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法胜专利>正文

上模座组的定位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1229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上模座组的定位机构,包含有一基座,具有一底部,至少一枢部,自该底部的预定位置往上延伸预定高度而成;一上模座组,具有一板状上模座,以一侧枢接于该枢部的顶端上,并可以之为轴而于一合模位置及一开模位置间枢转一预定的角度;一拘件,设于该上模座上并可随该上模座于一拘束及释放位置间往复移动;一定位件,具有至少一合模定位部及一开模定位部;据此,当该上模座位于该合模位置上时,即可使该拘部位于该拘束位置上而与该合模定位部相接,以拘束该上模座位于该合模位置上,而当该上模座位于该开模位置上时,亦可与位于该拘束位置上的拘部与该开模定位部相接,用以拘束该上模座位于该开模位置上。(*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上模座组的定位机构
本技术与高分子成型加工机械有关,尤其是关于一种上模座组的定位机构。
技术介绍
在公知技术中,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92208676及第92210921号两新型专利前案所揭实质同一的挟模装置中,运用了一可于合模及开模位置间枢转动作的上模板为其构成的元件,而为将该上模板定位于该合模位置上,在该新型专利前案中所揭露的
技术实现思路
,是使该上模板位于该合模位置上时,令分设于该上模板相背板端的两突耳,分别嵌入一座体上所设的嵌柱中,而通过各该突耳与嵌柱间同轴连通的对应贯穿孔洞,以定位柱穿伸于其中,以限制各该突耳与对应嵌柱间的相对位置,以使该上模板定位于该合模位置上。上述公开的
技术实现思路
,用以达到拘束上模板位于合模位置上的功效固属可行,但其构造则显然造成空间的浪费,而必需于上模板的两相背端侧预留相当的空间用以驱动该两定位柱的液压缸体设置使用,显非完美。再者,该专利前案中虽已提供将上模板定位于合模位置状态下的具体
技术实现思路
,但对于上模板的位于上掀状态的开模位置的定位,显然存在着安全隐忧,稍有不慎误动,将无适当的防护构造维护作业人员的安全,亦需加以改进。新型内容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上模座组的定位机构,其可有效地利用空间。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则在于提供一种上模座组的定位机构,其可使上模座被分别定位于合模或开模位置上。为完成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上模座组的定位机构结构如下:一种上模座组的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基座,具有一底部,自该底部的预定位置往上延伸预定高度的至少一枢部;一上模座组,具有一板状上模座,可在一水平的合模位置及一上扬一预定角度的开模位置间枢转地以其一侧枢接在该枢部的顶端;-->一随该上模座位移的拘件,位于该上模座上,以及至少一可在拘束及释放位置间往复移动的拘部;一定位件,与该拘部相对应地位于该基座上,以及具有至少一对应于该合模位置上拘部所在位置的合模定位部,一对应于该开模位置上拘部所在位置的开模定位部。据此,当该上模座位于该合模位置上时,即可使该拘部位于该拘束位置上而与该合模定位部相接,以拘束该上模座位于该合模位置上,而当该上模座位于该开模位置上时,亦使得位于该拘束位置上的拘部与该开模定位部相接,用以拘束该上模座位于该开模位置上。以下,兹举本技术两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前视图,显示该上模座位于该合模位置上。图3:本技术一较佳实施立的俯视图,显示该上模座位于该合模位置上。图4: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显示该上模座位于该开模位置上。图5: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前视图,显示该上模座位于该合模位置上。图6: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显示该上模座位于该合模位置上。图7: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显示该上模座位于该开模位置上。图8-1、图8-2: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中的上模座组动作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在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所提供上模座组的定位机构10由一基座20、一上模座组30、一拘件40以及一定位件50所组成。该基座20具有一底部21,两对称的板状枢部22垂直固设于该底部21上,顶侧端末并距离该底部21有一适当的高度,并于顶端板体上分别设有彼此同轴对应的一枢孔221,两枢柱23分别穿设于各该枢孔221中,一驱动液压缸24则以一端枢接于该底部21上。该上模座组30具有一板状上模座31,以一端枢接于该枢部22的顶端上,并可以之为轴而于一合模及一开模位置间枢转动作,更进一步来说,该上模座31的一侧板端上设有两切槽311用以分别嵌接于各该枢部22的顶端上,两对穿孔312则分-->别贯穿各该切槽311的两侧槽壁,并各自与对应的枢孔221同轴对应,以与对应的枢柱23相接,据以形成该上模座31与该两枢部22间的枢接结构,而该驱动液压缸24则以其出力轴241通过一垂直接杆242与该上模座31的板侧相接,据以使该上模座31据此获得动力而于各该合模及开模位置间枢转动作。该拘件40具有两拘束液压缸41,同轴反向地设于该上模座31相背于其枢轴的另一板端上,两杆状拘部42则分别同轴设于各该拘束液压缸41的出力轴上,而可于一拘束及一释放位置间轴移动作,当位于拘束位置上时,各该拘部42分别跨接于该上模座31另侧端上所设的拘槽313的两侧槽壁间,且为使其跨接状态得以保持稳定及牢固,于该各拘槽313的对应槽壁上并分设有得供对应拘部插入的对应拘孔314。该定位件50具有两板状身部51,彼此平行地分设于该底部21上,并与各该枢部22相对应,顶侧板端并适与各该拘槽313对应嵌接,两孔状的合模定位部52分别贯设于各该身部51的顶侧板体上,彼此同轴对应,且当该上模座31位于该合模位置上时,各该合模定位部52的孔轴并与各该拘部42的杆轴同轴对应,一板状的开模定位部53,自一身部51的顶端往上延伸适当的高度,延伸的端末并设有一侧向突伸的抵板531,而该抵板531所在位置并位于该拘槽313随该上模座31枢转的路径上,且其端末并适于与位于该开模位置上的一对应拘部42邻接。通过上述构件的组成,该上模组的定位机构10可藉由该驱动液压缸24提供动力,驱使该上模座组30于该合模位置及该开模位置间枢转动作,并当于该上模座组30位于该合模位置上时,使各该拘槽313嵌接于该两身部51的顶侧板端上,以及令各该拘孔314与合模定位部52的孔轴同轴对应,再由各该拘束液压缸41提供动力使各该拘部42反向地自该释放位置轴移至该拘束位置,而使该拘部42同时穿伸于各该拘孔314与合模定位部52中,以将该上模座组30拘束定位于该合模位置上;而且,当该上模座组30位于该开模位置上时,则使与该开模定位部53对应的一拘部42,自该释放位置轴移至该拘束位置,而跨置于该拘槽313的两侧槽壁间,而该开模定位部53延伸抵板531的端末即抵接于该对应拘部42杆身的底侧上,用以形成其底部的支撑,从而达到将该上模座组30限制定位于该开模位置的拘束效果。换言之,该上模座组的定位机构10除具有使该上模座组30枢转动作的基本挟模需求外,透过各该拘件40与定位件50的构造,并得以确实地将该上模座组30分别拘束定位于各该开、合模位置上,并具有一灵活应用的较佳空间型态,相较于已揭的惯用技术,本技术所提供的
技术实现思路
具有较佳的功效显现。再请参阅图5至图8-1、图8-2所示,在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所提供上-->模座组的定位机构10’,其用以达到拘束该上模座组30’于特定开、合模位置上的构造,与前揭较佳实施例所揭者相同,但于本实施例所揭露的上模座组30’在组成上则与前揭较佳实施例有别。析言之,该上模座组30’的板状上模座31’呈ㄇ形,并以其两平行侧板的一端架接枢设于该两枢部22’上,用以使该上模座31’得以之为轴而于各该合模及开模位置间枢转动作,以及并使该上模座组30’更进一步包含了有一中空的延伸滑部32’,自该上模座31的底侧板面的中央部位往下延伸适当的长度,并得以该延伸滑部32’的底端供外部模具的设置,一罩件33’滑设于该上模座31’上,并得以该延伸部32’的延伸方向为轴而于一覆罩及收回位置间往复滑移动作;而该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上模座组的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基座,具有一底部,自该底部的预定位置往上延伸预定高度的至少一枢部;一上模座组,具有一板状上模座,可在一水平的合模位置及一上扬一预定角度的开模位置间枢转地以其一侧枢接在该枢部的顶端 ;一随该上模座位移的拘件,位于该上模座上,以及至少一可在拘束及释放位置间往复移动的拘部;一定位件,与该拘部相对应地位于该基座上,以及具有至少一对应于该合模位置上拘部所在位置的合模定位部,一对应于该开模位置上拘部所在位置的开模 定位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模座组的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基座,具有一底部,自该底部的预定位置往上延伸预定高度的至少一枢部;一上模座组,具有一板状上模座,可在一水平的合模位置及一上扬一预定角度的开模位置间枢转地以其一侧枢接在该枢部的顶端;一随该上模座位移的拘件,位于该上模座上,以及至少一可在拘束及释放位置间往复移动的拘部;一定位件,与该拘部相对应地位于该基座上,以及具有至少一对应于该合模位置上拘部所在位置的合模定位部,一对应于该开模位置上拘部所在位置的开模定位部。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上模座组的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拘部呈杆状,且杆轴与该上模座的枢轴平行对应。3、依据权利要求2所述上模座组的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拘件还包括一安装在该上模座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法胜
申请(专利权)人:陈法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