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锯条用工具钢材料,其组成按重量百分比为,1.8-2.0%的碳、0.35-0.5%的硅、4.2-4.3%的铬、8.2-8.3%的钨、4.2-4.5%的钒、3.5-3.8%的钼、0.2-0.3%的钴、1.3-1.4%的锰、0.12-0.15%的钛、0.8-1.0%的铜和铝、0.5-0.6%的硼、0.003-0.004%的含有铌和钇的稀土,余量为铁。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保证了有利于提高强度并具有一定韧性的钒、钴、钼元素及提高韧性的铜和铝进行更好的同钨、铬、钛元素的结合而减少析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锯条用工具钢材料,其组成按重量百分比为,1.8-2.0%的碳、0.35-0.5%的硅、4.2-4.3%的铬、8.2-8.3%的钨、4.2-4.5%的钒、3.5-3.8%的钼、0.2-0.3%的钴、1.3-1.4%的锰、0.12-0.15%的钛、0.8-1.0%的铜和铝、0.5-0.6%的硼、0.003-0.004%的含有铌和钇的稀土,余量为铁。通过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保证了有利于提高强度并具有一定韧性的钒、钴、钼元素及提高韧性的铜和铝进行更好的同钨、铬、钛元素的结合而减少析出。【专利说明】一种锯条用工具钢材料
本专利技术属于合金领域,指一种工具钢,特别是指一种锯条用工具钢材料。
技术介绍
锯条根据使用对象的不同,主要分为铁锯条和木锯条,为了保证锯条的工作效率,均使用工具钢来加工锯条,只是根据锯条使用环境的不同而调整工具钢的成份。现锯条在实际使用中,因磨损到一定程度而被废弃的比例不高,最大比例的是因锯条的脆性而折断。但工具钢的目的是利用其高强度来实现其作用的,而增加合金钢的韧性就会影响合金钢的强度,近年来发现,在合金钢中加入一些特点的元素,如钨、锰等在一定比例情况下,合金钢能够在保证强度的同时提高韧性。但在普通的合金钢熔铸工艺中,因为元素的溶解度的不同,特别是在浇铸过程中及后期,会导致对工具钢有利于强度又提高韧性的元素从组织中析出。自从粉末冶金技术被应用以来,提高工具钢中某类元素的比例成为可能,而且在工具钢的冶炼中得到应用。但是对于锯条类工具钢,因其要求使用更薄的材质,在采用粉末冶金技术生产过程中,因为温度变化相对大而出现元素析出问题,而导致锯条的内部变脆而容易折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本技术方案,通过对工具钢材料的配比,提高工具钢的强度和韧性,减少有利元素的析出,提高工具钢的性能及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 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锯条用工具钢材料,其组成按重量百分比为,1.8-2.0 %的碳、0.35-0.5 %的硅、4.2-4.3% 的铬、8.2-8.3% 的钨、4.2-4.5% 的钒、3.5-3.8% 的钥、0.2-0.3% 的钴、1.3-1.4% 的锰、0.12-0.15% 的钛、0.8-1.0 % 的铜和铝、0.5-0.6% 的硼、0.003-0.004% 的含有铌和钇的稀土,余量为铁。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锯条用工具钢材料,其组成按重量百分比为,2.0%的碳、0.45 %的硅、4.2 %的铬、8.2 %的钨、4.25 %的钒、3.6 %的钥、0.22 %的钴、1.32 %的锰、0.12%的钛、0.8%的铜和铝、0.53%的硼、0.003%的含有铌和钇的稀土,余量为铁。所述铜和招的重量比为2:1。所述铌和钇的重量比为3:2。所述的钨、钒、钛、稀土分别是以钨铁、钒铁、钛铁和稀土占重量15%的稀土铁合金方式加入。所述制备方法是:计算各组成的量进行配料,其组成按重量百分比为,1.8-2.0%的碳、0.35-0.5%的硅、4.2-4.3% 的铬、8.2-8.3% 的钨、4.2-4.5% 的钒、3.5-3.8% 的钥、0.2-0.3% 的钴、1.3-1.4% 的锰、0.12-0.15% 的钛、0.8-1.0 % 的铜和铝、0.5-0.6%的硼、0.003-0.004% 的含有铌和钇的稀土,余量为铁,其中,钨、钒、钛、稀土分别是以钨铁、钒铁、钛铁和稀土铁合金方式配料;将碳、硅、铁、铬、钨铁、钒铁、钛铁、钥、钴、锰按计算好的量放入炉中加热熔化成液体后再加入铜和铝及稀土,温度在1250-1350°C保持1-2小时;保证温度在1000-1050°C进行恒温浇铸;降温,分阶段进行恒速降温,第一个阶段以速度为15_20°C /每秒降温到700-750°C后升温到850-900°C,然后再以15_20°C /每秒进行第二阶段降温到500_530°C,进行快速冷却到130-150°C ;正火,在850-900 °C正火炉中保温2_4小时后进行淬火处理,淬火采用油作为淬火剂分两阶段进行淬火处理;第一阶段在油温为230±20°C范围内进行恒温淬火至450-480°C后在110-130°C油中进行第二阶段淬火处理至130_150°C ;回火,在180_200°C回火炉中保温3-5小时,自然冷却。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保证了有利于提高强度并具有一定韧性的钒、钴、钥元素及提高韧性的铜和铝进行更好的同钨、铬、钛元素的结合而减少析出,并通过稀土元素增加各元素的组合及增加合金中组织结构的均匀。 【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方案,应当理解的是,以下的实施例仅能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解释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实施例1所述制备方法是:计算各组成的量进行配料,其组成按重量百分比为,1.8 %的碳、0.35 %的硅、4.2%的铬、8.2%的钨、4.2%的钒、3.5%的钥、0.2%的钴、1.3%的锰、0.12%的钛、0.8%的铜和铝、0.5%的硼、0.003%的含有铌和钇的稀土,余量为铁,其中,钨、钒、钛、稀土分别是以钨铁、钒铁、钛铁和稀土铁合金方式配料;其中铜和铝的重量比为2:1,稀土铁合金中稀土占重量的15%,铌和钇的重量比为3:2 ;将碳、硅、铁、铬、钨铁、钒铁、钛铁、钥、钴、锰按计算好的量放入炉中加热熔化成液体后再加入铜和铝及稀土,温度在1250-1350°C保持2小时;保证温度在1000-1050°C进行恒温浇铸;降温,分阶段进行恒速降温,第一个阶段以速度为15_20°C /每秒降温到700-750°C后升温到850-900°C,然后再以15_20°C /每秒进行第二阶段降温到500_530°C,进行快速冷却到130-150°C ;正火,在850_900°C正火炉中保温2-4小时后进行淬火处理,淬火采用油作为淬火剂分两阶段进行淬火处理;第一阶段在油温为230±20°C范围内进行恒温淬火至450-480°C后在110-130°C油中进行第二阶段淬火处理至130_150°C ;回火,在180_200°C回火炉中保温3小时,自然冷却。实施例2所述制备方法是:计算各组成的量进行配料,其组成按重量百分比为,2.0%的碳、0.5%的硅、4.3%的铬、8.3%的钨、4.5%的钒、3.8%的钥、0.3%的钴、1.4%的锰、0.15%的钛、1.0%的铜和铝、0.6%的硼、0.004%的含有铌和钇的稀土,余量为铁,其中,钨、钒、钛、稀土分别是以钨铁、I凡铁、钦铁和稀土铁合金方式配料;将碳、硅、铁、铬、钨铁、钒铁、钛铁、钥、钴、锰按计算好的量放入炉中加热熔化成液体后再加入铜和铝及稀土,温度在1250-1350°C保持2小时;保证温度在1000-1050°C进行恒温浇铸;降温,分阶段进行恒速降温,第一个阶段以速度为15_20°C /每秒降温到700-750°C后升温到850-900°C,然后再以15_20°C /每秒进行第二阶段降温到500_530°C,进行快速冷却到130-150°C ;正火,在850-900°C正火炉中保温3小时后进行淬火处理,淬火采用油作为淬火剂分两阶段进行淬火处理;第一阶段在油温为230±20°C范围内进行恒温淬火至450-480°C后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锯条用工具钢材料,其特征在于:其组成按重量百分比为,1.8?2.0%的碳、0.35?0.5%的硅、4.2?4.3%的铬、8.2?8.3%的钨、4.2?4.5%的钒、3.5?3.8%的钼、0.2?0.3%的钴、1.3?1.4%的锰、0.12?0.15%的钛、0.8?1.0%的铜和铝、0.5?0.6%的硼、0.003?0.004%的含有铌和钇的稀土,余量为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虞伟财,
申请(专利权)人:虞伟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