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内外异形表面带筋圆筒挤压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57921 阅读:2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13 01: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内外异形表面带筋筒挤压成型模具,包括上模板、芯轴、分体凹模、预应力圈、分体凸模机构、下模板、顶出机构、退模机构,芯轴上端固于上模板下方,下端为倒锥形头部,预应力圈置于下垫板上方,中部形成直壁空腔,顶杆机构包括顶杆、顶块,顶杆活动置于下模板的顶杆通孔中,顶块置于直壁空腔底部,分体凹模整体活动置于直壁空腔内,纵向分成两瓣以上,中部形成凹模腔,顶部周边形成分模倒锥腔,分体凸模机构整体置于凹模腔中,包括分体凸模,凸模固定板,分体凸模中部形成倒锥腔,顶部外周边形成锥形头部,分成两瓣以上,各凸模块能在凸模固定板上沿径向滑动,退模机构包括扩程块、回程圈,回程圈中部形成锥形环腔,扩程块为锲形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外异形表面带筋圆筒挤压成型模具
本专利技术属于金属挤压成形技术,涉及难成形、难脱模的薄壁形件的挤压成形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内外异形表面带筋圆筒挤压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随着航空航天等高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大量采用结构轻巧、形状复杂系数小的大型轻合金整体薄壁构件,以减轻重量和提高整机工作性能。带内外筋大型整体复杂薄壁壳体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如图4所示的一种内外异形表面带筋筒10,为难脱凸模、凹模的零件,内外异形表面10内外侧壁102、101都是曲面,而且内外曲面上含有突出的内筋104、外筋103 ;这种难脱模、难成形的复杂构件壁薄质轻、形状复杂、性能要求高,目前采用铸造工艺,虽然材料利用率得到提高,但由于铸造砂眼、疏松等各种铸造缺陷的影响,零件成品率低,最主要的是铸造材料机械性能低,不能满足高强度工件的设计要求。目前也有采用机械加工的方法,但必须挤压成厚壁壳体,再通过切削的方法把内外筋加工出来,加工难度大,加工的零件需要多套辅助加工工装,成本较高,机加工破坏了金属流线,性能远低于挤压件的性能,加工效率低,而且材料利用率仅为10%?20%左右,也不能满足批量生产的需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外异形表面带筋筒挤压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板、芯轴、分体凹模、预应力圈、分体凸模机构、下模板、顶出机构、退模机构,所述的芯轴的下端为倒锥形头部,上端固定于上模板的下方,所述的预应力圈置于下垫板上方,预应力圈的中部形成直壁空腔,所述的下模板中部设有顶杆通孔,所述的顶杆机构包括顶杆、顶块,顶块固定在顶杆上端,顶杆活动置于下模板的顶杆通孔中,顶块置于预应力圈的直壁空腔底部,所述的分体凹模整体活动置于预应力圈的直壁空腔内,分体凹模与直壁空腔形成紧密配合,分体凹模纵向分成至少两瓣以上,中部形成凹模腔,凹模腔的形状与内外异形表面带筋筒的外侧壁形状相同,顶部周边形成分模倒锥腔,所述的分体凸模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外异形表面带筋筒挤压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板、芯轴、分体凹模、预应力圈、分体凸模机构、下模板、顶出机构、退模机构,所述的芯轴的下端为倒锥形头部,上端固定于上模板的下方,所述的预应力圈置于下垫板上方,预应力圈的中部形成直壁空腔,所述的下模板中部设有顶杆通孔,所述的顶杆机构包括顶杆、顶块,顶块固定在顶杆上端,顶杆活动置于下模板的顶杆通孔中,顶块置于预应力圈的直壁空腔底部,所述的分体凹模整体活动置于预应力圈的直壁空腔内,分体凹模与直壁空腔形成紧密配合,分体凹模纵向分成至少两瓣以上,中部形成凹模腔,凹模腔的形状与内外异形表面带筋筒的外侧壁形状相同,顶部周边形成分模倒锥腔,所述的分体凸模机构整体置于分体凹模的凹模腔中,分体凸模机构包括分体凸模,凸模固定板,分体凸模置于凸模固定板上方,分体凸模的中部形成与芯轴的倒锥形头部相配合的倒锥腔,分体凸模的顶部的外周边形成锥形头部,分体凸模的外侧壁与内外异形表面带筋筒的内侧壁的形状相同,分体凸模分成至少两瓣以上,各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治民李国俊李旭斌于建民王强田甲贾杨
申请(专利权)人:中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