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具顶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63440 阅读:2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注塑模具顶出装置,其包括与注塑机推出杆连接的第一顶出板、设于第一顶出板上方的第二顶出板及设于第一和第二顶出板之间的拉杆。第一顶出板上设有推动制品位于分模面上侧部分的制品推杆。第二顶出板上方设有推动制品伸入分模面下侧部分的型芯杆,第二顶出板下方装设有顶出第二顶出板的压缩弹簧。拉杆一端设有凸台。第一顶出板与拉杆滑动连接并可抵于该凸台上,第二顶出板固定于拉杆另一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和第二顶出板、拉杆、弹簧等的相互配合可自动完成二次顶出和强制脱模且其操作简单方便。(*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注塑模具顶出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注塑模具顶出装置,特别是指一种适用于窄空间条件下的注塑模具顶出装置。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制品,其不但体积小,而且两内侧凹凸面之间的空间窄小,其间距仅有2.8mm,因此无法安置常用的自动内侧凹凸面处置机构,制造时常常需要采用人工强制脱模。该制品在模具设计时,受模具分型面的限制,内侧凹凸面低于模具的分模面(如图中虚线所示)之下。如图1,开模后内侧凹凸面的外侧无法让空,制品仍留在动模的型腔之中,因此对强制脱模有所限制。如果采用简单顶出结构的模具完成强制脱模,由于受制品形状、材料和模具结构的制约,容易造成制品损坏使制品无法成型。此后,业界又采用活动型芯的模具结构来完成脱模,即注塑完成后采用人工的方法从制品中取出带有侧向凹凸面的活动型芯。这种方法每次都要人工取出活动型芯,增加了工人的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产品的合格率却得不到保障,整个制品的生产周期也较长,不利于自动化生产。为免去人工处理侧向凹凸面的劳动,改善劳动条件,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品合格率,实现自动化生产,后来业界采用二次顶出装置和强制脱模处理该制品。现有的二次顶出结构如拉勾二次顶出脱模、八字形转板二次顶出脱模、转轴二次顶出脱模、摆杆二次顶出脱模、斜导柱滑块二次顶出脱模、斜推板滑块二次顶出脱模等用到该制品中时,由于受制品空间的限制,操作起来较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注塑模具顶出装置,其可实现自动完成二次顶出且其操作简单方便。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注塑模具顶出装置,其包括与注塑机推出杆连接的第一顶出板、设于第一顶出板上方的第二顶出板及设于第一和第二顶出板之间的拉杆。第一顶出板上设有推动制品位于分模面上侧部分的制品推杆,第二顶出板上方设有推动制品伸入分模面下-->侧部分的型芯杆,第二顶出板下方装设有顶出第二顶出板的压缩弹簧,拉杆一端设有凸台,第一顶出板与拉杆滑动连接并可抵于该凸台上,第二顶出板固定于拉杆另一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其设置两个顶出板,拉杆使第一和第二顶出板在第一次顶出时同步运动,并提供第二顶出板回退之拉力,压缩弹簧提供第二顶出板顶出时的动力。二次顶出时第一顶出板被再次推动而第二顶出板静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第一和第二顶出板、拉杆、弹簧等的相互配合可自动完成二次顶出和强制脱模且其操作简单方便。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使用本技术注塑模具顶出装置进行脱模的制品的剖视图。图2是图1所示制品的二次顶出机构开模后制品未被顶出时的状态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注塑模具顶出装置完成第一次顶出后的状态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注塑模具顶出装置完成第二次顶出后的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看图2,该注塑模具顶出装置具有第一顶出板2,第一顶出板2上方设有与其平行的第二顶出板7。第一顶出板2和第二顶出板7之间设有拉杆13。拉杆13一端设有凸台132。该第一顶出板2与拉杆13滑动连接并可抵于拉杆13的凸台132上。该第二顶出板7固定于拉杆13另一端。第二顶出板7下方装设有顶出第二顶出板7的压缩弹簧4和对第二顶出板7回位时起到限位作用的支撑柱3。第一顶出板2上设有内螺纹,使其与注塑机推出杆1通过螺纹连接。第一顶出板2上装设有用于推动流道与浇口9中部的推杆5,用于推动流道与浇口9侧部的推杆10,用于推动制品8位于分模面上侧部分的制品推杆12。第二顶出板7上方装设有用于推动制品8伸入分模面下侧部分的型芯杆11。另外,为保证第一顶出板2和第二顶出板7能平稳运动,该顶出装置还设有穿过第一顶出板2和第二顶出板7的导柱14。在模具开模后,定模离开制品8而制品未顶出状态时,第一顶出板2抵于拉杆13的凸台132上,第一顶出板2和第二顶出板7的间距最大。虽然有压缩弹簧4提供的动力可使第二顶出板7运动,再通过第二顶出板7上的拉杆13带动第一顶出板2运动,但是第一顶出板2上加工有内螺纹,其与注塑机的推出杆1螺纹连接。因此,注塑机的推出杆1限制了第一顶出板2的运动,第一顶-->出板2通过拉杆13克服弹簧4的推力限制第二顶出板7的运动。所以开模后各顶出板静止不动。请同时参看图3,第一次顶出时,第一顶出板2和第二顶出板7要同时带动制品推杆5、10、12和型芯杆11一起顶出,这样制品8的侧向凹凸面才不会在型腔里面生产强脱。当制品8位于分模面上侧部分脱离型腔后即完成第一次顶出。其顶出过程为:开模后定模模板脱离制品8,且使制品8与浇口分开,制品8和流道与浇口9在动模侧。然后注塑机推出杆1推动第一顶出板2运动,第一顶出板2带动制品推杆12、流道与浇口推杆5、10运动。在第一顶出板2运动的同时,第二顶出板7在压缩弹簧4的作用下与第一顶出板2一起运动,且第二顶出板7带动型芯杆11与制品8一起推出。拉杆13此时起到确保第二顶出板7与第一顶出板2同步运动的作用。当制品8脱离动模型腔后,流道与浇口9自动脱落,制品8仍留在型芯杆11上。此时第二顶出板7与动模接触停止顶出运动,完成第一次顶出。由于第二顶出板7与第一顶出板2在整个第一次顶出过程中都是同步运动,第一顶出板2和第二顶出板7此时的间距仍保持为最大。请再参看图4,在完成第一次顶出后,第二顶出板7与动模接触停止运动,制品8此时已脱离动模型腔留在型芯杆11上,为强制脱模做好准备。注塑机推出杆1继续推动第一顶出板2,第一顶出板2在拉杆13上滑动带动制品推杆12推出制品8。第一顶出板2被再次推动的过程中,拉杆13底部凸台132与第一顶出板2脱开,设于第二顶出板7上的型芯杆11静止不动,因此,制品8分模面上侧部分被推出时,制品8伸入分模面下侧部分受到制品8其他部分的拉力,向外发生弹性变形脱离型芯杆11然后自动掉落,完成第二次顶出与强制脱模。当制品脱落后,注塑机推出杆1退回,由于注塑机推出杆1与第一顶出板2通过螺纹连接,所以当注塑机推出杆1退回时会带动第一顶出板2一起回退,第一顶出板2带动推杆5、10、12一起回退。第一顶出板2刚开始回退时,拉杆13底部凸台132与第一顶出板2脱开,第二顶出板7受弹簧4的弹力作用,所以第二顶出板7和型芯杆11仍处于静止状态。当第一顶出板2回退到与拉杆13底部凸台132接触后,拉杆13带动第二顶出板7回位,第二顶出板7再带动型芯杆11与顶出板2一起回退。回退到位后,支撑柱3与第二顶出板7接触限制第二顶出板7和型芯杆11继续后退。此时注塑机动模与定模合模,开始下一次注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注塑模具顶出装置,其包括与注塑机推出杆连接的第一顶出板,第一顶出板上设有推动制品位于分模面上侧部分的制品推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第一顶出板上方的第二顶出板及设于第一和第二顶出板之间的拉杆,第二顶出板上方设有推动制品伸入分模面下侧部分的型芯杆,第二顶出板下方装设有顶出第二顶出板的压缩弹簧,拉杆一端设有凸台,第一顶出板与拉杆滑动连接并可抵于该凸台上,第二顶出板固定于拉杆另一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模具顶出装置,其包括与注塑机推出杆连接的第一顶出板,第一顶出板上设有推动制品位于分模面上侧部分的制品推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第一顶出板上方的第二顶出板及设于第一和第二顶出板之间的拉杆,第二顶出板上方设有推动制品伸入分模面下侧部分的型芯杆,第二顶出板下方装设有顶出第二顶出板的压缩弹簧,拉杆一端设有凸台,第一顶出板与拉杆滑动连接并可抵于该凸台上,第二顶出板固定于拉杆另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守形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