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树脂制成的推力滑动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21956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30 11:59
合成树脂推力滑动轴承(1),包括:合成树脂制成的上壳体(12);合成树脂制成的下壳体(22);布置在上壳体(12)与下壳体(22)之间的合成树脂制成的推力滑动支承部分(33);具有内侧弹性可变形唇部(43)和外侧弹性可变形唇部(46)的外侧弹性密封件(47);以及具有外侧弹性可变形唇部(50)和内侧弹性可变形唇部(53)的内侧弹性密封件(54)。

Thrust plain bearing made of synthetic resin

Synthetic resin sliding thrust bearing (1), including: the shell made of synthetic resin (12); the lower shell made of synthetic resin (22); (12) arranged in the upper shell and the lower shell (22) thrust sliding bearing made of synthetic resin between the part (33) having a medial elastic deformable lip; (43) and lateral elastic deformable lip (46) lateral elastic seal (47); and a lateral elastic deformable lip (50) and medial elastic deformable lip (53) seal the inner elastic (5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合成树脂制成的推力滑动轴承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合成树脂制成的推力滑动轴承。
技术介绍
通常,用在四轮车辆的前轮中的支柱型悬架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支柱组件包括与主轴形成一体的外缸体内的液压减震器,该支柱组件与盘簧组合。在这些悬架中,有这样一种类型:当支柱组件在转向操作中与盘簧一起转动时,支柱组件的活塞杆转动,且还有另一种类型:其中活塞杆不转动。在任何一种类型中,都存在这样的情况:将合成树脂制成的推力滑动轴承代替滚动轴承,用在用于将支柱组件安装到车辆本体的机构和盘簧的上弹簧座件之间,从而使支柱组件能够顺利地转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JP-A-2010-53908[专利文献2]JP-A-2010_31949[专利文献3]JP-A-2009_257516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包括合成树脂制成的上壳体、叠置在上壳体上以绕上壳体的轴线转动的合成树脂制成的下壳体、以及介于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的合成树脂制成的推力滑动支承件的这种合成树脂制成的推力滑动轴承中,利用突出部分之间间隙的迷宫装置设置在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的内周侧和外周侧上,从而防止灰尘、泥水等侵入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但是,对于这种迷宫装置,有在严苛条件下不能实现防止灰尘、泥水等侵入的足够效果的情况,从而如果灰尘、泥水等进入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则不能实现下壳体相对于上壳体的平稳相对转动,可能导致产生异常噪声。考虑到上述方面作出本专利技术,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合成树脂制成的推力滑动轴承,即使在严苛条件下,其也能够有效地防止灰尘、泥水等的侵入,并能够降低由于灰尘、泥水等的侵入而产生异常噪声。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合成树脂制成的推滑动轴承包括:合成树脂制成的上壳体,该合成树脂制成的上壳体包括上部环形板状部分、在上部环形端部处一体形成在上部环形板状部分的外侧环形端部上并从外侧环形端部向下悬伸的外侧圆筒形部分、以及在上部环形端部处一体形成在上部环形板状部分的内侧环形端部上并从内侧环形端部向下悬伸的内侧圆筒形部分;合成树脂制成的下壳体,该合成树脂制成的下壳体叠置在上壳体上以绕上壳体的轴线转动,并包括下部环形板状部分、以及一体形成在下部环形板状部分的环形上表面上并从环形上表面竖直直立的圆筒形部分;合成树脂制成的推力滑动支承件,该合成树脂制成的推力滑动支承件介于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并包括在其环形上表面与上部环形板状部分的环形下表面接触从而能绕上壳体的轴线转动并还在其环形下表面处与下壳体的圆筒形部分的环形上表面接触的环形板状部分、以及在上部环形端部一体形成在环形板状部分的内侧环形端部上并从内侧环形端部向下悬伸的圆筒形部分;外侧弹性密封件,该外侧弹性密封件在其内侧弹性可变形唇部处与下壳体的圆筒形部分的外表面接触并还在其外侧弹性可变形唇部处与上壳体的外侧圆筒形部分的内表面接触,内侧弹性可变形唇部一体形成在外侧弹性密封件的圆柱形内表面上以从圆柱形内表面斜着向内并向上突出,外侧弹性可变形唇部一体形成在外侧弹性密封件的圆柱形外表面上以从圆柱形外表面斜着向外并向下突出;以及内侧弹性密封件,该内侧弹性密封件在其外侧弹性可变形唇部处与下壳体的圆筒形部分的内表面接触并还在其内侧弹性可变形唇部处与上壳体的内侧圆筒形部分的外表面接触,外侧弹性可变形唇部一体形成在内侧弹性密封件的圆柱形外表面上以从圆柱形外表面斜着向外并向上突出,内侧弹性可变形唇部一体形成在内侧弹性密封件的圆柱形内表面上以从圆柱形内表面斜着向内并向下突出;其中上壳体的外侧圆筒形部分的环形下端表面与下壳体的下部环形板状部分的环形上表面相对,其间有间隙,上壳体的外侧圆筒形部分的内表面具有截锥形内表面,截锥形内表面连续地连接到上部环形板状部分的下表面并与外侧弹性密封件的外侧可变形唇部接触,下壳体的圆筒形部分的外表面具有小直径圆柱形外表面、大直径圆柱形外表面以及环形台阶表面,小直径圆柱形外表面与外侧弹性密封件的内侧弹性可变形唇部接触,大直径圆柱形外表面具有比小直径圆柱形外表面大的直径,环形台阶表面设置在小直径圆柱形外表面和大直径圆柱形外表面之间并与外侧弹性密封件的环形下表面接触,上壳体的内侧圆筒形部分的外表面具有大直径圆柱形外表面和小直径圆柱形外表面,大直径圆柱形外表面连续地连接到上部环形板状部分的下表面,小直径圆柱形外表面连续地连接到大直径圆柱形外表面并具有比大直径圆柱形外表面小的直径,并与内侧弹性密封件的内侧弹性可变形唇部接触,下壳体的圆筒形部分的内表面具有小直径圆柱形内表面、大直径圆柱形内表面、中间圆柱形内表面、下部环形台阶表面以及上部环形台阶表面,小直径圆柱形内表面连续地连接到下壳体的下部环形板状部分的环形内表面,大直径圆柱形内表面具有比小直径圆柱形内表面大的直径并连续连接到下壳体的圆筒形部分的环形上表面,中间圆柱形内表面具有比小直径圆柱形内表面大但比小直径圆柱形内表面小的直径,并与内侧弹性密封件的外侧弹性可变形唇部接触,下部环形台阶表面设置在小直径圆柱形内表面与中间圆柱形内表面之间并与内侧弹性密封件的环形下表面接触,上部环形台阶表面设置在中间圆柱形内表面与大直径圆柱形内表面之间,连续地连接到上壳体的内侧圆筒形部分的小直径圆柱形外表面的上壳体的内侧圆筒形部分的环形下端表面与下壳体的圆筒形部分的下部环形台阶表面相对,其间有间隙,以及推力滑动支承件的圆筒形部分设置在上壳体的内侧圆筒形部分的外表面的大直径圆柱形外表面和下壳体的圆筒形部分的内表面的大直径圆柱形内表面之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推力滑动轴承,外侧弹性密封件在其内侧弹性可变形唇部处与下壳体的圆筒形部分的外表面的小直径圆柱形外表面接触,内侧弹性可变形唇部一体形成在圆柱形内表面上以从该圆柱形内表面斜着向内并向上突出,外侧弹性密封件还在其外侧弹性可变形唇部处与上壳体的外侧圆筒形部分的内表面的截锥形内表面接触,外侧弹性可变形唇部一体形成在圆柱形外表面上以从该圆柱形外表面斜着向外并向下突出,外侧弹性密封件还在其环形下表面处与下壳体的圆筒形部分的外表面的环形台阶表面接触。内侧弹性密封件在其外侧弹性可变形唇部处与下壳体的圆筒形部分的内表面的中间圆柱形内表面接触,外侧弹性可变形唇部一体形成在圆柱形内表面上以从该圆柱形外表面斜着向外并向上突出,内侧弹性密封件还在其内侧弹性可变形唇部处与上壳体的内侧圆筒形部分的外表面的小直径圆柱形外表面接触,内侧弹性可变形唇部一体形成在圆柱形内表面上以从该圆柱形内表面斜着向内并向下突出,内侧弹性密封件还在其环形下表面处与下壳体的圆筒形部分的内表面的下部环形台阶表面接触。因此,即使在严苛的条件下,也能有效地防止灰尘、泥水等通过上壳体的外侧圆筒形部分的环形下端表面与下壳体的下部环形板状部分的环形上表面之间的环形间隙,并通过上壳体的内侧圆筒形部分的环形下端表面与下壳体的圆筒形部分的的下部环形台阶表面之间的环形间隙侵入环形空间,环形空间位于上部环形板状部分的环形下表面与下壳体的圆筒形部分的环形上表面之间以容纳推力滑动支承件的环形板状部分。在本专利技术中,上壳体的外侧圆筒形部分的内表面可具有圆柱形内表面,圆柱形内表面在其环形上端连续地连接到截锥形内表面的环形下端,并在其环形下端连续地连接到上壳体的外侧圆筒形部分的环形下端表面的环形内边缘,或者上壳体的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合成树脂制成的推力滑动轴承,包括:合成树脂制成的上壳体,所述合成树脂制成的上壳体包括上部环形板状部分、在上部环形端部处一体形成在所述上部环形板状部分的外侧环形端部上并从所述外侧环形端部向下悬伸的外侧圆筒形部分、以及在上部环形端部处一体形成在所述上部环形板状部分的内侧环形端部上并从所述内侧环形端部向下悬伸的内侧圆筒形部分;合成树脂制成的下壳体,所述合成树脂制成的下壳体叠置在所述上壳体上以绕所述上壳体的轴线转动,并包括下部环形板状部分、以及一体形成在所述下部环形板状部分的环形上表面上并从所述环形上表面竖直直立的圆筒形部分;合成树脂制成的推力滑动支承件,所述合成树脂制成的推力滑动支承件介于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之间,并包括在其环形上表面与所述上部环形板状部分的环形下表面接触从而能绕所述上壳体的轴线转动并还在其环形下表面处与所述下壳体的所述圆筒形部分的所述环形上表面接触的环形板状部分、以及在上部环形端部一体形成在所述环形板状部分的内侧环形端部上并从所述内侧环形端部向下悬伸的圆筒形部分;外侧弹性密封件,所述外侧弹性密封件在其内侧弹性可变形唇部处与所述下壳体的所述圆筒形部分的外表面接触并还在其外侧弹性可变形唇部处与所述上壳体的所述外侧圆筒形部分的内表面接触,所述内侧弹性可变形唇部一体形成在所述外侧弹性密封件的圆柱形内表面上以从所述圆柱形内表面斜着向内并向上突出,所述外侧弹性可变形唇部一体形成在所述外侧弹性密封件的圆柱形外表面上以从所述圆柱形外表面斜着向外并向下突出;以及内侧弹性密封件,所述内侧弹性密封件在其外侧弹性可变形唇部处与所述下壳体的所述圆筒形部分的内表面接触并还在其内侧弹性可变形唇部处与所述上壳体的所述内侧圆筒形部分的外表面接触,所述外侧弹性可变形唇部一体形成在所述内侧弹性密封件的圆柱形外表面上以从所述圆柱形外表面斜着向外并向上突出,所述内侧弹性可变形唇部一体形成在所述内侧弹性密封件的圆 柱形内表面上以从所述圆柱形内表面斜着向内并向下突出;其中所述上壳体的所述外侧圆筒形部分的环形下端表面与所述下壳体的所述下部环形板状部分的所述环形上表面相对,其间有间隙,所述上壳体的所述外侧圆筒形部分的内表面具有截锥形内表面,所述截锥形内表面连续地连接到所述上部环形板状部分的所述下表面并与所述外侧弹性密封件的所述外侧可变形唇部接触,所述下壳体的所述圆筒形部分的外表面具有小直径圆柱形外表面、大直径圆柱形外表面以及环形台阶表面,所述小直径圆柱形外表面与所述外侧弹性密封件的所述内侧弹性可变形唇部接触,所述大直径圆柱形外表面具有比所述小直径圆柱形外表面大的直径,所述环形台阶表面设置在所述小直径圆柱形外表面和所述大直径圆柱形外表面之间并与所述外侧弹性密封件的环形下表面接触,所述上壳体的所述内侧圆筒形部分的外表面具有大直径圆柱形外表面和小直径圆柱形外表面,所述大直径圆柱形外表面连续地连接到所述上部环形板状部分的下表面,所述小直径圆柱形外表面连续地连接到所述大直径圆柱形外表面并具有比所述大直径圆柱形外表面小的直径,并与所述内侧弹性密封件的所述内侧弹性可变形唇部接触,所述下壳体的所述圆筒形部分的内表面具有小直径圆柱形内表面、大直径圆柱形内表面、中间圆柱形内表面、下部环形台阶表面以及上部环形台阶表面,所述小直径圆柱形内表面连续地连接到所述下壳体的所述下部环形板状部分的环形内表面,所述大直径圆柱形内表面具有比所述小直径圆柱形内表面大的直径并连续连接到所述下壳体的所述圆筒形部分的所述环形上表面,所述中间圆柱形内表面具有比所述小直径圆柱形内表面大但比所述小直径圆柱形内表面小的直径,并与所述内侧弹性密封件的所述外侧弹性可变形唇部接触,所述下部环形台阶表面设置在所述小直径圆柱形内表面与所述中间圆柱形内表面之间并与所述内侧弹性密封件的环形下表面接触,所述上部环形台阶表面设置在所述中间圆柱形内表面与所述大直径圆柱形内表面之间,连续地连接到所述上壳体的所述内侧圆筒形部分的所述小直径圆柱形外表面的所述上壳体的所述内侧圆筒形部分的所述环形下端表面与所述下壳体 的所述圆筒形部分的所述下部环形台阶表面相对,其间有间隙,以及所述推力滑动支承件的所述圆筒形部分设置在所述上壳体的所述内侧圆筒形部分的所述外表面的所述大直径圆柱形外表面和所述下壳体的所述圆筒形部分的所述内表面的所述大直径圆柱形内表面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02.23 JP 2011-0376821.一种合成树脂制成的推力滑动轴承,包括: 合成树脂制成的上壳体,所述合成树脂制成的上壳体包括上部环形板状部分、在上部环形端部处一体形成在所述上部环形板状部分的外侧环形端部上并从所述外侧环形端部向下悬伸的外侧圆筒形部分、以及在上部环形端部处一体形成在所述上部环形板状部分的内侧环形端部上并从所述内侧环形端部向下悬伸的内侧圆筒形部分; 合成树脂制成的下壳体,所述合成树脂制成的下壳体叠置在所述上壳体上以绕所述上壳体的轴线转动,并包括下部环形板状部分、以及一体形成在所述下部环形板状部分的环形上表面上并从所述环形上表面竖直直立的圆筒形部分; 合成树脂制成的推力滑动支承件,所述合成树脂制成的推力滑动支承件介于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之间,并包括在其环形上表面与所述上部环形板状部分的环形下表面接触从而能绕所述上壳体的轴线转动并还在其环形下表面处与所述下壳体的所述圆筒形部分的所述环形上表面接触的环形板状部分、以及在上部环形端部一体形成在所述环形板状部分的内侧环形端部上并从所述内侧环形端部向下悬伸的圆筒形部分; 外侧弹性密封件,所述外侧弹性密封件在其内侧弹性可变形唇部处与所述下壳体的所述圆筒形部分的外表面接触并还在其外侧弹性可变形唇部处与所述上壳体的所述外侧圆筒形部分的内表面接触,所述内侧弹性可变形唇部一体形成在所述外侧弹性密封件的圆柱形内表面上以从所述圆柱形内表面斜着向内并向上突出,所述外侧弹性可变形唇部一体形成在所述外侧弹性密封 件的圆柱形外表面上以从所述圆柱形外表面斜着向外并向下突出;以及 内侧弹性密封件,所述内侧弹性密封件在其外侧弹性可变形唇部处与所述下壳体的所述圆筒形部分的内表面接触并还在其内侧弹性可变形唇部处与所述上壳体的所述内侧圆筒形部分的外表面接触,所述外侧弹性可变形唇部一体形成在所述内侧弹性密封件的圆柱形外表面上以从所述圆柱形外表面斜着向外并向上突出,所述内侧弹性可变形唇部一体形成在所述内侧弹性密封件的圆柱形内表面上以从所述圆柱形内表面斜着向内并向下突出; 其中所述上壳体的所述外侧圆筒形部分的环形下端表面与所述下壳体的所述下部环形板状部分的所述环形上表面相对,其间有间隙, 所述上壳体的所述外侧圆筒形部分的内表面具有截锥形内表面,所述截锥形内表面连续地连接到所述上部环形板状部分的所述下表面并与所述外侧弹性密封件的所述外侧可变形唇部接触, 所述下壳体的所述圆筒形部分的外表面具有小直径圆柱形外表面、大直径圆柱形外表面以及环形台阶表面,所述小直径圆柱形外表面与所述外侧弹性密封件的所述内侧弹性可变形唇部接触,所述大直径圆柱形外表面具有比所述小直径圆柱形外表面大的直径,所述环形台阶表面设置在所述小直径圆柱形外表面和所述大直径圆柱形外表面之间并与所述外侧弹性密封件的环形下表面接触, 所述上壳体的所述内侧圆筒形部分的外表面具有大直径圆柱形外表面和小直径圆柱形外表面,所述大直径圆柱形外表面连续地连接到所述上部环形板状部分的下表面,所述小直径圆柱形外表面连续地连接到所述大直径圆柱形外表面并具有比所述大直径圆柱形外表面小的直径,并与所述内侧弹性密封件的所述内侧弹性可变形唇部接触,所述下壳体的所述圆筒形部分的内表面具有小直径圆柱形内表面、大直径圆柱形内表面、中间圆柱形内表面、下部环形台阶表面以及上部环形台阶表面,所述小直径圆柱形内表面连续地连接到所述下壳体的所述下部环形板状部分的环形内表面,所述大直径圆柱形内表面具有比所述小直径圆柱形内表面大的直径并连续连接到所述下壳体的所述圆筒形部分的所述环形上表面,所述中间圆柱形内表面具有比所述小直径圆柱形内表面大但比所述小直径圆柱形内表面小的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森重晃一金子亮平
申请(专利权)人:奥依列斯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