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23174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30 13: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座椅,其包括底座部(20)和靠背部(40)的座椅,还包括至少一个靠枕部(1、2、3),所述靠枕部(1、2、3)包括矩形基体,该矩形基体的横向两端固定在所述座椅(100)表面,形成可插入棒状物件(30)的横向空隙(1a、2a、3a);和可插入所述横向空隙(1a、2a、3a)的棒状物件(30)。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座椅,在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靠枕部,靠枕部与座椅的承载面形成可插入棒状物体的横向空隙,当插入棒状物体后,靠枕部可良好支撑使用者的对应部位,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Chai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seat, which comprises a base portion (20) and (40) the back seat also comprises at least one pillow part (1, 2, 3), the Ministry of magic (1, 2, 3) comprises a rectangular base, lateral ends of the rectangular base is fixed on the the seat (100) surface, the formation of rodlike pieces can be inserted into the transverse space (30) (1a, 2a, 3a); and can be inserted into the transverse space (1a, 2a, 3a) of the rodlike pieces (30).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seat on which is provided with at least one pillow, cushion and seat form a bearing surface of the transverse space can be inserted into the rod-shaped object, when the rod is inserted into an object, the corresponding position headrest part can be good support of users, improve the user's comfo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座椅
本技术涉及一种座椅,尤其涉及具有多种功能的座椅。
技术介绍
座椅是人们日常生活或工作中都会用到的物品之一,目前大部分座椅功能都比较单一,仅是用于供使用者坐卧之用。中国专利ZL201220419424.8公开了一种角度可调的座椅,通过调节座椅底座和靠背的角度,可使座椅具有不同的用途。然而,这种座椅舒适度欠佳,并且功能不够丰富,使用不够便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座椅,其可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缓解使用者疲劳,为使用者提供多种功能。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座椅,其包括底座部(20)和靠背部(40)的座椅,还包括至少一个靠枕部(1、2、3),所述靠枕部(1、2、3)包括矩形基体,该矩形基体的横向两端固定在所述座椅(100)表面,形成可插入棒状物件(30)的横向空隙(la、2a、3a);和可插入所述横向空隙(la、2a、3a)的棒状物件(30 )。本技术提供的座椅,在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靠枕部,靠枕部与座椅的承载面形成可插入棒状物体的横向空隙,当插入棒状物体后,靠枕部可良好支撑使用者的对应部位,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靠枕部(1、2、3)设置于所述座椅(100)上与人体颈部、腰部、腿部对应的部位中的至少一个部位。由于在所述座椅上与人体颈部、腰部和腿部对应部位中的至少一个部位设置所述靠枕部,因此当使用者使用时,该靠枕部可与使用者的颈部、腰部或腿部契合,从而缓解相应部位的疲劳,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底座部(20)和靠背部(40)的夹角可调。通过调节底座部和靠背部之间的夹角,可使座椅呈不同状态,从而适用于使用者根据自己要求以及所需功能进行调节。作为一个实施例,在所述底座部(20)的承载面上与人体的两腿部中间相应的位置,设置有用于连接棒状物件的第一连接件,在所述棒状物件(30 )的中央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件(4 )连接的第二连接件(10 )。将棒状物件连接在座椅与人体腿部相对应的位置处后,使用者可利用该棒状物件压住双腿,从而便于使用者利用展开后的座椅进行仰卧起坐运动。通过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连接棒状物件,可方便地拆卸棒状物件。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靠枕部(1、2、3)内层为弹性材料,外层覆盖有布料或皮料。由于靠枕部内层为弹性材料,因此,当插入棒状物件后,靠枕部可拱起,从而更好地与使用者诸如颈部、腰部、腿部等部位契合,提高使用者舒适度。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棒状物件(30)包括:基体部(8),其呈棒状或管状,由硬质材料构成;和外套(6),其包覆所述基体部(8)。由于棒状物件的基体部由硬质材料构成,当棒状物件插入所述空隙后,可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棒状物件(30)还包括:缓冲部(7),其设置在所述基体部(8)和外套(6)之间,并包覆所述基体部(8)。通过设置缓冲部,可在使用者和基体部之间起到良好缓冲作用,不会因基体部采用硬质材料而给使用者造成不适。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缓冲部(7)由泡沫材料或海绵构成。采用泡沫材料或海绵来形成所述缓冲部,既能起到良好缓冲作用,并且成本也较低。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座椅为和式座椅。本实施例的和式座椅,当靠枕部和座椅形成的空隙中插入棒状物件后,通过调节座椅底座部和靠背部之间的夹角,可使座椅具有多种功能。例如,将棒状物件插入座椅上与使用者颈部位置相对应的靠枕部的空隙中,并将底座部和靠背部之间的夹角调节为合适的角度,使用者坐靠在该座椅上时,靠枕部与使用者颈部契合,可缓解颈部疲劳,提高了使用者的舒适度。或者通过调节底座部和靠背部之间的夹角使座椅呈展开状态(底座部和靠背部呈180度),使用者可躺卧其上,当将棒状物件插入座椅上与腰部相对应的部位的靠枕部内时,可托起和伸展腰部,解除腰部疲劳;当通过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使棒状物件与底座部相连后,可利用棒状物件压住使用者双腿,从而便于使用者进行仰卧起坐运动。因而,本技术的座椅通过调节座椅底座部和靠背部之间的夹角,并将棒状物件插入合适的位置可实现多种功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座椅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棒状物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7是用于说明座椅的使用状态的不意图;图8所示座椅的角度调节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座椅用于缓解颈部疲劳的说明图;图10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座椅用于舒缓腰部疲劳的说明图;图11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座椅用于舒缓腿部疲劳的说明图;图12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座椅用于进行仰卧起坐运动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提供的座椅进行详细描述。在这些附图中,对于相同或者相当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标号。以下仅为本技术的座椅的最佳实施方式,本技术并不仅限于下述结构。在以下说明中,以可坐于地板的和式座椅为例进行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座椅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和式座椅100包括底座部20和靠背部40,以及设置底座部20和靠背部40承载面上的靠枕部,该靠枕部包括矩形基体,该矩形基体的横向两端固定在座椅100的承载面上,形成可插入棒状物件的空隙。该矩形基体包括内外两层,内层由弹性材料构成;外层覆盖有布料、皮料或皮革等制成的外套。当在靠枕部与座椅承载面形成的空隙中插入棒状物件时,靠枕部的基体在棒状物件的支撑下拱起,从而更好地与使用者相应的身体部位契合。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座椅100上与人体颈部、腰部、腿部相对应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多个靠枕部,即颈枕部1、腰枕部2和腿枕部3。所谓与人体颈部、腰部、腿部相对应的部位指的是当使用者坐和/卧在座椅100上时,与人体颈部、腰部、腿部相接触的部位。颈枕部I靠近靠背部40的上端11设置,颈枕部I包括矩形基体,该矩形基体的横向两端,一端固定在座椅100正面靠近靠背部40上端11的位置处,另一端固定在靠背部40的上端11位置处,并且颈枕部I与靠背部40的承载面(正面)形成可插入棒状物件的横向空隙la。腰枕部2设置在靠背部40和底座部20的交界处,腰枕部2包括矩形基体,该矩形基体的横向两端一端固定在靠背部40和底座部20的交界位置12上,另一端固定在靠背部40上靠近该交界的位置12处。并且腰枕部2与靠背部40的承载面形成可插入棒状物体的横向空隙2a。腿枕部3靠近底座部20的前端21设置,腿枕部3包括矩形基体,该矩形基体的横向两端,一端固定在底座部20正面靠近外端21的位置处,另一端固定在底座部20的外端21位置处,并且腿枕部3与底座部20的承载面形成可插入棒状物件的空隙3a。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三个靠枕部,但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此,可根据需要设置不同数量的靠枕部,例如,一个、两个等,并且靠枕部的位置也不局限于图1所示的三个位置,可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位置,但优选根据人体结构而设置于与人体颈部、腰部、腿部相应的部位,当然,也可根据需要设置于座椅上与头部相应的部位等。图2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棒状物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棒状物件30包括外套6、缓冲部7和基体部8。外套6用于包覆缓冲部7和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包括底座部(20)和靠背部(40)的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靠枕部(1、2、3),所述靠枕部(1、2、3)包括矩形基体,该矩形基体的横向两端固定在所述座椅(100)表面,形成可插入棒状物件(30)的横向空隙(1a、2a、3a);和可插入所述横向空隙(1a、2a、3a)的棒状物件(3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包括底座部(20)和靠背部(40)的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靠枕部(1、2、3),所述靠枕部(1、2、3)包括矩形基体,该矩形基体的横向两端固定在所述座椅(100)表面,形成可插入棒状物件(30)的横向空隙(la、2a、3a);和可插入所述横向空隙(la、2a、3a)的棒状物件(3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靠枕部(1、2、3)设置于所述座椅(100)上与人体颈部、腰部、腿部对应的部位中的至少一个部位。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部(20)和靠背部(40)的夹角可调。4.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座部(20)的承载面上与人体的两腿部中间相应的位置,设置有用于连接棒状物件的第一连接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雷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信弘家具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