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包括以下步骤:5月中旬,采集肾管饱满的雌雄单环刺螠个体,获得生殖细胞;体外人工授精,幼体培育,分别培育至浮游期体节幼虫以及平均体长大于2.5cm的幼螠。待水体澄清时,向不同野外水域中播撒单环刺螠浮游期体节幼虫、幼螠和单环刺螠成体,浮游期体节幼虫投放密度为5×104个/平方米,幼螠投放密度为30~50个/平方米,单环刺螠成体投放密度为10~30个/平方米。本专利技术首次在野外环境中监测到单环刺螠可有效降低富硫底质中有毒硫化物的含量。单环刺螠浮游期体节幼虫与幼螠具有持续而有效地改善富硫底质的能力。近海环境的泥底以及各种规模的泥底海水养殖池塘等均可通过该方法进行底质改良。【专利说明】一种单环刺螆改良水产养殖池塘富硫底质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良海水水产养殖池塘底质的方法。
技术介绍
底质是矿物、岩石、土壤的自然侵蚀产物,生物活动及降解有机质等过程的产物,污水排出物和河(湖)床底母质等随水迁移而沉积在水体底部的堆积物质统称底质。底质改良是指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对水环境尤其是水产养殖环境中的底质进行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环刺螠改良水产养殖池塘富硫底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集单环刺螠成体5月中旬,采集肾管饱满的雌雄单环刺螠个体;2)获得生殖细胞于单环刺螠尾部活体解剖获得具有成熟配子的肾管,剖取过程中,雌雄肾管分别存放在低温容器中,剖取结束后,分别将雌雄肾管快速剪破,置于海水中,调整卵子的密度为400~600粒/ml;3)体外受精滴加适量精液进行人工授精,精卵数量比约为6~10:1,受精30分钟后洗卵2?3次,将受精卵投放在养殖池中,投放密度为40?80个/ml,池水温度为16~20℃培养,受精24h后气泵充气以保证供氧;4)培育培育水温为16~20℃,pH7.9±0.05,盐度2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峰,晏萌,刘建国,张立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