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493895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26 04:46
一种在致冷剂和温度被调节单元(31)之间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装置(1)包括:压缩机(12),该压缩机使致冷剂循环;热交换器(14),该热交换器在致冷剂和外部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膨胀阀(16),该膨胀阀使致冷剂减压;热交换器(18),该热交换器在致冷剂和空调用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冷却通路(32),该冷却通路形成供致冷剂在热交换器(14)和膨胀阀(16)之间流动的路径;和加热通路(33),该加热通路形成供致冷剂在膨胀阀(16)和热交换器(18)之间流动的路径。温度被调节单元(31)配置成能够与流过冷却通路(32)的致冷剂进行热交换以及能够与流过加热通路(33)的致冷剂进行热交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一种在致冷剂和温度被调节单元(31)之间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装置(1)包括:压缩机(12),该压缩机使致冷剂循环;热交换器(14),该热交换器在致冷剂和外部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膨胀阀(16),该膨胀阀使致冷剂减压;热交换器(18),该热交换器在致冷剂和空调用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冷却通路(32),该冷却通路形成供致冷剂在热交换器(14)和膨胀阀(16)之间流动的路径;和加热通路(33),该加热通路形成供致冷剂在膨胀阀(16)和热交换器(18)之间流动的路径。温度被调节单元(31)配置成能够与流过冷却通路(32)的致冷剂进行热交换以及能够与流过加热通路(33)的致冷剂进行热交换。【专利说明】热交换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交换装置,且更特别地涉及在流经蒸气压缩式致冷循环的致冷剂和经受温度调节的温度被调节单元之间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装置。
技术介绍
在与用于冷却驱动马达的马达冷却装置有关的相关技术中,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报N0.2005-218271 (JP2005-218271A)提出了一种技术,其中,当驱动马达的温度和油温之间的温差增大超出预定值时,将由油冷却器冷却的油供给到驱动马达,而当驱动马达的温度和油温之间的温差下降到预定值或以下时,停止通过油冷却器进行油冷却。在所提出的另一种技术中,使用被用作车辆空调装置的蒸气压缩式致冷循环来冷却发热体。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报N0.2007-69733 (JP2007-69733A)公开了一种系统,其中在从膨胀阀延伸到压缩机的致冷剂通路中并行配置有与空调用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和与发热体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并且通过在空调装置中使用的致冷剂来冷却发热体。日本专利申请公报N0.2005-90862 (JP2005-90862A)公开了一种冷却系统,其中在绕过空调致冷循环的减压器、蒸发器和压缩机的旁通通路中设置有用于冷却发热体的发热体冷却装置。日本专利申请公报N0.11-223406 (JP11-223406A)公开了一种用于使热泵循环的致冷剂从诸如功率晶体管之类的发热体吸收废热的构型。日本专利申请公报N0.9-290622(JP9-290622A)公开了一种技术,其中来自安装在车辆中的发热部分的废热被收集并吸收到用于气体喷射的致冷剂中,由此在外部空气温度低时有效提高加热能力,同时抑制电力消耗的增大。作为一种冷却安装在车辆中的变速驱动桥的方法,可将由诸如构成变速驱动桥的电动/发电机或齿轮之类的发热部件产生的热收集在自动变速器流体(ATF)中。然后可将ATF泵送到位于变速驱动桥外部的热交换器以便与冷却水或用于空气调节的致冷剂进行热交换。必须使ATF冷却,以便保护诸如电动/发电机的线圈和磁体之类的部件,抑制ATF的恶化,等等。然而,ATF并非始终都需要冷却。当ATF被过冷却时,ATF的粘度增大,并且结果,齿轮可能润滑不足并且可能发生摩擦损失的增大。因此优选使ATF加温至适当温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考虑上述问题而设计的,并且提供了一种热交换装置,利用所述热交换装置,能够通过与致冷剂进行热交换来适当地调节温度被调节单元的温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一种在致冷剂和温度被调节单元之间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装置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压缩所述致冷剂以便使所述致冷剂经所述热交换装置循环;第一热交换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在所述致冷剂和外部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第一减压器,所述第一减压器使所述致冷剂减压;第二热交换器,所述第二热交换器在所述致冷剂和空调用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第一通路,所述第一通路形成供所述致冷剂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和所述第一减压器之间流动的路径;和第二通路,所述第二通路形成供所述致冷剂在所述第一减压器和所述第二热交换器之间流动的路径。所述温度被调节单元配置成能够与流过所述第一通路的所述致冷剂进行热交换以及能够与流过所述第二通路的所述致冷剂进行热交换。上述热交换装置还可包括四通阀,所述四通阀在从所述压缩机到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致冷剂流和从所述压缩机到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致冷剂流之间切换。上述热交换装置还可包括:第三通路,所述第三通路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和所述第一减压器之间的致冷剂路径上与所述第一通路并行连接;和第一流量控制阀,所述第一流量控制阀调节流过所述第一通路的所述致冷剂的流量和流过所述第三通路的所述致冷剂的流量。上述热交换装置还可包括:第四通路,所述第四通路在所述第一减压器和所述第二热交换器之间的致冷剂路径上与所述第二通路并行连接;和第二流量控制阀,所述第二流量控制阀调节流过所述第二通路的所述致冷剂的流量和流过所述第四通路的所述致冷剂的流量。上述热交换装置还可包括第一开/闭阀和第二开/闭阀,所述第一开/闭阀开启和封闭所述第一通路,所述第二开/闭阀开启和封闭所述第二通路。所述第二开/闭阀可在所述第一开/闭阀打开时关闭,并且所述第二开/闭阀可在所述第一开/闭阀关闭时打开。上述热交换装置还可包括第二减压器,所述第二减压器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和所述温度被调节单元之间设置在所述第一通路中以便使所述致冷剂减压。上述热交换装置还可包括:第五通路,所述第五通路在形成所述第一通路的一部分并穿过所述温度被调节单元和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路径上与穿过所述第二减压器的路径并行连接;和第三开/闭阀,所述第三开/闭阀设置在所述第五通路中以便开启和封闭所述第五通路。利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装置,能够通过在致冷剂和温度被调节单元之间进行热交换而适当地调节温度被调节单元的温度。【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在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中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意义,在附图中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似的要素,并且其中:图1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热交换装置的构型的示意图;图2是示出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蒸气压缩式致冷循环的冷却运转期间的致冷剂状态的莫里尔图(焓熵图);图3A、3B、3C和3D是示出图1所示的流量控制阀的开度控制的示意图;图4是示出处于图1所示的四通阀已被切换的状态的热交换装置的示意图。图5是示出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蒸气压缩式致冷循环的加热运转期间的致冷剂状态的莫里尔图;图6是示出当图4所示的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温度被调节单元被加热时的热交换装置的不意图;图7是示出当温度被调节单元被加热时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蒸气压缩式致冷循环中使用的致冷剂的状态的莫里尔图;图8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热交换装置的构型的示意图;图9是示出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蒸气压缩式致冷循环的冷却运转期间的致冷剂状态的莫里尔图;图10是示出处于图9所示的四通阀已被切换的状态的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热交换装置的示意图。图11是示出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蒸气压缩式致冷循环的加热运转期间的致冷剂状态的莫里尔图;图12是示出当图10所示的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温度被调节单元被加热时的热交换装置的示意图;图13是示出当温度被调节单元被加热时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蒸气压缩式致冷循环中使用的致冷剂的状态的莫里尔图;图14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热交换装置的构型的示意图;图15是示出在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蒸气压缩式致冷循环的冷却运转期间的致冷剂状态的莫里尔图;图16是示出处于图14所示的四通阀已被切换的状态的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热交换装置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川上芳昭城岛悠树高桥荣三佐藤幸介内田和秀大野雄一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