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结构、散热模组与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567237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15 21:39
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一发热源及一散热模组。该散热模组包括多个散热鳍片及一热管结构,所述散热鳍片分别具有一通孔。该热管结构包括一管体,该管体包含一蒸发部接触该发热源及一冷凝部贯穿所述通孔。该蒸发部具有一第一厚度及一第一毛细结构界定一第一流道。该冷凝部具有一第二厚度,其小于该第一厚度,且该冷凝部内局部设有一或数个第二毛细结构界定一或数个第二流道连通该第一流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一发热源及一散热模组。该散热模组包括多个散热鳍片及一热管结构,所述散热鳍片分别具有一通孔。该热管结构包括一管体,该管体包含一蒸发部接触该发热源及一冷凝部贯穿所述通孔。该蒸发部具有一第一厚度及一第一毛细结构界定一第一流道。该冷凝部具有一第二厚度,其小于该第一厚度,且该冷凝部内局部设有一或数个第二毛细结构界定一或数个第二流道连通该第一流道。【专利说明】热管结构、散热模组与电子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ー种热管结构,特别涉及ー种对电子元件散热的热管结构,本专利技术还涉及ー种具有该热管结构的散热模组及使用该散热模组的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电子元件的功率与效能日益提升,连带地在操作时也产生更多的热量;倘若这些热量未能及时散逸出去而累积于该电子元件的内部,将会导致该电子元件的温度升高且影响其效能,甚至严重者将导致该电子元件故障损坏。所以业界为了有效解决电子元件散热的问题,便陆续提出具有导热效能较佳的均温板(Vapor chamber)及薄型化的热管(Heat pipe),并将其可与散热器做搭配组合,以有效解决现阶段的散热问题。目前薄型化的热管结构,其于圆管口径的热管内的中空部分填入金属粉末,并通过烧结的方式于该薄型热管的内壁形成一环状的毛细结构,其后将该薄型热管抽真空并填充工作流体,最后封闭压扁以成就薄型化的热管结构;然而由于所述毛细结构布满该薄型扁平热管的腔室表面,当工作流体由蒸发部受热蒸发后扩散至该冷凝端,并该工作流体于该蒸发部为汽态,由该蒸发部离开后向该冷凝端扩散时逐步受冷却冷凝转换为液态,并且再通过毛细结构回流至该蒸发部;另外,由于该薄型扁平热管的腔室因受压扁处理而造成热管腔室空间极为狭隘,致使汽态易受液态的阻碍无法顺畅及快速至冷凝端进行冷却散热。再者,因设于冷凝端的毛细结构于冷凝端造成压カ阻抗,令汽态工作流体循环效率降低,造成部分液态的工作流体滞留于该冷凝端而产生无法回流至蒸发部的现象进而使热管的热传导效率降低。另外,所述公知薄型化的热管于制造上均为固定管径(亦即热管的管身皆为相同的直径),无法依照使用者所欲的需求设计形状及管径大小(如一端大径一端小径或ニ端等径中间渐大或渐细),且因热管内的毛细结构为固定均匀环状设置,致使当对所述薄型化热管的形状做改变(如弯曲或凹折状)时,会使薄型化热管内部环状毛细结构(即烧结的金属粉末)受到弯折挤压,而致使该薄型热管的毛细结构于挤压处脱落,故令该薄型热管的热传效能大幅降低;此外,由于该薄型化热管仅具有环状的毛细结构,并无其他可变化设计性,致使其在压扁薄化时,亦因该环状毛细结构的上下层压迭,造成厚度増加而无法将热管压扁薄化至最低程度,薄化效果有限。而公知均温板(vapor chamber)包括呈矩型状的壳体及其壳体内部腔室壁面的毛细结构,且该壳体内部填充有工作流体,并该壳体的ー侧(即蒸发区)贴设在一发热元件(如中央处理器、南北桥晶片)上吸附该发热元件所产生的热量,使液态的工作流体于该壳体的蒸发区产生蒸发转换为汽态,将热量传导至该壳体的冷凝区(即冷凝区),该汽态的エ作流体于冷凝区受冷却后冷凝为液态,该液态的工作流体再通过重力或毛细结构回流至蒸发区继续汽液循环,以有效达到均温散热的效果。虽公知均温板可达到均温的效果,但却延伸出另ー问题,即均温板的传热方式是由其ー侧吸附热量后,藉由腔室内的工作流体的汽液相变化传导另ー侧,換言之,就是均温板仅是藉由一侧面积吸附热量传导至相对另ー侧面积藉以达到均温效果,但却无法具有像热管一祥的传热方式,可将吸附的热量传导至远端进行散热,因此,使得均温板仅限于适合应用大面积的均匀导热,面不适合拿来应用于远端导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提升热传效能的热管结构。本专利技术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降低热阻值(thermal resistance)的热管结构。本专利技术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提升抗重力热传效能的热管结构。 本专利技术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提升冷凝部结构强度的热管结构。本专利技术的一目的,是提供ー种减少热管内异音发生率的热管结构。本专利技术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该热管的散热单元,及使用该散热単元的电子装置。为达上述各目的,本专利技术ー实施例是提供ー种热管结构,包括:一管体,包含两封闭端及一蒸发部与一冷凝部;该蒸发部,具有一第一外表面界定ー第一厚度,一第一内表面及一第一毛细结构环设形成在该第一内表面,并界定一第一流道;该冷凝部,具有一第二外表面界定ー第二厚度小于该第一外表面的第一厚度,及一第二内表面界定至少ー第一侧相对ー第二侧,且局部设有ー或数个第二毛细结构在该第一侧及该第二侧之间,该ー或数个第二毛细结构连接该第一侧及该第二侧,并界定一或数个第二流道在该第一侧及该第二侧之间,且连通该第一流道。本专利技术另ー实施例是提供ー种散热模组具有上述的热管结构,该散热模组包含:多个鳍片,相邻地连接,一流道界定在两两相邻鳍片之间,前述冷凝部串连所述鳍片。本专利技术另ー实施例是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利用上述的散热模组对ー发热源散热,该散热模组的热管的蒸发部接触该发热源,令蒸发部的工作流体汽液循环将发热源的热量传递至冷凝部并经由该多个鳍片散热。前述第一内表面为光滑面或设有多个沟槽,且该蒸发部的管体形状为圆形、半圆形、D字型或平板状。前述第二内表面为光滑面或设有多个沟槽或设有镀膜,且该冷凝部的管体形状为扁平状。前述第一流道的面积大于该ー或数个第二流道的面积或面积总和。前述第一毛细结构及该第二毛细结构为粉末烧结(powder-sintering)或网格(mesh)或纤维(fiber)。前述第二内表面更界定一第三侧相对该第四侧,该ー第二毛细结构紧邻该第三侦牝该一第二流道界定在该第二毛细结构与该第四侧之间。前述第二内表面更界定一第三侧相对该第四侧,该ー第二毛细结构设在该第三侧与第四侧实质上中间处,多个第二流道分别界定在该第二毛细结构与该第三侧之间及该第ニ毛细结构与该第四侧之间。前述第二内表面更界定一第三侧相对该第四侧,该多个第二毛细结构间隔设在该第三侧与该第四侧之间,且其中一第二毛细结构紧邻该第三侧,另ー第二毛细结构紧邻该第四侧,另ー第二毛细结构设在该第三侧与第四侧实质上中间处,多个第二流道分别界定在该相邻两第二毛细结构之间。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及其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性,将依据所附图式的较佳实施例予以说明。【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热管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热管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图3A为本专利技术热管结构的侧视示意图;图3B为本专利技术冷凝部局部剖视示意图;图4A为本专利技术图2的A-A剖面示意图;图4B为本专利技术蒸发部另一态样的示意图;图4C为本专利技术蒸发部另一态样的示意图;图5A为本专利技术蒸发部另一态样的示意图;图5B为本专利技术蒸发部另一态样的示意图;图5C为本专利技术蒸发部另一态样的示意图;图6A为本专利技术图2的B-B剖面示意图;图6B为本专利技术冷凝部另ー态样的示意图;图6C为本专利技术冷凝部另ー态样的示意图;图6D为本专利技术冷凝部另ー态样的示意图;图6E为本专利技术冷凝部另ー态样的示意图;图6F为本专利技术冷凝部另ー态样的示意图;图7A为本专利技术散热单元的分解示意图;图7B为本专利技术散热单元的组合示意图;图8A为本专利技术应用该散热单元的电子设备的立体示意图;图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管体,包含:一第一封闭端;一第二封闭端;一蒸发部,设置在靠近该第一封闭端处,具有一第一外表面及一第一内表面,该第一外表面界定一第一厚度,一第一毛细结构连续或非连续状的环设形成在该第一内表面,并界定一第一流道;及一冷凝部,设置在靠近该第二封闭端处,具有一第二外表面及一第二内表面,该第二外表面界定一第二厚度小于该第一外表面的第一厚度,该第二内表面界定至少一第一侧相对一第二侧,且该冷凝部局部设有一或数个第二毛细结构,该第二毛细结构位于该第一侧及该第二侧之间,并连接该第一侧及该第二侧,且该一或数个第二毛细结构界定一或数个第二流道在该第一侧及该第二侧之间,该第二流道连通该第一流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巫俊铭
申请(专利权)人: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