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轴类零件的翻转装置及校直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657985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13 02: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重型轴类零件的翻转装置,包括外V型架,还包括内支撑架、升降液压缸、翻转传动机构以及驱动机构,内支撑架位于外V型架中,升降液压缸位于内支撑架的外部,升降液压缸的轴向与内支撑架的纵向平行,升降液压缸与内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翻转传动机构固定在内支撑架的内部,翻转传动机构的最高点超过内支撑架的上端面,翻转传动机构与驱动机构连接,驱动机构位于内支撑架的内部或外部。本发明专利技术对于经过热处理的轴类零件,既可支撑轴类零件,又可带动轴类零件翻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重型轴类零件的翻转装置及校直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重型轴类零件的翻转装置及校直 机。
技术介绍
对于经过热处理后的得到重型长形轴类零件,需要经过机械加工才能进行使用。 由于轴类零件在热处理过程中会发生弯曲变形,从而造成无法直接进行机械加工,因此,通 常的做法是将轴类零件置于压床上,校直达到能加工的范围。但是在校直中,工件置于压床 的V型铁上,V型铁只起支撑轴类零件作用,无带动工件旋转的功能,因此,工件如何移动和 翻转是个难题。对于上述的压床,往往是靠人工来对轴类零件进行翻转,由于经过热处理的 轴类零件还有很高温度,若操作不慎,就会烫伤操作人员,又因工件的重量较重,人工翻转 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重型轴类零件的翻转装置及校直机,本发 明对于经过热处理的轴类零件,既可支撑轴类零件,又可带动轴类零件翻转。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重型轴类零件的翻转装置,包括外V型架,还包括内支撑架、升降液压缸、翻转传 动机构以及驱动机构,内支撑架位于外V型架中,升降液压缸位于内支撑架的外部,升降液 压缸的轴向与内支撑架的纵向平行,升降液压缸与内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翻转传动机构 固定在内支撑架的内部,翻转传动机构的最高点超过内支撑架的上端面,翻转传动机构与 驱动机构连接,驱动机构位于内支撑架的内部或外部。采用了上述方案,在升降液压缸的带动下使内支撑架向下移动后,当内支撑架以 及翻转传动机构的最高点低于外V型架V型面时,这时,轴类零件与外V型架V型面接触, 由外V型架的V型面对轴类零件进行支撑。当需要对轴类零件翻转时,通过升降液压缸的 带动内支撑架向上移动,由内支撑架内的翻转传动机构的最高点与轴承零件接触并将其举 升,启动驱动机构,将动力传递至翻转传动机构,从而,翻转传动机构带动轴类零件转动,以 实现翻转。因此,本专利技术既可支撑轴类零件,又可带动轴类零件旋转,方便校直机对轴类零 件进行校直,提高了效率,并且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以及避免了操作人员因直接搬 动轴类零件而受到烫伤。进一步地,翻转传动机构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第五齿 轮、第一驱动轮、第二驱动轮、第一支撑轴、第二支撑轴、第三支撑轴、第四支撑轴、第五支撑 轴;第一齿轮固定在第一支撑轴上,第二齿轮固定在第二支撑轴上,第三齿轮固定在第三支 撑轴上,第四齿轮和第一驱动轮固定在第四支撑轴上,第五齿轮和第二驱动轮固定在第五 支撑轴上,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分别位于第一齿轮的左侧和右侧,且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 均与第一齿轮啮合,第四齿轮位于第二齿轮的上方且与第二齿轮啮合,第五齿轮位于第三齿轮的上方且与第三齿轮啮合。这种结构的翻转传动机构安装在内支撑架上上呈V形,不仅动力传递性好,而且利于缩减装配空间,使翻转传动机整体紧凑有力。进一步地,所述内支撑架为V型架。V型的内撑架有利于为翻转传动机构让出空间,为翻转传动机构与轴类零件接触增加可靠性。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位于内支撑架外部,驱动机构包括电机以及传动轴,电机的输出端与传动轴的一端连接,传动轴的另一端与翻转传动机构连接。将驱动机构设置于内支撑架外部,免于润滑油进入电机。进一步地,所述外V型架由具有V型开口的主体以及支撑主体的支撑体组成,所述主体上设有位于传动轴上方的让位缺口。当翻转传动机构在上升过程中,通过让位缺口为传动轴让出上升过程中所需要的空间。重型轴类零件的校直机,包括校直机本体,该校直机本体具有底座和支撑台面,还包括两个翻转装置,翻转装置固定在校直机本体的支撑台面上。该校直机还包括一个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包括检测轴类零件圆度的圆度测量仪、控制器、变频器、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圆度测量仪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变频器以及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电连接。采用了上述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校直机在采用了翻转装置后,既可支撑轴类零件,又可带动轴类零件旋转,方便校直机对轴类零件进行校直,提高了效率,并且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以及避免了操作人员因直接搬动轴类零件而受到烫伤。另外,在校直机上安装了控制装置后,不但自动化程度得到提高,而且校直的精度也得到提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重型轴类零件的翻转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翻转装置移除一侧的外V型架和内V型架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校直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校直机中的控制装置的电路方框图;附图中,100为翻转装置,I为外V型架,Ia为主体,Ib为支撑体,Ic为让位缺口,2为内支撑架,3为升降液压缸,4为第一齿轮,5为第二齿轮,6为第三齿轮,7为第四齿轮,8为第五齿轮,9为第一驱动轮,10为第二驱动轮,11为第一支撑轴,12为第二支撑轴,13为第三支撑轴,14为第四支撑轴,15为第五支撑轴,16为电机,17为传动轴;20为校直机本体,21为底座,21a为支撑台面,22为圆度测量仪,23为控制器,24为变频器,25为第一继电器,26为第二继电器;200为轴类零件。【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的重型轴类零件的翻转装置100,包括外V型架1,还包括内支撑架2、升降液压缸3、翻转传动机构以及驱动机构。内支撑架2为V型架,内支撑架2位于外V型架I中,升降液压缸3位于内支撑架2的外部,升降液压缸3的轴向与内支撑架2的纵向平行,升降液压缸3与内支撑架2固定连接。所述翻转传动机构固定在内支撑架的内部,翻转传动机构的最高点超过内支撑架的上端面,翻转传动机构包括第一齿轮4、第二齿轮5、第三齿轮6、第四齿轮7、第五齿轮8、第一驱动轮9、第二驱动轮10、第一支撑轴11、 第二支撑轴12、第三支撑轴13、第四支撑轴14、第五支撑轴15。第一齿轮4固定在第一支 撑轴11上,第二齿轮5固定在第二支撑轴12上,第三齿轮6固定在第三支撑轴13上,第四 齿轮7和第一驱动轮9固定在第四支撑轴14上,第五齿轮8和第二驱动轮10固定在第五 支撑轴15上,第二齿轮5和第三齿轮6分别位于第一齿轮4的左侧和右侧,且第二齿轮5 和第三齿轮6均与第一齿轮4哨合,第四齿轮7位于第二齿轮5的上方且与第二齿轮5哨 合,第五齿轮8位于第三齿轮6的上方且与第三齿轮6啮合。翻转传动机构与驱动机构连 接,驱动机构位于内支撑架的内部或外部。所述驱动机构位于内支撑架2外部,驱动机构包 括电机16以及传动轴17,电机16的输出端与传动轴17的一端连接,传动轴17的另一端 与翻转传动机构连接,传动轴17通过联轴器与翻转传动机构的第一支撑轴11连接。所述 外V型架I由具有V型开口的主体Ia以及支撑主体的支撑体Ib组成,所述主体上设有位 于传动轴17上方的让位缺口 lc。参照图3和图4,本专利技术的重型轴类零件的校直机,包括校直机本体20,该校直机 本体具有底座21和支撑台面21a,还包括两个如上述实施方式的翻转装置100,翻转装置 100固定在校直机本体的支撑台面上。该校直机还包括一个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包括检测轴 类零件圆度的圆度测量仪22、控制器23、变频器24、第一继电器25以及第二继电器26,圆 度测量仪22的输出端与控制器23的输入端电连接,控制器23的输出端分别与变频器24 以及第一继电器2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重型轴类零件的翻转装置,包括外V型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支撑架、升降液压缸、翻转传动机构以及驱动机构,内支撑架位于外V型架中,升降液压缸位于内支撑架的外部,升降液压缸的轴向与内支撑架的纵向平行,升降液压缸与内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翻转传动机构固定在内支撑架的内部,翻转传动机构的最高点超过内支撑架的上端面,翻转传动机构与驱动机构连接,驱动机构位于内支撑架的内部或外部。

【技术特征摘要】
1.重型轴类零件的翻转装置,包括外V型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支撑架、升降液压缸、翻转传动机构以及驱动机构,内支撑架位于外V型架中,升降液压缸位于内支撑架的外部,升降液压缸的轴向与内支撑架的纵向平行,升降液压缸与内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翻转传动机构固定在内支撑架的内部,翻转传动机构的最高点超过内支撑架的上端面,翻转传动机构与驱动机构连接,驱动机构位于内支撑架的内部或外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型轴类零件的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翻转传动机构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第五齿轮、第一驱动轮、第二驱动轮、第一支撑轴、第二支撑轴、第三支撑轴、第四支撑轴、第五支撑轴;第一齿轮固定在第一支撑轴上,第二齿轮固定在第二支撑轴上,第三齿轮固定在第三支撑轴上,第四齿轮和第一驱动轮固定在第四支撑轴上,第五齿轮和第二驱动轮固定在第五支撑轴上,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分别位于第一齿轮的左侧和右侧,且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均与第一齿轮啮合,第四齿轮位于第二齿轮的上方且与第二齿轮啮合,第五齿轮位于第三齿轮的上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利嘉祝庆丰樊伟飞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宝隆冶金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