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丁国务专利>正文

对重侧采用副对重的电梯轿厢与对重自动平衡节能装置与控制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660486 阅读:2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13 06: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电梯节能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采用副对重的电梯轿厢与对重自动平衡节能装置。该节能装置包括:对重测重量传感器、轿厢测重量传感器、牵引制动与定滑轮组合器、牵引钢丝绳定滑轮、牵引和固定副对重钢丝绳、对重架、对重块、副对重架、副对重块、牵引手、导轨等。当电梯在应答召唤信号上行或下行且轿厢内负载呈动态变化时,节能装置根据电梯重量传感器测得的轿厢侧与对重侧两边重量差的信息,使对重自动挂靠或卸载副对重,以达到曳引轮两侧力的平衡;平衡点载重量一般设为额定载重量的50%。使用本节能装置,仅当轿厢载荷超过平衡点时,电梯才需要驱动耗能,而在平衡点以下,电梯运行只需克服钢丝绳摩擦力的极低能耗即可,节能效果十分明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对重侧采用副对重的电梯轿厢与对重自动平衡节能装置与 控制系统
[0001 ]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梯节能
,具体涉及一种垂直电梯运行节能装置。
技术介绍
垂直电梯(以下简称“电梯”)的能耗主要由四个方面构成:曳引系统、电气控制 系统、轿厢照明和通风系统、门机系统,其中曳引驱动的能耗占了其中的绝大部分(一般为 70%至 80% )。垂直电梯的驱动方式有多种,现行使用最广泛的是曳引驱动。电梯的承载能力是按满载需求设计的。但在上下运行中,满载运行并非电梯运行 之常态,轻载甚至空载实为电梯运行之常态。因此电梯设计的额定载荷功能时常被放空。这 种大冗余量的设计导致了电梯曳引驱动能量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电梯运行能耗的节能装置。电梯曳引驱动的理想状态是对重架6和对重块7 (以下简称“对重”)一侧与轿厢 一侧的重量保持均衡相等,在不考虑曳引钢丝绳自重变化的前提下,曳引机只需克服曳引 摩擦阻力就能轻松运行,此时曳引驱动能耗最低。基于这一思路,本专利技术在电梯的总体结构中增加一套装置,使电梯在不同载荷上 下运行时其对重侧与轿厢侧的重量作动态平衡动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采用副对重的电梯轿厢与对重自动平衡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对重测重量传感器(5),轿厢测重量传感器(3),牵引制动与定滑轮组合器(8),牵引钢丝绳定滑轮(14),牵引和固定副对重钢丝绳(9),副对重架(10),副对重块(11)一对牵引手(13),长导轨(16),短导轨(15);其中,对重测重量传感器(5)设置于电梯的对重上,用于测量对重的重量;轿厢测重量传感器(3)设置于电梯的轿厢上,用于测量轿厢的重量;所述副对重(10、11)用于平衡曳引轮(1)两侧的轿厢(4)与对重(6、7)的重量差;一套节能装置设有一个副对重(10、11),分别通过长导轨(16)和短导轨(15),副对重滑动装置的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副对重的电梯轿厢与对重自动平衡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对重测重 量传感器(5),轿厢测重量传感器(3),牵引制动与定滑轮组合器(8),牵引钢丝绳定滑轮(14),牵引和固定副对重钢丝绳(9),副对重架(10),副对重块(11)一对牵引手(13),长导 轨(16),短导轨(15);其中,对重测重量传感器(5)设置于电梯的对重上,用于测量对重的 重量;轿厢测重量传感器(3)设置于电梯的轿厢上,用于测量轿厢的重量;所述副对重(10、11)用于平衡曳引轮⑴两侧的轿厢⑷与对重(6、7)的重量差;一 套节能装置设有一个副对重(10、11),分别通过长导轨(16)和短导轨(15),副对重滑动装 置的安装和活动位置在对重与井道壁的中间的上下空间内;其中,长导轨(16)固定在井道 壁上,短导轨(15)固定在副对重架(10)上,长导轨(16)长度对应于井道壁长度,短导轨(15)长度对应于副对重架(10)长度;长导轨(16)和短导轨(15)之间通过槽形轨道滑动 连接,使副对重架(10)沿着槽形轨道上下运动;副对重架(10)上设有副对重位置传感器, 用于测量副对重的位置状态;所述牵引制动与定滑轮组合器(8)包括定滑轮和该定滑轮的制动器两个部分,牵引制 动与定滑轮组合器(8)安装在对重(6、7)面对的井道壁上部,牵引钢丝绳定滑轮(14)安装 在对重(6、7)面对的井道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国务丁东
申请(专利权)人:丁国务丁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