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绍江专利>正文

改进的电热熔管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1349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改进的电热熔管件,在轴向贯通的管件近两端处的壁层结构中设置有与电连接结构保持电性连接的电热结构,其中在与电热结构所在部位相对应管壁区段中,设置有底部与电热结构保持有间距并开口于管壁外侧的盲孔结构。该结构的电热熔管件在电热熔过程中,膨胀后的熔质可进入孔壁中具有缓冲容置作用的盲孔,在熔接后的冷却过程中,胀入盲孔中这部分熔质又可以随塑料的冷却而回缩,并填补熔接部位中因冷却收缩而产生的空隙,使熔接区域更加密实可靠,提高了防渗漏性能。(*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的是一种改进结构的塑料电热熔管件。
技术介绍
管道施工中,电热熔管件是在各种形式塑料管间相互连接时常用的一种连接件。目前使用的电热熔管件的基本结构,都是在轴向贯通的管件近两端处的壁层结构中靠近内壁的位置设置有与电接连结构保持电性连接的电热结构,将被连接的塑料管材以端口相对方式分别插入管件的两端并接通电源,通过电热作用使管件的内壁与插入的管材端部外壁相互熔融而实现接合。由于管材端部与管件的接合部的插入缝隙很小,在热熔过程中会有熔质因膨胀而被挤出,熔接后的冷却过程中,被挤出的熔质难以缩回。尽管在现有管件的热熔区中还设置有用于检查热熔程度的检查孔,但由于其直径很小,能提供的空间有限,仍然难以使热熔检查膨胀溢出的质料回缩,使熔接部位在冷却过程中被膨胀挤出的熔质因回缩而产生空隙,导致熔接部位难以达到完全密实可靠,存在渗漏和失效的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将提供一种改进结构形式的电热熔管件,以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改进的电热熔管件,同样具有在轴向贯通的管件近两端处的壁层结构中设置有与电接连结构保持电性连接的电热结构这一基本结构,其中,在与电热结构所在部位相对应管壁区段中,设置有底部与电热结构保持有间距并开口于管壁外侧的盲孔结构。这里所说的具有轴向贯通的该管件,其轴向贯通形式既包括在直线方向上的轴向贯通,也包括在可以转角、分支等方式对管材进行连接的被相互连接管材间的轴向连续方向上的贯通形式。一般而言,在与管件两端的电热结构所在部位相对应管壁区域中一般以均设置有所说的该盲孔结构为宜。对于在所在端部设置的上述盲孔结构的设置方式,以采用为间隔方式环绕管件圆周设置的两个或多个,一般以采用等间距方式沿圆周设置的方式为方便。上述所说的盲孔结构的形状并无特别的限定和要求,例如,这些盲孔除可以是常见的圆形、方形、三角形、多边形等形式的孔外,还可以为在壁面上具有长度延伸的长孔形式。所说该长孔在壁面上的长度延伸方向,可以是在轴向上、在周向上、或者-->是在斜向上等轴向与周向的复合方向上的延伸形式。进一步,所说的盲孔结构形状还可以是具有上凸、下凹或与孔口平行的孔底,和/或具有上下等径的直孔或是具有上下不等径锥孔等各种形式。试验显示,上述所说的与电热结构保持有间距的盲孔结构底部与电热结构的间距一般可控制在1毫米~管壁1/2厚度的范围内为宜。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在上述所说的盲孔结构中进一步还可以填充有常用的泡沫材料等形式的保温材料。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上述结构后的电热熔管件在电热熔过程中,膨胀后的熔质可以很容易地进入在孔壁中设置的具有缓冲容置作用的这些盲孔中,在熔接后的冷却过程中,胀入盲孔中这部分熔质随塑料的冷却又可以很容易地回缩,并填补在熔接部位中因冷却收缩而产生的空隙中,从而可以使管件与管材端部熔接区域的接合更加密实可靠,提高了防渗漏性能。基于此原理,在原管件上设置有小孔径的检查孔时,采用将原检查孔的孔径扩大为≥5毫米方式兼做为本技术上述所说的该盲孔结构,也可以取得同样的效果。本技术上述结构形式的电热熔管件同样也适用于在管壁中带有金属或其它材质增强骨架层结构形式的管件。以下通过由附图所示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上述内容再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技术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在不脱离本技术上述技术思想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的各种替换或变更,均应包括在本技术的范围内。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电热熔管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图4是本技术电热熔管件中的几种盲孔形状的示意图。图5~图6是本技术电热熔管件中的几种盲孔底部结构的示意图。图7是在上述各图中的填充有保温材料形式的盲孔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在图1所示的本技术电热熔管件中,在沿直线或折线形式的轴向贯通的管件近两端处的壁层结构1中设置有与电接头6保持电性连接的电热丝等电热结构4,壁层中并还设置有金属或非金属材料的增强骨架层3,并在两端电热结构4所在部位相对应管壁区段中设置有小孔径的热熔检查孔2,并在管壁的这一区段中分别还设置有底部与电热结构4保持有间距并开口于管壁外侧的盲孔结构5,盲孔5的直径大于3-->毫米,最好是大于5毫米。每一端的盲孔5均为以等间距的方式环绕管件圆周设置的多个。盲孔5的底部与电热结构4的间距至少应为1毫米,最大不超过管壁的1/2厚度。孔的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方形、多边形、三角形或是在壁面上具有长度延伸的长孔形式。在采用为长孔形式时,其在壁面上的开口长度延伸方向可以为在轴向上、或是在周向、或是斜向等二者复合方向上的延伸。图2~图4表示的是上述盲孔5可以采用的几种不同结构形式,其中图2所示的为上下等径的直孔形式,图3和图4为两种具有上下不等径形式的锥孔形式。图5和图6所示的是上述盲孔5可以采用的几种底部结构的形式,其中图5是具有下凹形式的底部,图6则为具有上凸形式的底部结构。图7所示的是在上述管件中的该盲孔5中均可以填充有泡沫保温材料7的形式。除上述的结构形式外,电热熔管件中的该盲孔结构5也可以采用为由孔径扩大为≥5毫米的原检查孔兼做的形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改进的电热熔管件,在轴向贯通的管件近两端处的壁层结构(1)中设置有与电接连结构(6)保持电性连接的电热结构(4),其特征是在与电热结构(4)所在部位相对应管壁区段中,设置有底部与电热结构(4)保持有间距并开口于管壁外侧的盲孔结构(5)。

【技术特征摘要】
1.改进的电热熔管件,在轴向贯通的管件近两端处的壁层结构(1)中设置有与电接连结构(6)保持电性连接的电热结构(4),其特征是在与电热结构(4)所在部位相对应管壁区段中,设置有底部与电热结构(4)保持有间距并开口于管壁外侧的盲孔结构(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电热熔管件,其特征是在与管件两端的电热结构(4)所在部位相对应管壁区域中均设置有所说的盲孔结构(5)。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改进的电热熔管件,其特征是所说的盲孔结构(5)为以间隔方式环绕管件圆周设置的至少两个。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改进的电热熔管件,其特征是所说的盲孔结构(5)为在壁面上具有长度延伸的长孔形式。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改进的电热熔管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绍江罗孝林蒯一希
申请(专利权)人:陈绍江罗孝林蒯一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