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管路的固定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06602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23 08: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管路的固定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焊接端和螺接端,所述焊接端与车辆管路的外壁相适配,所述螺接端上设置有螺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车辆管路的固定支架能够使车辆管路更加稳定地固定,使车辆管路与车辆内其它部件之间保持安全间隙,避免产生干涉。(*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Fixed support for vehicle pipelin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ixing bracket of the pipeline of the vehicle, which comprises a bracket body, both ends of the bracket body are provided with a welding end and a screw connection end, the outer wall of the welding end and the pipeline of the vehicle is matched with the threaded connection end is provided with a screw. The fixed bracket of the vehicle pipeline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can make the vehicle pipe line more stably fixed, and the safety gap between the vehicle pipeline and other parts of the vehicle is kept, so as to avoid interfere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管路的固定支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固定支架,尤其涉及一种车辆管路的固定支架。
技术介绍
车辆内的管路众多,而且车辆管路周围通常会布置运动部件或高温部件,因此,如何保证车辆管路不与运动部件或高温部件产生干涉,即在车辆管路和运动部件或高温部件之间保持一个安全间隙成为车辆管路设计的重要内容。现有技术中车辆管路主要采用卡子或者管路自身走向固定在车身等其他零件上,这种通过卡子或者管路自身走向来控制管路与周围零件间隙的方式,在零件长期使用后容易造成卡子松脱、断裂,或者车辆管路走向偏移原来位置等问题,从而容易导致车辆管路与其他零件的干涉。例如,车辆发动机舱内的管路,发动机舱室空间有限,如果车辆管路没有保持在原有设计位置,车辆发动机舱内的管路很可能会与周围运动部件产生干涉而损坏,或因为接触高温部件而造成管路融化,直接影响车辆性能甚至车辆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管路的固定支架,该固定支架能够在车辆管路与其它部件之间保持一个安全间隙。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车辆管路的固定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焊接端和螺接端,所述焊接端与车辆管路的外壁相适配,所述螺接端上设置有螺孔。进一步地,所述支架本体上还设置有加强筋。进一步地,所述焊接端为与所述车辆管路外壁相适配的弧形焊接面。进一步地,所述焊接端与所述支架本体之间形成0° -180°的夹角。进一步地,所述螺接端与所述支架本体之间形成0° -180°的夹角。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支架由铁铸造而成。本技术提供的车辆管路的固定支架能够使车辆管路更加稳定地固定,使车辆管路与车辆内其它部件之间保持安全间隙,避免产生干涉。【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优选的车辆管路的固定支架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车辆管路的固定支架与发动机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车辆管路的固定支架包括支架本体1,所述支架本体I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焊接端2和螺接端3,所述焊接端2与待固定的车辆管路4焊接连接,所述螺接端3与车身等其他零件进行螺栓连接,所述支架本体的长度与所需要保持的安全间隙大小相同,从而实现将车辆管路4稳定地固定在车身等零件上,并且与车身等零件保持一个安全间隙,避免车辆管路与车辆零件间产生干涉,有助于提高车辆的使用性能及安全性能。本技术的固定支架优选地由铁铸造而成。当然,铁仅是制备固定支架的一种有序方式,本技术还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具有足够强度其它金属或者合金来制备固定支架,此处不再赘述。本技术的焊接端2与车辆管路4的外壁相适配,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焊接端2为与所述车辆管路4外壁相适配的弧形焊接面,从而在将固定支架焊在车辆管路4上时,焊接端2能够与车辆管路更加紧密的贴合,有助于提高焊接强度,提高焊接的稳定性。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所述弧形焊接面的角度愈大,所述焊接愈稳定,但是,对于圆形的车辆管路来讲,所述环形焊接面的角度不能超过180°,否则无法将车辆管路4安装在所述弧形焊接面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注意的是,所述焊接端2的形状仅是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还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能够用于与管路焊接连接的其它形状的焊接端,此处不再赘述。本技术的螺接端3优选地为平面状螺接端,当然,所述螺接端3还可以为与所述车身等零件的表面相适配的任何形状,从而便于螺接端3与车身等零件的紧密贴合。本技术的螺接端3上设置有螺孔5,当螺接端3与车身等零件紧密贴合后,所述螺接端3通过螺栓与车身等零件进行螺接固定,考虑到常规的螺栓尺寸,本实施例的螺孔5的内径优选地为8.5_,本技术也可以在螺接端3上开设其它标准尺寸的螺孔。本技术的螺接端3上开设的螺孔5的数量不做具体限制,只要螺接的强度能够满足实验性要求即可,本技术可以根据实际管路负重及空间限制螺孔5数量,所述螺接端3上开设的螺孔5数量愈多,螺接效果愈稳定,但是在能够满足螺接强度要求的前提下,本技术尽可能地降低螺孔5数量,从而减少零件数量,方便操作人员的安装,更有助于满足车辆轻量化的设计要求。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焊接端2与所述支架本体I之间形成0° -180°的夹角,所述螺接端3与所述支架本体I之间形成0° -180°的夹角,本技术可以根据具体的安装空间限制来调整焊接端2螺接端3与支架本体I所形成的夹角,从而保证车辆管路4与车身等零件间保持一定的安全间隙,避免产生干涉。为了增加固定支架的稳定性,提高固定支架的支撑强度,保持安全间隙,本技术还在所述支架本体I上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沿着所述支架本体的轴向方向设置,并且优选地延伸至支架本体I与焊接端2、螺接端3的弯折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注意的是,所述加强筋仅是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还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能够增强连接支撑强度的其它方式,例如采用具有更高支撑强度的材料来制备固定支架。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在发动机舱内管路和发动机之间设置了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的焊接端2为与管路外壁相适配的半圆形弧面,所述半圆形弧面夹持并焊接在所述车辆管路的外壁上,所述螺接端3上的螺孔5与发动机上顶部的安装孔相对,从而便于将固定支架螺接在所述发动机上,本实施例通过支架本体I的长度来调整发动机顶部与车辆管路4之间的间隙大小,并且在所述支架本体I与发动机相接的一侧设置翻边结构,所述翻边结构与所述发动机顶部的凸起结构相卡合,从而使固定支架更加稳定地固定在发动机上。除了上述发动机舱内管路的固定支架外,本技术所提供的车辆管路的固定支架可以应用到车辆其它部位管路的固定,所述固定支架根据车辆管路所在位置的空间大小,管路的不同形状制备不同尺寸和形状的支架。当然,如果待固定的车辆管路周边的零件已经设置有支架,如果该已有支架所在空间位置合适,本技术也可以在已有支架上设置螺接部和焊接部,从而将所述车辆管路焊接到该已有支架上,共享已有支架,从而进一步地降低成本。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管路的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焊接端和螺接端,所述焊接端与车辆管路的外壁相适配,所述螺接端上设置有螺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管路的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焊接端和螺接端,所述焊接端与车辆管路的外壁相适配,所述螺接端上设置有螺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管路的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上还设置有加强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管路的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端为与所述车辆管路外壁相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伟郭旭东石景奇石宝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