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伟专利>正文

空气能冷、热全储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607137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23 08:51
一种空气能冷、热全储能装置,压缩机(1)的制冷剂经二位三通阀(10)、热水交换器(4)、第一单向阀(8)、四通阀(12)、第二单向阀(16)、节流器(29)、空气交换器(31)、四通阀返回压缩机形成制热水回路;压缩机的制冷剂经二位三通阀、四通阀、空气交换器、节流器、冻水换热器(17)、第三单向阀(15)、四通阀返回压缩机形成制冷冻水回路;压缩机的制冷剂经二位三通阀、热水交换器、第一单向阀、四通阀、空气交换器、节流器、冻水换热器、第三单向阀、四通阀返回压缩机形成制冷冻水和热水回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投资小,占用空间小,使用灵活,能效比超过6倍,可全天候工作。(*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Air energy cold and heat energy storage device

A cold and hot air to the storage device, the compressor (1) refrigerant through two three-way valve (10), hot water exchanger (4), the first one-way valve (8), four (12), the second valve check valve (16), (29), the air throttle switch (31) and the four way valve back to the compressor to form water heating circuit; the refrigerant compressor by two three-way valve, four way valve, air exchanger, throttling device, cold water heat exchanger (17), third (15), a one-way valve four way valve back to the compressor refrigeration form cold water loop; compressor refrigerant through two three-way valve first, a hot water exchanger, one-way valve, four way valve, air exchanger, throttling device, cold water heat exchanger, third one-way valve, four way valve back to the compressor refrigeration cold water and hot water loop formation.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mall investment, small occupation space, flexible use, and energy efficiency ratio of more than 6 times, and can work all day lo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气能冷、热全储能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带有工质系统自动调节的空气能冷、热能全储能装置。
技术介绍
普通中央空调机组,在制冷冻水运行过程中,热能被冷却水带走并通过冷却水塔散发走,制冷能效比在3倍左右。普通的热泵机组,在制热水的运行过程中,冷能在换热器中蒸发,在空气中散发走,它的制热能效比也在3.7倍左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投资小、占用空间小、使用灵活、可全天候工作的空气能冷、热能全储能装置。本技术提供的空气能冷、热能全储能装置,压缩机的制冷剂经二位三通阀、热水交换器、第一单向阀、四通阀、第二单向阀、节流器、空气交换器、四通阀返回压缩机I形成制热水回路;压缩机的制冷剂经二位三通阀、四通阀、空气交换器、节流器、冻水换热器、第三单向阀、四通阀返回压缩机形成制冷冻水回路;压缩机的制冷剂经二位三通阀、热水交换器、第一单向阀、四通阀、空气交换器、节流器、冻水换热器、第三单向阀、四通阀返回压缩机形成制冷冻水和热水回路;其中,热水交换器的换热盘管的进出口分别与热水储水箱连接,在该换热盘管的进口接有热水循环泵;冻水换热器的换热盘管的进出口分别与冷冻水储水箱连接,在该换热盘管的进口接有冻水循环泵。在上述中,在热水储水箱、冷冻水储水箱、空气交换器、压缩机出口、热水循环泵的入口和空气交换器的翅片外缘分别安装有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第四温度传感器、第五温度传感器和第六温度传感器。本技术通过压缩机压缩和释放制冷剂,所产生的热量和冷量,通过载冷剂水分别保温储存,集中了中央空调和热泵的两种设备的共同特征,既有中央空调用途,也有热泵制热水用途。它还安装有用来调节系统制冷剂量的储液罐;而且能在极端天气(冷和热)的环境下,自动调节运行的稳定性。能效比超过6倍。在同等条件上,它大大减小了设备投资和安装占地资源、成倍地减少了使用资源。使用灵活,可全天候工作。本技术适用于工农业生产、民用住宅、酒店旅业、健身保健场所、医院、学校等的应用。在理论上:如何实现损耗最少的功而获取到最大的能的课题上得到了应验。【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本技术提供的空气能冷、热全储能装置:压缩机I的制冷剂经二位三通阀10、热水交换器4、第一单向阀8、四通阀12、第二单向阀16、节流器29、空气交换器31、四通阀12返回压缩机I形成制热水回路;压缩机I的制冷剂经二位三通阀10、四通阀12、空气交换器31、节流器29、冻水换热器17、第三单向阀15、四通阀12返回压缩机I形成制冷冻水回路;压缩机I的制冷剂经二位三通阀10、热水交换器4、第一单向阀8、四通阀12、空气交换器31、节流器29、冻水换热器17、第三单向阀15、四通阀12返回压缩机I形成制冷冻水和热水回路;其中,热水交换器4的换热盘管的进出口分别与热水储水箱6连接,在该换热盘管的进口接有热水循环泵5 ;冻水换热器17的换热盘管的进出口分别与冷冻水储水箱20连接,在该换热盘管的进口接有冻水循环泵18。在节流器29的进出口分别安装有第一过滤器28和第二过滤器30 ;在热水储水箱6、冷冻水储水箱20、空气交换器31、压缩机I出口、热水循环泵5的入口和空气交换器31的翅片外缘上分别安装有第一温度传感器7、第二温度传感器19、第三温度传感器27、第四温度传感器9、第五温度传感器33和第六温度传感器35,在控制电路作用下,可根据运行温度升或降限值来调节相应部件的启动或关闭。为了便于调节系统制冷剂量,它还安装有储液罐25,该储液罐25可回收或补充系统中的制冷剂,其中,储液罐25的制冷剂共有两路导入,一路经第一过滤器28、第一工质导入单向阀34、机械恒压卸载阀22进入储液罐25;另一路经第二过滤器30、第二工质导入单向阀26、机械恒压卸载阀22进入储液罐25。储液罐25的制冷剂导出,出口经防止倒流单向阀24、补液电磁二通阀23接压缩机I入口。在两个导入工质单向阀与机械卸载阀之间,并联有电磁二通阀21,接入压缩机I入口卸载。它受控于压缩机I出口的第四温度传感器9的信号控制。热泵制热水储能:压缩机I压缩的制冷剂产生高温气体,通过二位三通阀10的入口进入二位三通阀10,然后从二位三通阀10的第一接口 3出来,进入热水交换器4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后的工质热量被载冷剂水带走,通过热水循环泵5不断循环传送到热水储水箱6保温储存。而被降温后的制冷剂在压缩机I的作用下,通过热水交换器4、第一单向阀8,送到四通阀12,四通阀12在电控下把制冷剂由四通阀12的第一接口 11引出,通过第二单向阀16、第一过滤器28、节流器29、第二过滤器30,送进空气交换器31释放蒸发,空气交换器是由翅片管和风机组成,蒸发后的制冷剂在空气交换器31的作用下,制冷剂吸收空气中的热能、通过四通阀12由四通阀12的第三接口 14进、第二接口 13出,返回到压缩机1,完成了一次的工作循环。热泵制热水储能运行中监测、调整和保护:热泵制热的过程中,随着水收集的热量增加和温度的上升;系统中的制冷剂随之膨胀。当压缩机I出口温度监测高温达到上限值时,安装在压缩机I出口的第四温度传感器9将信号送至电控板会发出卸载指令,令高温感应卸载电磁二通阀21打开卸载在节流前的制冷剂,令压缩机I降温;检测温度降到下限值时,高温感应卸载电磁二通阀21关闭,实现温度监控。同时当压力高于一定值时,机械恒压卸载阀22也打开,向储液罐25卸载,有效地减少运行管内的压缩机I运行负荷,实现压力调整保护监控。反之,当气温低和水温低时,由压缩机I入口的开关阀检测到压力不足,系统供液不足时;制冷剂不足并低达一定值时,由压力检测器32检测将补液电磁二通阀23打开,把存在储液罐25的工质释放出来,向系统补液,压力检测器32检测到满足补液压力条件时,也随之关闭。使得系统内能在两种极端的状态下,都能自动变量地调整制冷剂,使压缩机I保持在最佳的运行状态。实现压力、温度双监控。[0021 ] 冷冻水和热水自动双储能:制冷剂经压缩机I压缩,通过二位三通阀10由二位三通阀10的第一接口 3出来进入热水交换器4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后的制冷剂热量被载冷剂水带走并送达热水储水箱6储存。热交换后的制冷剂进入四通阀12后,电控把制冷剂从四通阀12的第三接口 14引出,通过空气交换器31把制冷剂余热散走,经第二过滤器30、节流器29、第一过滤器28向冻水换热器17蒸发。被换热后的制冷剂经第三单向阀15进入四通阀12,四通阀12的第一接口 11进、第二接口 13出,返回压缩机I完成工作循环,实现了冷水、热水双储存的目的。被降温后的载冷剂水不断被冻水循环泵18输送到冻水储水箱20保存,而相邻的热水换热器4的热水也被热水循环泵5不断输送到热水储水罐6保存。同一压缩机实现了分别冷冻水、热水同时双储能的运行。冷、热水双储能运行中监测、调整和保护:类同上述所讲,通过空气交换器31、第二过滤器30后、节流前的制冷剂,假如压力过高,通过第二工质导入单向阀26、机械恒压卸载阀22向储液罐25卸载,反之被压力检测器32检测过低,补液电磁二通阀23和防止倒流单向阀24打开补液,压缩机I的排温出口由第四温度传感器9检测温度达到上限值时,随即打开电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气能冷、热全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压缩机(1)的制冷剂经二位三通阀(10)、热水交换器(4)、第一单向阀(8)、四通阀(12)、第二单向阀(16)、节流器(29)、空气交换器(31)、四通阀(12)返回压缩机(1)形成制热水回路;压缩机(1)的制冷剂经二位三通阀(10)、四通阀(12)、空气交换器(31)、节流器(29)、冻水换热器(17)、第三单向阀(15)、四通阀(12)返回压缩机(1)形成制冷冻水回路;压缩机(1)的制冷剂经二位三通阀(10)、热水交换器(4)、第一单向阀(8)、四通阀(12)、空气交换器(31)、节流器(29)、冻水换热器(17)、第三单向阀(15)、四通阀(12)返回压缩机(1)形成制冷冻水和热水回路;其中,热水交换器(4)的换热盘管的进出口分别与热水储水箱(6)连接,在该换热盘管的进口接有热水循环泵(5);冻水换热器(17)的换热盘管的进出口分别与冷冻水储水箱(20)连接,在该换热盘管的进口接有冻水循环泵(1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能冷、热全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压缩机(I)的制冷剂经二位三通阀(10)、热水交换器(4)、第一单向阀(8)、四通阀(12)、第二单向阀(16)、节流器(29)、空气交换器(31)、四通阀(12)返回压缩机(I)形成制热水回路; 压缩机(I)的制冷剂经二位三通阀(10)、四通阀(12)、空气交换器(31)、节流器(29)、冻水换热器(17)、第三单向阀(15)、四通阀(12)返回压缩机(I)形成制冷冻水回路; 压缩机(I)的制冷剂经二位三通阀(10)、热水交换器(4)、第一单向阀(8)、四通阀(12)、空气交换器(31)、节流器(29)、冻水换热器(17)、第三单向阀(15)、四通阀(12)返回压缩机(I)形成制冷冻水和热水回路; 其中,热水交换器(4)的换热盘管的进出口分别与热水储水箱(6)连接,在该换热盘管的进口接有热水循环泵(5);冻水换热器(17)的换热盘管的进出口分别与冷冻水储水箱(20 )连接,在该换热盘管的进口接有冻水循环泵(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能冷、热全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安装有用来调节系统制冷剂量的储液罐(2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
申请(专利权)人:李伟李宇靖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