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传递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9645884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07 08: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传递系统(34),包括毛细管泵送的二相主流体环路(40)和毛细管泵送的二相次流体环路(50),其适于冷却至少一个热源(6),该主流体环路(40)和该次流体环路(50)包括蒸发器(404,504)、蒸发管(412,512),其可以将处于气态的冷却流体从蒸发器(404,504)传输到冷凝器(408,508),冷凝器(408,508)和液体管(418,518),其可以将处于液态的冷却流体从该冷凝器(408,508)传输到该蒸发器(404,505);其特征在于,该主流体环路(40)的冷却流体处于与该次流体环路(50)的冷却流体进行的热交换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传递系统(34),包括毛细管泵送的二相主流体环路(40)和毛细管泵送的二相次流体环路(50),其适于冷却至少一个热源(6),该主流体环路(40)和该次流体环路(50)包括蒸发器(404,504)、蒸发管(412,512),其可以将处于气态的冷却流体从蒸发器(404,504)传输到冷凝器(408,508),冷凝器(408,508)和液体管(418,518),其可以将处于液态的冷却流体从该冷凝器(408,508)传输到该蒸发器(404,505);其特征在于,该主流体环路(40)的冷却流体处于与该次流体环路(50)的冷却流体进行的热交换中。【专利说明】热传递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传递系统,其包括至少两个毛细管泵送的二相流体环路,该二 相流体环路用于冷却至少一个热源。
技术介绍
毛细管泵送的二相流体环路(通常因语言误用而被简单地称为“流体环路”)是一 种系统,其通过使用毛细管来驱动压力,从热源向冷源传递热能量,并且(液-气)相变被 用作传递能量的手段。这种流体环路通常包括用于从热源提取热量的蒸发器以及将该热量返还到冷源 的冷凝器。蒸发器和冷凝器通过被称为液体管的管子和被称为蒸汽管的管子相连接,在该 液体管中,多半为液态的冷却流体在流体环路的冷部分中循环,并且在该蒸汽管中,多半为 气态的同一冷却流体在其热部分中循环。各种管子为管元件的形式,通常由具有几毫米直 径的金属制成(例如,由不锈钢或铝制成)。蒸发器包括含有毛细管结构的外壳,该毛细管 结构提供通过毛细管作用泵送处于液态的冷却流体。使用由至少两个用于冷却热源的流体环路构成的系统是公知的。两个流体环路的 蒸发器都被定位在与热源的热交换中,相互隔开一定距离,该距离可以从几厘米到通常的 一米之间变化。这种系统还可以包括多于两个的流体环路,尤其是两组流体环路。在一变 体中,这种系统适于冷却一个或多个安置在不同位置的热源。在该系统操作的第一模式中,要求将称为主流体环路的单个流体环路用于从热源 移除热量,另一个流体环路被闲置,并且仅在该主流体环路发生故障时开启。该运行模式通 常被称为流体环路的“冷冗余”。然而,关于开启两个流体环路系统,当热源温度升高并且传递其热能时,有时两个 流体环路都开启,即每一个接收一部分的热能。在该系统操作的第二模式中,要求两个流体环路在同时操作,以便于从热源移除 热量。该运行模式通常被称为流体环路的“热冗余”。在许多情况下,关于开启两个流体环路系统,两个流体环路中仅有一个开启,另一 个液体环路保持长期被闲置。这种操作方式限制了热能传递系统一半的热力性能。为了解决二环路系统的这些控制难题,尤其从文献EP 2032440中可了解到,通过 加热位于其外壳内的冷却流体,例如,通过加热器或使用热能力的被动系统,来降低或停止 一个流体环路的传递能力和因此的热力性能。在这种情况下,流体环路的大约百分之几的 热能的外壳的加热能就足以停止流体环路。冷却液环路的外壳促进后者的启动,这也是公知的。这种冷却能够根据本领域技 术状态通过使用基于佩尔蒂埃效应(Peltier effect)的冷却元件而获得。但是,实施这些方案很复杂,因为要使用加热器和/或冷却器、温度传感器以及逻 辑控制单元。而且,这些方案需要一定的加热能,其通常为几瓦特到几十瓦特,用于10到 1000瓦特能量的流体环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别在于克服这些缺陷。为此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主题是一种热传递系统,其包括至少一个由毛细管泵送的主 二相流体环路以及由毛细管泵送的次二相流体环路;该主流体环路和该次流体环路适于冷 却至少一个热源,该主流体环路和该次流体环路至少各包括:-蒸发器,其适于在从所述热源恢复热量的同时蒸发冷却流体;-蒸汽管,其能够将处于气态的冷却液从该蒸发器传输到冷凝器;-冷凝器,其适于通过将热能传递到冷源来冷凝该冷却流体;以及-液体管,其能够将处于液态的该冷却流体从该冷凝器传递到该蒸发器;其特征在于,该主流体环路的冷却流体处于与该次流体环路的液态的冷却流体进 行的热交换中。有利的是,本专利技术被动地促进停止处于冷冗余的流体环路,或者同时启动和平衡 处于热冗余的几个流体环路的操作。因此,本专利技术有利地提出了通过由其他流体环路提供 的干扰来更改流体环路的操作。根据具体实施例,该热传递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如下特征:-该主流体环路的处于气态的冷却流体处于与该次流体环路的处于液态的冷却流 体进行的热交换中,-被包含在该主流体环路的蒸汽管中的冷却流体处于与包含在该次流体环路的蒸 发器中的冷却流体进行的热交换中,-次流体环路的蒸发器包括储液器,包含在主流体环路的蒸汽管中的冷却流体处 于与包含在次流体环路的所述储液器中的冷却流体进行的热交换中,-包含在主流体环路的蒸汽管中的冷却流体处于与包含在次流体环路的液体管中 的冷却流体进行的热交换中,-包含在主流体环路的蒸汽管中的冷却流体处于与包含在次流体环路的冷凝器中 的冷却流体进行的热交换中,-主流体环路的处于液态的冷却流体处于与次流体环路的处于液态的冷却流体进 行的热交换中,-次流体环路的蒸发器包括储液器,包含在主流体环路的液体管中的冷却流体处 于与包含在次流体环路的储液器中的冷却流体进行的热交换中,-包含在主流体环路的液体管中的冷却流体处于与包含在次流体环路的液体管中 的冷却流体进行的热交换中,-包含在主流体环路的液体管中的冷却流体处于与包含在次流体环路的冷凝器中 的冷却流体进行的热交换中,-所述热交换通过主流体环路的一部分和次流体环路的一部分之间的直接或间接 的接触来实现,-主流体环路和次流体环路适于冷却同一热源。【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参见如下附图,阅读借助于实例非限制性给出的以下描述,将会更好地理解本发 明,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热传递系统的毛细管泵送的二相流体环路的横截面的部分 俯视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热传递系统的横截面的部分俯视图,其操作处 于称为“冷冗余”运行模式中;以及-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热传递系统的横截面的部分俯视图,其操作在 称为“热冗余”运行模式中。【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的术语“下游”和“上游”是相对于环路中流体流动的大致方向确定的。参见图1,根据本专利技术热传递系统的毛细管泵送的二相流体环路2包括蒸发器4和 冷凝器8,蒸发器4从将被冷却的热源6中提取热量,冷凝器8将该热量返还到冷源10中。 例如,该热源是置于机器上的散热电子设备中的物项。例如,该冷源是放置在该机器外表面 上的散热器。流体环路2还包括将蒸发器4的出口 14连接到冷凝器8的入口 16的蒸汽管12, 以及将冷凝器8的出口 20连接到蒸发器4的入口 22的液体管18。蒸汽管1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旁路分支(未在图中示出)。同样地,液体管18可 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旁路分支和/或填充管17,流体环路一般地借助于该填充管17填充。流体环路2包含例如由分子式为NH3的氨构成的冷却流体。 蒸发器4包括含有毛细管结构26的外壳24,该毛细管结构通过毛细管作用执行泵 送处于液态的冷却流体。外壳28的第一部分(下文中称为储液器28)保存有处于液态的 冷却流体,并且外壳30的第二部分含有处于气态的冷却流体,该毛细管结构26被安置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热传递系统(34;36),包括至少一个毛细管泵送的二相主流体环路(40;60)以及毛细管泵送的二相次流体环路(50;70);该主流体环路(40;60)和该次流体管(50;70)适于冷却至少一个热源(6),该主流体环路(40;60)和该次流体环路(50;70)各至少包括:?蒸发器(404,504;604,704),其适于通过从所述热源(6)恢复的热量来蒸发冷却流体;?蒸汽管(412,512;612,712),其能够将处于气态的该冷却流体从该蒸发器(404,504;604,704)传递到冷凝器(408,508;608,708);?冷凝器(408,508;608,708),其适于通过将热能传递到冷源(10)来冷凝该冷却流体;以及?液体管(418,518;618,718),其能够将处于液态的该冷却流体从该冷凝器(408,508;608,708)传递到该蒸发器(404,504;604,704);其特征在于,该主流体环路(40;60)的该冷却流体处于与该次流体环路(50;70)的处于液态的该冷却流体进行的热交换中。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克里斯托菲·菲古斯
申请(专利权)人:阿斯特里姆有限公司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