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模具斜顶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3467 阅读:2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注塑模具斜顶机构,包括斜顶针和斜顶座,该斜顶针的底部设有卡钩,该斜顶座上开设有与该卡钩相应的卡槽,该卡钩可滑动地卡入该卡槽,其中,所述卡钩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斜顶针的底部,这样斜顶机构在斜顶针顶出及复位过程中,卡钩在卡槽内滚动自如,保证了运动的流畅性。在出现斜顶机构损坏的情况下,可保证首先损坏的是卡钩,而非斜顶针,这样维修时只需要更换卡钩,而不是更换斜顶针,给维修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大大缩短了维修时间及成本,有效地保证了生产的持续性。(*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注塑模具,尤其是涉及一种注塑模具斜顶机构
技术介绍
注塑模具是目前工业生产中应用极为广泛的一种模具,主要由定模、动模、顶出机构等组成。对于产品有侧凹,不能直接顶出而又方便斜顶针顶出时,需用斜顶机构来顶出。常用的斜顶机构如图1所示,斜顶针1与斜顶座2共同组成斜顶机构,在斜顶针1的端部设置成倒T型卡钩11,斜顶座2上开设有与该卡钩11相应的倒T型卡槽20,斜顶座2通过定位螺钉固定在底针板上,卡钩11可滑动地卡在该卡槽20内,开模或合模时,底针板通过驱动斜顶座2带动斜顶针1对模具内的成型产品顶出或斜顶针1复位。也有采用如图2所示,在斜顶针1的端部设置成L型卡钩11,斜顶座2上开设有与该卡钩11相应的L型卡槽20。但因这种斜顶机构靠斜顶针与斜顶座之间的配合及相对运动完成产品顶出或斜顶复位动作,斜顶针的卡钩是固定结构,卡钩与斜顶座的卡槽之间相对运动为干摩擦,运动不流畅,尤其是在大批量生产阶段,易造成斜顶针的卡钩断裂,且维修不便,因为斜顶针的卡钩一旦断裂,就要将整个斜顶针更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斜顶针的卡钩与斜顶座的卡槽之间运动流畅、维修方便的注塑模具斜顶机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一种注塑模具斜顶机构,包括斜顶针和斜顶座,该斜顶针的底部设有卡钩,该斜顶座上开设有与该卡钩相应的卡槽,该卡钩可滑动地卡入该卡槽,其中,所述卡钩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斜顶针的底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所述卡钩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斜顶针上且伸出该斜顶针侧面的横轴,该横轴上可转动地套设有滑套。-->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所述滑套套设在所述横轴的伸出所述顶针底部侧面的部位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所述斜顶针的底部的两相对的侧面上分别固定连接有所述横轴,该横轴上可转动地套设有滑套。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所述斜顶针的底部的两相对的侧面上开设有贯通的固定孔,所述横轴的一端穿过该固定孔,该横轴与该固定孔形成过盈配合;所述横轴的两端伸出该斜顶针的两侧面并可转动地套设有所述滑套。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所述卡槽的横截面呈十字型,所述滑套卡入该卡槽的横槽内。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所述斜顶针的底部的一侧面上固定连接有所述横轴,该横轴上可转动地套设有滑套。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所述斜顶针的底部的一侧面上开设有固定孔,所述横轴的一端插入该固定孔形成过盈配合;所述横轴的另一端伸出该斜顶针的侧面并可转动地套设有所述滑套。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所述卡槽的横截面呈横置的T字型,所述滑套卡入该卡槽的横槽内。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所述斜顶针的底端面固定连接有所述横轴,该横轴两端伸出所述斜顶针的两侧面并可转动地套设有滑套。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所述斜顶针的底端面固定连接有所述横轴,该横轴一端伸出所述斜顶针的一侧面并可转动地套设有滑套。本技术一种注塑模具斜顶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所述卡钩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斜顶针的底部,这样斜顶机构在斜顶针顶出及复位过程中,卡钩在卡槽内滚动自如,保证了运动的流畅性。在出现斜顶机构损坏的情况下,可保证首先损坏的是卡钩,而非斜顶针,这样维修时只需要更换卡钩,而不是更换斜顶针,给维修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大大缩短了维修时间及成本,有效地保证了生产的持续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现有的一种注塑模具斜顶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的另一种注塑模具斜顶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注塑模具斜顶机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注塑模具斜顶机构第一实施例的卡钩卡入卡槽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一种注塑模具斜顶机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一种注塑模具斜顶机构第二实施例的卡钩卡入卡槽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一种注塑模具斜顶机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一种注塑模具斜顶机构第三实施例的卡钩卡入卡槽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一种注塑模具斜顶机构第四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一种注塑模具斜顶机构第四实施例的卡钩卡入卡槽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3和图4,本技术一种注塑模具斜顶机构的第一实施例,包括斜顶针1和斜顶座2,该斜顶针1的底部设有卡钩11,该卡钩11包括横轴12和滑套13;斜顶针1的底部的两相对的侧面上开设有贯通的固定孔10,横轴12的一端穿过该固定孔10,该横轴12与该固定孔10形成过盈配合;横轴12的两端伸出该斜顶针1的两侧面并可转动地套设有滑套13。斜顶座2上开设有卡槽20,该卡槽20的横截面呈十字型,该滑套13可滑动地卡入该卡槽20的横槽21内,该滑套13的外端距该横槽21的竖槽壁的距离为约1毫米,以保证该滑套13在该横槽21内可转动地滑动。当然,斜顶针1的底部的两相对的侧面上也可分别以焊接、铆接、螺接等方式固定连接有该横轴12。请参阅图5和图6,本技术一种注塑模具斜顶机构的第二实施例,包括斜顶针1和斜顶座2,该斜顶针1的底部设有卡钩11,该卡钩11包括横轴12和滑套13;斜顶针1的底部的一侧面上开设有的固定孔10,横轴12的一-->端插入该固定孔10并形成过盈配合;横轴12的另一端伸出该斜顶针1的侧面并可转动地套设有滑套13。斜顶座2上开设有卡槽20,该卡槽20的横截面呈横置的T字型,该滑套13可滑动地卡入该卡槽20的横槽21内,该滑套13的外端距该横槽21的竖槽壁的距离为约1毫米,以保证该滑套13在该横槽21内可转动地滑动。当然,斜顶针1的底部的一侧面上也可分别以焊接、铆接、螺接等方式固定连接有该横轴12。请参阅图7和图8,本技术一种注塑模具斜顶机构的第三实施例,包括斜顶针1和斜顶座2,该斜顶针1的底部设有卡钩11,该卡钩11包括横轴12和滑套13;该横轴12通过螺钉固定该斜顶针1的底部上,该横轴12的两端伸出该斜顶针1的两侧面并可转动地套设有滑套13;斜顶座2上开设有卡槽20,该卡槽20的横截面呈倒T字型,该滑套13可滑动地卡入该卡槽20的横槽21内,该滑套13的外端距该横槽21的竖槽壁的距离为约1毫米,以保证该滑套13在该横槽21内可转动地滑动。当然,斜顶针1的底部的一侧面上也可分别以焊接、铆接等方式固定连接有该横轴12。请参阅图9和图10,本技术一种注塑模具斜顶机构的第三实施例,包括斜顶针1和斜顶座2,该斜顶针1的底部设有卡钩11,该卡钩11包括横轴12和滑套13;该横轴12通过螺钉固定该斜顶针1的底部上,该横轴12的一端伸出该斜顶针1的一侧面并可转动地套设有滑套13;斜顶座2上开设有卡槽20,该卡槽20的横截面呈L字型,该滑套13可滑动地卡入该卡槽20的横槽21内,该滑套13的外端距该横槽21的竖槽壁的距离为约1毫米,以保证该滑套13在该横槽21内可转动地滑动。当然,斜顶针1的底部的一侧面上也可分别以焊接、铆接等方式固定连接有该横轴12。为增强上述第一至第四实施例中所述的横轴12、滑套13及斜顶针1的耐磨性,可对横轴12、滑套13作淬火处理,对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注塑模具斜顶机构,包括斜顶针和斜顶座,该斜顶针的底部设有卡钩,该斜顶座上开设有与该卡钩相应的卡槽,该卡钩可滑动地卡入该卡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钩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斜顶针的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模具斜顶机构,包括斜顶针和斜顶座,该斜顶针的底部设有卡钩,该斜顶座上开设有与该卡钩相应的卡槽,该卡钩可滑动地卡入该卡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钩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斜顶针的底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斜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钩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斜顶针上且伸出该斜顶针侧面的横轴,该横轴上可转动地套设有滑套。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斜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套套设在所述横轴的伸出所述顶针底部侧面的部位上。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斜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顶针的底部的两相对的侧面上分别固定连接有所述横轴,该横轴上可转动地套设有滑套。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斜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顶针的底部的两相对的侧面上开设有贯通的固定孔,所述横轴的一端穿过该固定孔,该横轴与该固定孔形成过盈配合;所述横轴的两端伸出该斜顶针的两侧面并可转动地套设有所述滑套。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戚子沛占柏涛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