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适应式铝液抬包倾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611794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29 20: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自适应式铝液抬包倾翻装置,其结构包括固定支座、第一旋转支座、第二旋转支座、倾翻平台、第一抬包适应定位装置以及第二抬包适应定位装置,其中:固定支座上置有倾翻平台;固定支座前侧边的左端连接第一旋转支座,固定支座前侧边的右端连接第二旋转支座;第一旋转支座与倾翻平台前侧边的左端相连,第二旋转支座与倾翻平台前侧边的右端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可自动根据抬包规格进行导向及定位,使铝液入炉更为方便快捷,有效提高了加料的速度及效率;同时,提高了抬包的定位精度,降低天车的占用率,操作的安全性也得到进一步保证。

Self adapting aluminum liquid ladle tilting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daptive type aluminum ladle tilting device, the structure comprises a fixed support, a first rotating bearing, second rotating bearings, tilting platform, the first positioning device and second ladle to ladle to the positioning device, which is provided with a fixed bearing: tilting platform; the front side of the left end fixed bearing connecting the first rotating bearings, fixed bearing front side connected to the right end of the second rotating bearing; the first rotary bearing and tilting platform is connected to the front side, second rotating bearing and tilting platform is connected with the left end of the front side. The invention can automatically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ations of the ladle guiding and positioning, the molten aluminum into the furnace is more convenien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peed and efficiency of feed; at the same time, improve the positioning accuracy of ladle crane, reduce the occupancy rate, the safety of the operation is to further ens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自适应式铝液抬包倾翻装置,其结构包括固定支座、第一旋转支座、第二旋转支座、倾翻平台、第一抬包适应定位装置以及第二抬包适应定位装置,其中:固定支座上置有倾翻平台;固定支座前侧边的左端连接第一旋转支座,固定支座前侧边的右端连接第二旋转支座;第一旋转支座与倾翻平台前侧边的左端相连,第二旋转支座与倾翻平台前侧边的右端相连。本专利技术可自动根据抬包规格进行导向及定位,使铝液入炉更为方便快捷,有效提高了加料的速度及效率;同时,提高了抬包的定位精度,降低天车的占用率,操作的安全性也得到进一步保证。【专利说明】自适应式铝液抬包倾翻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铝液抬包倾翻装置,尤其涉及在电解铝液铸造生产线上用于真空招液抬包向炉内加入招液的自适应式招液抬包倾翻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电解铝企业产业链向铝加工行业延伸,电解铝液直接作为铝加工原料(如铝扁锭、铝圆棒等)坯料的优越性越来越明显,因此电解铝铸造生产线也越来越多,这就涉及到从电解槽通过真空铝液抬包转运来铝液怎么加入到炉子内的问题。同时,由于产能规模的扩大及适应后续加工生产的需要,一般来说一个铝熔铸车间同时有几条铸造生产线,同时铸造不同合金、不同规格的加工坯料。因此,电解铝液入炉的方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整个生产线的生产效率。目前,一般的液体铝加入炉内的方式是在炉体适当部位设置一个入铝口,采用天车吊运抬包到炉前入铝口位置,通过人工或电动驱动抬包转轮来倾翻抬包,从而使铝液通过抬包上部的壶嘴流出,沿着入铝口流入炉内,从而完成一个加料过程。在整个铝液入炉的过程中,吊运抬包的天车一直处于荷载工作状态、抬包处于悬空状态,加料初期需要对悬空的抬包与炉子入铝口之间的进行人工定位,加料过程中需要人工参与并一直保持其位置不变,否则铝液就会溅出并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上述液体铝入炉方式存在以下缺点:天车占有率高;加料速度慢;定位不准;存在安全隐患;此外,即使在同一个工厂,可能存在不同规格的抬包,无法满足于实际应用。因此,设计一种全新的液体铝入炉方式或装置,适应不同规格的铝液抬包并克服以上缺点,显得很有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适应式铝液抬包倾翻装置,其安全性、操作性及实用性较强,可克服现有技术中:天车占有率高、加料速度慢、定位不准的缺点。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适应式铝液抬包倾翻装置,其结构包括固定支座、第一旋转支座、第二旋转支座、倾翻平台、第一抬包适应定位装置以及第二抬包适应定位装置;其中,固定支座上置有倾翻平台;固定支座前侧边的左端连接第一旋转支座,固定支座前侧边的右端连接第二旋转支座;第一旋转支座与倾翻平台前侧边的左端相连,第二旋转支座与倾翻平台前侧边的右端相连;另设有第一驱动油缸和第二驱动油缸,第一驱动油缸的一端连接在倾翻平台前侧边的左端,另一端连接在第一旋转支座上;第二驱动油缸的一端连接在倾翻平台前侧边的右端,另一端连接在第二旋转支座上;所述第一抬包适应定位装置与倾翻平台前侧边的左端内侧相连接,第二抬包适应定位装置与倾翻平台前侧边的右端内侧相连接,用于支撑招液抬包。进一步地,上述自适应式铝液抬包倾翻装置,其中:所述的固定支座为型钢焊接的框架结构,并通过预埋的地脚螺栓固定,固定支座内壁设有横梁,备作搁置倾翻平台。进一步地,上述自适应式铝液抬包倾翻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旋转支座和第二旋转支座,为钢板焊接的空腔结构,第一旋转支座与第二旋转支座对称位于固定支座中心线的两侧,并通过预埋的地脚螺栓固定,在第一旋转支座和第二旋转支座的顶部设有铰轴,第一旋转支座和第二旋转支座通过铰轴与倾翻平台的前侧边的左右两端相连,两个铰轴保持同心。更进一步地,上述自适应式铝液抬包倾翻装置,其中:所述倾翻平台为一个钢板及型钢组焊的框架结构,在倾翻平台前侧边的左端设有与第一旋转支座顶部的铰轴连接的第一支臂,在倾翻平台前侧边的右端设有与第二旋转支座顶部的铰轴连接的第二支臂,第一支臂与第二支臂对称分布在倾翻平台的中心线两侧。更进一步地,上述自适应式铝液抬包倾翻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驱动油缸安装在第一旋转支座的内部空腔中,第二驱动油缸安装在第二旋转支座的内部空腔中,第一驱动油缸底端与第一旋转支座的底部采用销轴连接,第二驱动油缸底端与第二旋转支座的底部采用销轴连接,第一驱动油缸顶端通过销轴与倾翻平台前侧边的左端连接,第二驱动油缸顶端通过销轴与倾翻平台前侧边的右端连接,倾翻平台在驱动油缸的驱动下绕着旋转支座顶端的轴做同心旋转,液压缸的速度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手动或自动调节。再进一步地,上述自适应式铝液抬包倾翻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抬包适应定位装置与倾翻平台的第一支臂内侧相连接,第二抬包适应定位装置与倾翻平台的第二支臂内侧相连接,所述的抬包适应定位装置包括适应支座、连接板、以及竖直安装的旋转支撑轴。再进一步地,上述自适应式铝液抬包倾翻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抬包适应定位装置通过连接板与倾翻平台的第一支臂内侧相连接,第二抬包适应定位装置通过连接板与倾翻平台的第二支臂内侧相连接,抬包适应装置的连接板与适应板支座通过旋转支撑轴连接,所述适应支座上设有用于定位铝液抬包的固定板,所述连接板上设有用于支撑铝液抬包的顶块。本专利技术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技术进步主要体现在: 本专利技术可自动根据抬包规格进行导向及定位,使铝液入炉更为方便快捷,有效提高了其应用的广泛性,同时,提高了抬包的定位精度;应用时只需要采用天车将铝液抬包吊运到倾翻平台上即可,降低了天车的占用率;倾翻平台采用液压油缸驱动,运行平稳,速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可有效提高加料的速度及效率;抬包倾翻为远程操作,操作人员远离危险区域,意外情况出现时,操作人员可以及时地、安全地对事故予以控制、阻止;结构简单,操作的安全性也得到进一步保证;操作性及实用性强。【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自适应式铝液抬包倾翻装置的主视图; 图2:本专利技术自适应式铝液抬包倾翻装置的俯视图; 图3:本专利技术自适应式铝液抬包倾翻装置的侧视图; 图4:本专利技术自适应式铝液抬包倾翻装置的适应定位装置图。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为:1 一铝液抬包;2 —倾翻平台;21 —第一支臂;3 -固定支座;4 一第一铰轴;5 —第一旋转支座;6 —第一驱动油缸;7 —第一适应定位装置;71 一连接板;72 —适应支座;73—固定挡板;74 —顶块;8 —第一旋转支撑轴;9 一第二铰轴;10 —第二旋转支座;11 一第二适应定位装置;12 —第二旋转支撑轴;13 —销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如图1及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自适应式铝液抬包倾翻装置,其结构包括固定支座3、第一旋转支座5、第二旋转支座10、倾翻平台2、第一抬包适应定位装置7以及第二抬包适应定位装置11 ;其中,固定支座3上置有倾翻平台2 ;固定支座3前侧边的左端连接第一旋转支座5,固定支座3前侧边的右端连接第二旋转支座10 ;第一旋转支座5与倾翻平台2前侧边的左端相连,第二旋转支座10与倾翻平台2前侧边的右端相连;另设有两根驱动油缸,第一驱动油缸6的一端连接在倾翻平台2前侧边的左端,另一端连接在第一旋转支座5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适应式铝液抬包倾翻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固定支座、第一旋转支座、第二旋转支座、倾翻平台、第一抬包适应定位装置以及第二抬包适应定位装置;其中,固定支座上置有倾翻平台;固定支座前侧边的左端连接第一旋转支座,固定支座前侧边的右端连接第二旋转支座;第一旋转支座与倾翻平台前侧边的左端相连,第二旋转支座与倾翻平台前侧边的右端相连;另设有第一驱动油缸和第二驱动油缸,第一驱动油缸的一端连接在倾翻平台前侧边的左端,另一端连接在第一旋转支座上;第二驱动油缸的一端连接在倾翻平台前侧边的右端,另一端连接在第二旋转支座上;所述第一抬包适应定位装置与倾翻平台前侧边的左端内侧相连接,第二抬包适应定位装置与倾翻平台前侧边的右端内侧相连接,用于支撑铝液抬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世轩朱咸中余广松张泽昊雷青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新长光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