为B,其中 A/B ≥ 1/16。优选地,所述第一弹簧与所述挡圈之间设有弹簧基座,所述弹簧基座分别与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挡圈压紧接触。优选地,所述端盖的开口端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组装件,所述组装件大致呈两端开口的圆筒状,所述挡图固定安装在所述组装件的内壁上,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端盖压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弹簧基座压接,所述弹簧基座与所述挡圈压紧接触,所述顶杆与所述弹簧基座为一体结构或分体结构。优选地,所述热动元件的本体周侧设有封盖,所述封盖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三接口的内径,所述本体靠近所述第三接口一端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三接口的内径,所述封盖固定安装或者与所述热动元件的本体为一体结构,当所述热动元件受热时,所述本体向下移动带动所述封盖移动直至封住所述第三接口,当第三接口被封住以后,热动元件的热敏物质受热膨胀所产生的力才足以推动所述第一弹簧继续压缩直到热敏物质完全膨胀。优选地,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热动元件的本体的第二端连接,其另一端与阀体内壁压紧接触。优选地,所述热动元件的本体的第二端设有弹簧安装部,所述热动元件的本体的外侧壁直径大于所述第三接口的内径,所述弹簧安装部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三接口的内径,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弹簧安装部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阀体内壁压紧接触。[0021 ] 优选地,所述热动元件的本体的第二端端部周侧设有倒角或所述热动元件的本体的第二端端部为锥形。本专利技术的用于换热回路的调温器组件在具体使用的时候,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本专利技术的用于换热回路的调温器组件的调温器通过连接器固定安装在外部冷却装置上。调温器的安装方式快捷方便,不同于现有的调温器通过管路连接的方式安装,本专利技术的调温器通过连接器安装,安装方式简便易实施,且能够满足密封的工作要求。2)本专利技术的用于换热回路的调温器组件中的连接器的连接管通过内胀式扩口的方式固定安装,安装方式简单方便且密封性能好。【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用于换热回路的调温器组件【具体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用于换热回路的调温器组件【具体实施方式】的轴测图一;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用于换热回路的调温器组件【具体实施方式】的轴侧图二 ;图4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用于换热回路的调温器组件安装在外部冷却装置上的结构不意图的主视图;图5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用于换热回路的调温器组件安装在外部冷却装置上的结构不意图的左视图;图6所示为图5所示的A-A方向的剖视图;图7所示为图6所示连接器安装在外部冷却装置上的结构示意图的剖视图;图8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调温器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图9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调温器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图10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调温器的第三实施例示意图;图1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调温器的第四实施例示意图;图1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调温器的第五实施例示意图;图1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调温器端盖组件的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14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调温器端盖组件的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用于换热回路的调温器组件在具体使用的时候,热动元件的热敏物质根据调温器内的油温膨胀或收缩,从而控制润滑油进入外部流体冷却装置的润滑油的流量,将变速器内的润滑油的工作温度控制在有效范围内,不让润滑油的温度过高或过低,从而使润滑油的润滑性更好,保护变速箱工作。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专利技术的的用于换热回路的调温器组件的【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顶部、底部、左侧、右侧等方位名词皆按照附图中上下左右的关系来阐述的;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第一弹簧203的初始形变力是指,当第一弹簧203受到顶杆205的压力产生压缩变形使得挡圈121不再承受第一弹簧203施加的压力时第一弹簧203所承受的压力。以上定义在本文所有陈述中都适用,此后不再赘述。如图1至图7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用于换热回路的调温器组件包括调温器和连接器120,调温器通过连接器120与外部流体冷却装置300连通。具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换热回路的调温器组件,所述调温器组件包括调温器,所述调温器与外部流体冷却装置连通,所述调温器包括设有空腔(112)的阀体(102)和配合安装在空腔(112)内的热动元件,所述热动元件包括内含热敏物质的本体(204)和滑动安装在所述本体(204)第一端的顶杆(205),所述顶杆(205)的一端露出本体(204)外,所述阀体(102)还包括分别与所述空腔(112)连通的三个接口:第一接口(104)、第二接口(105)和第三接口(106),所述热动元件受热时热敏物质膨胀使得本体(204)相对所述顶杆(205)移动以封住所述第三接口(106),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温器组件还包括连接所述调温器与外部流体冷却装置的连接器(120),所述阀体(102)的一侧设有分别与第二接口(105)和第三接口(106)连通的外接端口;所述连接器(120)设有两个通孔:第一孔(107)和第二孔(108),所述阀体(102)的外接端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孔(107)和第二孔(108)的一端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孔(107)和第二孔(108)的另一端与所述外部流体冷却装置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换热回路的调温器组件,所述调温器组件包括调温器,所述调温器与外部流体冷却装置连通,所述调温器包括设有空腔(112)的阀体(102)和配合安装在空腔(112)内的热动元件,所述热动元件包括内含热敏物质的本体(204)和滑动安装在所述本体(204)第一端的顶杆(205),所述顶杆(205)的一端露出本体(204)外,所述阀体(102)还包括分别与所述空腔(112)连通的三个接口:第一接口(104)、第二接口(105)和第三接口(106),所述热动元件受热时热敏物质膨胀使得本体(204)相对所述顶杆(205)移动以封住所述第三接口(106), 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温器组件还包括连接所述调温器与外部流体冷却装置的连接器(120),所述阀体(102)的一侧设有分别与第二接口(105)和第三接口(106)连通的外接端P ;所述连接器(120)设有两个通孔:第一孔(107)和第二孔(108),所述阀体(102)的外接端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孔(107)和第二孔(108)的一端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孔(107)和第二孔(108)的另一端与所述外部流体冷却装置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换热回路的调温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与外部流体冷却装置连接的一侧设有连接外部流体冷却装置和连接器(120)的连接管:第一管(125)和第二管(126),所述第一管(125)和第二管(126)为金属管,所述第一管(125)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孔(107)的右端,所述第二管(126)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孔(108)的右端;所述连接器(120)与外部流体冷却装置连接的一侧侧面形状与外部流体冷却装置对应部位形状相吻合使得两者连接时安装面贴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换热回路的调温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125)和第二管(126)的安装方式包括以下步骤: 取分别与第一孔(107)和第二孔(108)的右端间隙配合的金属管,将金属管放入第一孔(107)和第二孔(108)的右端; 从金属管内部分别对金属管进行内胀式扩口使得第一管(125)和第二管(126)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孔(107)和第二孔(108)的右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换热回路的调温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02)的外接端口的端部外周侧分别设有密封圈:第一密封圈(115)和第二密封圈(116),所述阀体(102)的外接端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孔(107)和第二孔(108)的左端连接,所述第一密封圈(115)和第二密封圈(116)处于受压状态; 所述调温器与连接器(120)之间固定连接,所述调温器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安装在所述连接器(120)上。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换热回路的调温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112)的顶部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端通过密封安装的端盖(101)封闭,所述端盖(101) —端开口,所述端盖(101)的开口端朝向所述空腔(112)内部,所述端盖(101)的开口端设有固定安装的挡圈(121),所述端盖(1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裘浩明尹斌王晖潘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