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空气调节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45193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07 06:55
在车辆空气调节器中,即使在设定空气出口切换风门(21)打开除霜开口(18)以将空气从除霜开口(18)吹向车辆的窗玻璃的内表面的空气出口模式的情况下,也能够在目标空气温度(TAO)低于外部空气温度(TAM)时控制空气出口切换风门(21)以关闭除霜开口(18)。因此,车辆空气调节器能够在不降低车厢中的温度舒适性的情况下防止窗玻璃的外表面起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在车辆空气调节器中,即使在设定空气出口切换风门(21)打开除霜开口(18)以将空气从除霜开口(18)吹向车辆的窗玻璃的内表面的空气出口模式的情况下,也能够在目标空气温度(TAO)低于外部空气温度(TAM)时控制空气出口切换风门(21)以关闭除霜开口(18)。因此,车辆空气调节器能够在不降低车厢中的温度舒适性的情况下防止窗玻璃的外表面起雾。【专利说明】车用空气调节器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基于2011年5月30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N0.2011-120505,该申请的内容通过引用在此全文并入。
本公开涉及一种可以将调节空气吹送向车窗的内表面以执行防雾操作的车辆空气调节器。
技术介绍
例如,在入夏和入秋天下雨之后外部空气的温度和湿度两者都相对较高的情况下,吹送到车厢内的空气温度在车辆空气调节器中被设定得相对较低以提供乘客在车厢中的舒适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空气被吹向车辆的挡风玻璃的内表面,则可能会在车辆的挡风玻璃的外表面上形成雾,这可能会使车辆中的乘客看不清楚。考虑到以上问题,在一种已知的传统技术中,当外部空气的温度高时,增加吹送空气温度以防止在挡风玻璃的外表面上形成雾(参见专利文献I)。然而,在上述传统的车辆空气调节器中,因为当外面空气温度相对较高时具有相对较高温度的空气从除霜空气出口被吹送到车厢内,因此可能难以保持车厢中的温度舒适性,从而使得车厢中的乘客不舒服。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I JP-U-H5-15I5
技术实现思路
考虑到上述问题,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不会破坏车厢中的温度舒适性的情况下防止在窗玻璃的外表面上形成雾的车用空气调节器。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车用空气调节器包括:空气调节管,所述空气调节管内形成有将要被吹送到车厢内的空气流动通过的空气通路;除霜开口,所述除霜开口设置在空气调节管中并连接到除霜空气出口,空气从所述除霜空气出口被吹向车辆的窗玻璃的内表面;另外的除霜开口,所述另外的除霜开口设置在空气调节管中并分别连接到除了除霜空气出口之外的另外的除霜空气出口,空气从所述另外的除霜空气出口被吹送到车厢内;打开和关闭除霜开口的门装置;空气出口模式设定部,所述空气出口模式设定部被构造成设定用于从除霜开口和另外的除霜开口将空气吹送到车厢中的空气出口模式;第一温度获得部,所述第一温度获得部获得将要从除霜空气出口吹送的空气的温度作为第一温度;第二温度获得部,所述第二温度获得部获得以下温度中的一个作为第二温度:(i)窗玻璃的外表面上的外部空气的露点温度;和(ii)露点温度的相对温度,所述相对温度与露点温度相关并高于露点温度;以及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基于由空气出口模式设定部设定的空气出口模式、由第一温度获得部获得的第一温度、以及由第二温度获得部获得的第二温度控制门装置的打开/关闭操作。即使在空气出口模式设定部设定其中门装置总体上打开除霜开口的情况下,当第一温度低于第二温度时,控制器也能够控制门装置以关闭除霜开口。根据以上所述,即使在门装置打开除霜开口以用于将空气从除霜空气出口吹向车辆的窗玻璃的内表面的空气出口模式的情况下,当作为从除霜空气出口吹送的空气的温度的第一温度低于第二温度时,控制器使门装置关闭除霜开口,其中所述第二温度为(i)窗玻璃的外表面上的外部空气的露点温度或(ii)与外部空气的露点温度相关并高于所述露点温度的相对温度。当为从除霜空气出口吹送的空气的温度的第一温度低于为(i)窗玻璃的外表面上的外部空气的露点温度或与外部空气的露点温度相关并高于外部空气的露点温度的第二温度时,即,当窗玻璃的外表面易于起雾时,即使在用于打开除霜开口并用于使空气从除霜空气出口被吹向窗玻璃的内表面的空气出口模式被设定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门装置关闭除霜开口以禁止空气被吹向窗玻璃的内表面。因此,可以防止在窗玻璃的外表面上形成雾。因此,不需要将高温空气从除霜空气出口吹送到车厢内以防止在窗玻璃的外表面上形成雾。因此,即使当外部空气温度相对较高时,也能够在不需要降低车厢中的温度舒适性的情况下防止在窗玻璃的外表面上形成雾。以这种方式,能够在不降低车厢中的温度舒适性的情况下防止窗玻璃的外表面上形成雾。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第二温度获得部可以获得为露点温度的相对温度的外部空气温度作为第二温度。为了执行窗玻璃的外表面的防雾,与第一温度相比第二温度被设定到外部空气温度,所述外部空气温度是与外部空气的露点温度(即,等于当外部空气具有100%的相对湿度时的露点温度)相关并高于外部空气的露点温度的露点温度的相对温度。因此,能够在不需要检测外部空气的湿度的情况下容易地获得第二温度。本公开的第三示例中的车辆空气调节器可以包括调节分别引入到空气调节管中的内部空气与外部空气的流量比的内部-外部空气比调节器。在这种情况下,在空气出口模式设定部设定门装置打开除霜开口的空气出口模式的情况下,当基于第一温度和第二温度由控制器控制门装置以关闭除霜开口时,控制器控制内部-外部空气比调节器以增加被引入到空气调节管中的外部空气的流量比,并控制门装置使得空气从处于打开状态的另外的除霜开口被吹送到车厢内。根据以上所述,当门装置被控制以关闭除霜开口从而禁止空气被吹向窗玻璃的内表面时,控制器通过控制内部-外部空气比调节器增加将要被弓I入到空气调节管中的外部空气的比。因此,增加将要被引入到空气调节管中的外部空气的比,并因此通常具有低于内部空气的绝对湿度的更多量的外部空气从处于打开状态的一个或多个另外的除霜开口被吹送到车厢内。因此,即使当通过门装置关闭除霜开口时,也能够防止在窗玻璃的内表面上形成雾。根据本公开的第四方面,车辆空气调节器可以进一步包括调节将要被吹送到车厢内的空气的流量的空气量调节器。在这种情况下,在空气出口模式设定部设定门装置打开除霜开口的空气出口模式的情况下,当基于第一温度和第二温度由控制器控制门装置以关闭除霜开口时,控制器可以控制空气量调节器以增加将要被吹送到车厢内的空气的量,并且可以控制门装置使得空气从处于打开状态的另外的除霜开口被吹送到车厢内。根据以上所述,当通过关闭除霜开口禁止朝向窗玻璃的内表面吹送空气时,控制器控制空气量调节器以增加将要从处于打开状态的一个或多个另外的除霜开口吹送到车厢内的空气的量。因此,车厢中的气流变得活跃,并且促进了通常不是气密的车辆内的空气流通。因此,即使当通过门装置关闭除霜开口时,也能够防止在窗玻璃的内表面上形成雾。根据本公开的第五方面,车辆空气调节器可以进一步包括冷却在空气调节管中流动的空气的冷却热交换器、调节在冷却热交换器处的空气冷却能力的冷却能力调节器、和执行被冷却热交换器冷却的空气的温度调节的温度调节器。在这种情况下,在空气出口模式设定部设定门装置打开除霜开口的空气出口模式的情况下,当基于第一温度和第二温度由控制器控制门装置以关闭除霜开口时,控制器也可以控制冷却能力调节器以增加在冷却热交换器处的空气冷却能力,可以控制门装置使得空气从处于打开状态的另外的除霜开口被吹送到车厢内,并且可以控制温度调节器以使得在冷却热交换器处的空气冷却能力增加前后不会改变从另外的除霜开口吹送到车厢内的空气的温度。根据以上所述,当通过关闭除霜开口禁止朝向窗玻璃的内表面吹送空气时,控制器控制冷却能力调节器以增加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用空气调节器,包括:空气调节管(10),所述空气调节管内形成有将要被吹送到车厢内的空气流动通过的空气通路;除霜开口(18),所述除霜开口设置在空气调节管(10)中并连接到除霜空气出口,其中空气从所述除霜空气出口被吹向车辆的窗玻璃(5)的内表面;另外的除霜开口(19,20),所述另外的除霜开口设置在空气调节管(10)中并分别连接到除了除霜空气出口(18)之外的另外的除霜空气出口,其中空气从所述另外的除霜空气出口被吹送到车厢内;打开和关闭除霜开口(18)的门装置(21);空气出口模式设定部(150),所述空气出口模式设定部被构造成设定用于从除霜开口和另外的除霜开口将空气吹送到车厢中的空气出口模式;第一温度获得部(162),所述第一温度获得部获得将要从除霜空气出口吹送的空气的温度(TAO)作为第一温度;第二温度获得部(163),所述第二温度获得部获得以下温度中的一个作为第二温度:(i)窗玻璃(5)的外表面上的外部空气的露点温度;和(ii)露点温度的相对温度(TAM),所述相对温度与露点温度相关并高于露点温度;以及控制器(7),所述控制器基于由空气出口模式设定部(150)设定的空气出口模式、由第一温度获得部(162)获得的第一温度(TAO)、以及由第二温度获得部(163)获得的第二温度(TAM)控制门装置的打开/关闭操作,其中即使在空气出口模式设定部(150)设定其中门装置(21)总体上打开除霜开口(18)的情况下,当第一温度(TAO)低于第二温度(TAM)时,控制器(7)也能够控制门装置(21)以关闭除霜开口(18)。...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渡边雅志田部井康一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