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湖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碳包覆的硅石墨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643451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07 03: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碳包覆的硅石墨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电化学电源领域。该负极材料由硅、石墨和非晶碳组成,其中硅颗粒粘附在石墨颗粒的表面,非晶碳层包覆在硅和石墨的表面。制备方法是将硅、石墨和碳源充分混合均匀,烘干后置于高温反应炉中在惰性气体保护条件下高温烧结一定时间,即可得到碳包覆的硅石墨负极材料。该负极材料同时具备优良的循环稳定性、高的首次循环库仑效率和优良的倍率循环性能,具有综合的电化学性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制备工艺简单,易于工业化批量生产,且不存在环境污染,绿色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属于电化学电源领域。该负极材料由硅、石墨和非晶碳组成,其中硅颗粒粘附在石墨颗粒的表面,非晶碳层包覆在硅和石墨的表面。制备方法是将硅、石墨和碳源充分混合均匀,烘干后置于高温反应炉中在惰性气体保护条件下高温烧结一定时间,即可得到碳包覆的硅石墨负极材料。该负极材料同时具备优良的循环稳定性、高的首次循环库仑效率和优良的倍率循环性能,具有综合的电化学性能。本专利技术的制备工艺简单,易于工业化批量生产,且不存在环境污染,绿色环保。【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涉及负极活性材料碳包覆的硅石墨粉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化学电源领域。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电动工具等的迅猛发展。尤其是随着混合动力汽车及纯电动汽车市场的快速扩展,人们对作为电源的锂离子电池的容量、循环寿命以及安全性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目前,商业化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是采用各种石墨类炭材料,其理论比容量只有372 mAh/g,难以满足高比能量锂离子电池的要求。与石墨类负极材料相比,硅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理论比容量高达约4200 mAh/g,是商业化石墨负极材料的十倍以上,非常适合用于高能量的锂离子电池。然而,硅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变化超过300%,这导致硅负极的循环性能很低,首次循环的库仑效率很低,因而无法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为提高硅材料的充放电循环稳定性,人们提出了很多种改进的方法,如采用纳米尺寸的娃颗粒,并在纳米娃的表面包覆碳(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47(2008) 1645-1649,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189 (2009) 761-765),制备多孔状的硅粉体(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47 (2008) 10151-10154)等,以上方法可以显著提高硅材料的充放电循环稳定性。然而,硅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还存在一个重大缺陷,那就是首次循环的库仑效率太低,一般情况下只有80%甚至更低。换句话说,在首次循环中有超过20%的容量不可逆地损失掉了,这不能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硅的首次循环库仑效率低则难以找到可以匹配的正极材料,因此严重阻碍了硅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实际应用。根据以往的研究,除了形成固体电解质膜会造成硅材料的首次循环库仑效率低之外,硅在充电过程中形成的化合物Li12Si7的形成能较高,因此也会降低首次循环的库仑效率(Rare Metal Materialsand Engineering 39 (2010) 2079-2083)。目前,如何提高娃材料的首次循环库仑效率以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依然是个巨大的挑战。目前,商业化锂离子电池所用的负极材料石墨类炭材料的首次循环库仑效率可达90%以上,因此将硅与石墨混合作为负极材料是提高其首次循环库仑效率的有效方法,同时,利用碳包覆来容纳充放电循环过程中硅材料的体积膨胀,因此,碳包覆的硅石墨负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和首次循环库仑效率将有望同时得到提高。但至今,对碳包覆的硅石墨粉体材料的研究很少。专利技术专利《一种锂离子电池硅/碳/石墨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专利【专利技术者】陈玉喜, 於洪将, 刘洪波 申请人:湖南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碳包覆的硅石墨粉体材料,其特征在于该粉体材料是由硅、石墨和非晶碳组成,其中硅颗粒粘附在石墨颗粒表面,硅和石墨被非晶碳层所包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玉喜於洪将刘洪波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