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苏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简易生态浮床装置的制备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590395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22 21: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简易生态浮床装置的制备方法,以实现对河流、湖泊等富营养化水体净化的技术和方法,属水环境治理技术领域。该方法提供了与一种简易生态浮床装置制备有关的浮床框架构建、物种选择、育苗管理、浮床水体固定及后期植物刈割管护等一系列技术方法。由该技术方法制备的生态浮床,不仅造价低廉,坚固耐用,而且具有周年去污和景观功能,以及一定的经济效益,以克服现有生态浮床某些常见的缺陷,因而更易于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布了,以实现对河流、湖泊等富营养化水体净化的技术和方法,属水环境治理
。该方法提供了与一种简易生态浮床装置制备有关的浮床框架构建、物种选择、育苗管理、浮床水体固定及后期植物刈割管护等一系列技术方法。由该技术方法制备的生态浮床,不仅造价低廉,坚固耐用,而且具有周年去污和景观功能,以及一定的经济效益,以克服现有生态浮床某些常见的缺陷,因而更易于推广应用。【专利说明】
: 本专利技术涉及,以实现对河流、湖泊等富营养化水体净化的技术和方法,属水环境治理

技术介绍
: 目前,生态浮床被作为一项较为成熟技术,广泛应用在水体净化和景观美化等工程中。从结构上分为成本较低的聚苯乙烯发泡板+框架结构,以及成本较高的聚乙烯吹(注)塑件(浮盘、种植篮和连接扣等)结构。其中,聚苯乙烯发泡板+框架结构尽管成本较低,但坚固性较差,耐用时间较短,一旦受损,破碎的聚苯乙烯发泡板到处漂移,影响水体景观;而聚乙烯吹(注)塑件结构虽牢固耐用,但售价多在500-600元/m2左右,成本过高,仅适用于园林景观和城市水体美化工程,难以在其他水体上大面积推广应用。在浮床植被配置上,目前多以湿生或水生园林景观植物为主,这些植物虽较好地发挥了景观美化和污水净化功能,但苗木成本和管护费用较高,且无其他经济性应用价值,枯落残株常导致二次污染;其次,该类植物大多在冬季休眠,难以发挥周年净化和美化功能。近年尽管有将蔬菜配置在生态浮床上,但蔬菜收获周期短,频繁采摘不便,而且人们短期内难以接受直接食用由污水生长的蔬菜,所以推广应用受到一定限制。薦草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北温带及以北地区的多年生冷季型根茎禾草,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常生长在河湖岸边及沟渠等浅水或潮湿地带,虽可种子繁殖,但更多依赖发达的根茎扩张繁殖。其茎节间常生出不定根,当接触土壤后便可扎入土中生长。薦草虽喜湿生环境,但在浅水区亦可 正常生长,甚至对深水淹没也有很强的适应性。由于去污能力强,在欧洲常被作为人工湿地去污植物。同时,薦草又是一种营养成分高、适口性好、且耐刈割的优质牧草。由于薦草为冷季型植物,除炎热夏季稍有落黄外,几乎周年都有根茎萌发和生长。因此,本专利技术将选用薦草构建生态浮床植被。同时,采用价格较为低廉的PVC水管和不同粗细的尼龙绳网,构建生态浮床框架,从而制备出建设成本低、周年去污能力强、经久耐用且有一定经济效益的生态浮床,意义重大。
技术实现思路
: 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选用薦草为生态浮床植物,采用根茎繁殖的方式,定植于由PVC水管和不同粗细的尼龙绳网组成的结构中,制备出成本低廉、坚固耐用、具有周年去污和景观功能、以及一定经济效益的生态浮床,以克服现有生态浮床某些常见的缺陷。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标,本专利技术主要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按照下述步骤进行:首先,利用PVC水管制成一长方形框架,框架上层布设渔网,下层布设由较粗尼龙绳编织的绳网,上下层网面均保持一定程度松弛状态;其中,上层用以承载前期育苗时少量的薦草根茎,下层用以承载浮床后期产生的大量相互交织缠绕的薦草根茎;然后,在地面铺盖一层由菜园土、厩肥、三元复合肥按照质量比100:50:1配置的育苗营养土,将框架置于营养土上;再将采挖来的薦草根茎铺洒在渔网表面,覆盖薄层营养土,压实后浇透水,等待薦草生根出苗;期间根据苗床墒情适当浇水,以保持土壤含水量60-70%左右;当薦草幼苗株高约15cm时,浮床移入水体;入水前一周,喷施一次质量浓度为0.5%的尿素溶液,作为起身肥;入水前一天,烧次透水,以利于次日起苗;浮床准备移入水体时,缓慢抬起浮床,移至水体并固定,即成为生态浮床;然后每当浮床薦草株高达40-50cm时作为饲草进行循环刈割。其中所述框架采用直径为IOcm的PVC水管,制成2.4mX 1.6m的长方形密封框架①。其中所述的尼龙绳网支撑结构,包括上层长宽为2.5mX 1.7m、网孔4目的渔网②,下层长宽为2.6mX 1.8m、网孔0.16m2、直径为5mm绳网③。其中所述的浮床植物薦草采用根茎繁殖、苗床育苗方式营造;根茎采挖时间春季为宜,根茎长度25-35cm,苗床营养土层厚度4-5cm。于浮床框架的渔网之上,每0.16m2网面播撒根茎数不少30根。综上所述,依照本专利技术公布的方法,有益效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采用野生薦草和尼龙绳网以及PVC水管等材料,价格低廉,且经久耐用; 采用前期苗床育苗、后期水体固定两段式作业,可加速浮床植被营造; 利用薦草为浮床植物,不仅净化能力强,而且冬季仍具较高的净化效果,弥补其他浮床植物冬季去污效果较差的不足,同时,薦草冬季保持绿色,可增加工程的景观效果; 以耐刈割的优质牧草薦草为浮床植物,刘割后可饲养家兔、牛、羊等家畜,既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降低浮床的管护费用,又可避免植物残体产生的二次污染。【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组合后的生态浮床装置俯视图,图1中,1-PVC密封框架;2-网孔为4目渔网;3-网孔为0.16m2绳网;图2为生态浮床装置各主要组成部件俯视图,图2中,1-PVC密封框架;2-网孔为4目渔网;3-网孔为0.16m2绳网。【具体实施方式】本方法实施地点选择在江苏境内环太湖边一条河道,该河道为当地主要农用排灌河道,常年河道水面宽20-30米,水深1-3米,既接纳周边农田生产污水,又接纳周边农户部分生活污水,水体富营养化明显。本专利技术便在该河道实施。具体步骤为: (I)生态浮床结构构建选用直径为IOcmPVC水管,制成2.4mX 1.6m的长方形密封浮床框架①;沿纵横向边框对边每隔40cm栓系直径为5mm的尼龙绳,纵横间相互交错缠绕,形成网孔为0.16m2的绳网③;绳网上层再铺设一层4目(网孔为1.6129cm2)的渔网②,并固定于四周。上层渔网长宽为2.5mXl.7m,下层绳网长宽为2.6mXl.8m,上下两层网均保持一定程度的松弛状态。(2)育苗苗床准备 将菜园土、厩肥、三元复合肥按照质量比100:50:1配置育苗营养土,平摊于地面,厚度4-5cm,作为苗床,形状与浮床框架对应,每个床体面积2.4mX 1.6m,然后将每个浮床框架置于苗床之上,对齐压实,等待育苗。(3)根茎采挖与栽植 通常情况下,薦草根茎四季都可生长,但作为生态浮床的繁殖体,春季采挖较为适宜。本实施方案于二月初从长江边江滩采挖野生薦草根茎,根茎长度15-25cm左右;采后及时均匀播撒于浮床框架的渔网之上,以每0.16m2网面根茎数不少30根为宜;然后营养土覆盖,厚度以盖严根茎为宜,压实,浇透水,等待出苗。(4)苗期水肥管理 期间根据天气情况和苗床墒情,适时浇水,以确保土壤含水量为60-70%为宜。3月21日即苗床移入水体前一周,喷施一次质量浓度为0.5%的尿素溶液,作为起身肥;3月27日即苗床移入水体前一天,浇透水一次,以利于次日起苗。(5)生态浮床移入水体 3月28,幼苗高度约15cm时,从苗床中轻抬浮床,移入水体,营养土留在原地,可二次育苗;浮床选择放置在周边无排管泵房、无支流的水流平缓的水域;浮床四角用长为2.5m具有弹性的强力塑料绳系牢,塑料绳下端系石块沉入水底,固定浮床。该绳最大伸长为3.5m,以适应河道水位变化。(6)后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简易生态浮床装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下述步骤进行:首先,利用PVC水管制成一长方形框架,框架上层布设渔网,下层布设由较粗尼龙绳编织的绳网,上下层网面均保持一定程度松弛状态;其中,上层用以承载前期育苗时少量的虉草根茎,下层用以承载浮床后期产生的大量相互交织缠绕的虉草根茎;然后,在地面铺盖一层利用农家肥、菜园土以及少量复合肥配置的营养土,将框架置于营养土上;再将采挖来的虉草根茎铺洒在渔网表面,覆盖薄层营养土,压实后浇透水,等待虉草生根出苗;期间根据苗床墒情适当浇水,以保持土壤含水量60?70%左右;当虉草幼苗株高约15cm时,浮床移入水体;入水前一周,喷施一次质量浓度为0.5%的尿素溶液,作为起身肥;入水前一天,浇次透水,以利于次日起苗;浮床准备移入水体时,缓慢抬起浮床,移至水体并固定,即成为生态浮床;然后每当浮床虉草株高达40?50cm时作为饲草进行循环刈割。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为国倪纪恒汤涓涓尹淇淋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