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液型粘合剂组合物及再剥离性粘合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00793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23 05:19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乳液型粘合剂组合物和使用所述粘合剂组合物的再剥离性粘合片,所述乳液型粘合剂组合物的特征在于,含有使含有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丁酯和烯键式不饱和羧酸的单官能团单体混合物与多官能团单体进行乳液聚合而得的丙烯酸类共聚物(A)和增粘树脂(B),其中,丙烯酸2-乙基己酯与丙烯酸丁酯的质量比(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丁酯)为0.6~2.5,上述增粘树脂(B)的软化点为130~180℃。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提供即使对粗糙面也具有高粘合力,并且具有足够内聚力的粘合剂组合物,和使用所述粘合剂组合物的再剥离性粘合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乳液型粘合剂组合物及再剥离性粘合片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制备轮胎的标示标签等时适合使用的乳液型粘合剂组合物和使用该粘合剂组合物的再剥离性粘合片。
技术介绍
商品标示标签为传递商品名或其它信息而被粘贴于商品等。以往,作为这样的商品标不标签,广泛利用在基底上具有粘合剂层等的粘合片。对于这样的粘合片,要求具有在商品流通时有高的粘合力,但最终可较容易地剥离,不产生残胶的特性。因此,在要求这些特性的粘合片中,迄今为止对构成粘合片的粘合剂或粘接剂等进行了各种研究。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由特定的丙烯酸类乳液聚合物、阴离子乳化剂和非离子乳化剂构成的压敏型粘接剂组合物,记载该组合物显示优异的粘接性和可去除性。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含有在阴离子型反应性乳化剂的存在下使特定的丙烯酸酯、丙烯腈和α,不饱和羧酸进行乳液聚合而得的丙烯酸乳液的丙烯酸乳液型压敏型粘接剂,记载该粘接剂难以在被粘物上产生残胶。这样,虽然目前也可实现粘合剂或粘合片的性能的提高,但由于被粘物的种类,一般的粘合片均存在粘合力不足的情况。例如,轮胎的标示标签记载有制造商名称、商标名称、尺寸等,粘贴于轮胎的胎面,但由于轮胎的胎面有非常大的凹凸,而且轮胎的胎面存在因在轮胎成型时使用的模具的排气口而形成的称为“毛刺”的须状突起物,所以粘接面积相当小。由于这种轮胎特有的形状大幅降低粘合片的粘合力,所以在将使用上述文献中记载的粘接剂的粘合片粘贴于轮胎的胎面时,存在粘合力不足而易剥离的问题。以往,在轮胎粘贴用粘合片中,多使用橡胶溶剂类粘合剂。但是,使用橡胶溶剂类粘合剂的粘合片因多使用有机溶剂而存在对环境造成负担的问题。另外,由于为提高对轮胎的粘合力而大量使用粘合剂,降低粘合剂层的内聚力,所以也存在剥离后残胶的问题。此外,在对粘合片实施标签加工时,也存在粘合剂附着于切割机的切削刀或印刷机的导槽等,污染粘合片等的问题。这种污染问题虽然可通过将全面涂布方法替换为部分涂布方法(部分涂布而使粘合剂不存在于预定切断部位的方法)来解决,但此时生产效率将大幅降低。另外,近年来也提出了使用代替橡胶溶剂类粘合剂的新的粘合剂的轮胎粘贴用粘合片。例如,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具有在特定的丙烯酸类树脂中掺混液态增粘树脂交联而成的粘合剂层的粘合片。但是,此粘合片亦为提高粘合剂层相对于粗糙面的粘合力而降低内聚力,具有残胶的问题。先前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7156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11961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0-31961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为提高对如轮胎胎面之类的粗糙面的粘合力,可考虑如专利文献3所述降低粘合剂层的内聚力的方法。但是,这样的粘合片易引起剥离后的残胶问题或制备时的污染问题。因此,需要不降低粘合剂层的内聚力而对粗糙面也具有高粘合力的粘合片或可形成这样的粘合片的粘合剂层的粘合剂组合物。本专利技术鉴于这样的实际情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对粗糙面也具有高粘合力,并且具有足够内聚力的粘合剂组合物,和使用该粘合剂组合物的再剥离性粘合片。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专利技术人为解决上述课题而深入研究的结果发现,含有使单官能团单体混合物与多官能团单体进行乳液聚合而得的丙烯酸类共聚物(A)和具有特定范围内的软化点的增粘树脂(B)的乳液型粘合剂组合物对粗糙面具有高粘合力,并且具有足够内聚力,所述单官能团单体混合物含有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丁酯和烯键式不饱和羧酸,丙烯酸2-乙基己酯与丙烯酸丁酯的质量比在特定范围内,从而完成本专利技术。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I方面,提供下列(1(6)的乳液型粘合剂组合物。(I)乳液型粘合剂组合物,所述乳液型粘合剂组合物含有使含有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丁酯和烯键式不饱和羧酸的单官能团单体混合物与多官能团单体进行乳液聚合而得的丙烯酸类共聚物(A)和增粘树脂(B),其特征在于,丙烯酸2-乙基己酯与丙烯酸丁酯的质量比(丙烯酸2-乙基己酯的含量/丙烯酸丁酯的含量)为0.6~2.5,上述增粘树脂(B)的软化点为130-l80°C。(2) (I)中记载的乳液型粘合剂组合物,其中,丙烯酸2-乙基己酯与丙烯酸丁酯的质量比(丙烯酸2-乙基己酯含量/丙烯酸丁酯含量)为1.6^1.9。(3) (I)中记载的乳液型粘合剂组合物,其中,相对于含有单官能团单体混合物和多官能团单体的全部单体混合物,上述多官能团单体的含量为0.01-2质量%。(4)⑴中记载的乳液型粘合剂组合物,其中,增粘树脂⑶为软化点为140-160的树脂。(5) (I)中记载的乳液型粘合剂组合物,其中,增粘树脂(B)为松香类树脂。(6) (I)中记载的乳液型粘合剂组合物,所述乳液型粘合剂组合物进一步含有萜类树脂。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2方面,提供下列(7)~(9)的再剥离性粘合片。(7)再剥离性粘合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再剥离性粘合片为具有基底和粘合剂层的再剥离性粘合片,其中,上述粘合剂层使用(1(6)的任一项中记载的乳液型粘合剂组合物得到。(8) (7)中记载的再剥离性粘合片,所述再剥离性粘合片为轮胎粘贴用再剥离性粘合片。(9) (7)中记载的再剥离性粘合片,所述再剥离性粘合片为轮胎的胎面部粘贴用再剥离性粘合片。专利技术的效果 使用本专利技术的乳液型粘合剂组合物的再剥离性粘合片由于对粗糙面也具有高粘合力,所以也可用于如轮胎之类的具有难以粘合的粗糙面的被粘物。本专利技术的再剥离性粘合片具有使用本专利技术的粘合剂组合物得到的粘合剂层。由于使用本专利技术的粘合剂组合物得到的粘合剂层具有足够的内聚力,所以本专利技术的再剥离性粘合片在剥离后难以产生残胶。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再剥离性粘合片,在标签加工时不存在粘合剂组合物附着于切割机的切削刀或印刷机的导槽等,污染粘合片等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示出在实施例(溢出试验)中使用的试验片形状的图。实施专利技术的最佳方式 以下将本专利技术分成I)乳液型粘合剂组合物和2)再剥离性粘合片进行说明。需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存在将“可形成具有高粘合力的粘合剂层的粘合剂组合物”省略记载为“具有高粘合力的粘接剂组合物”,将“可形成具有高内聚力的粘合剂层的粘合剂组合物”省略记载为“具有高内聚力的粘接剂组合物”的情况。另外,对于其它特性,也存在同样省略记载的情况。I)乳液型粘合剂组合物 本专利技术的乳液型粘合剂组合物的特征在于,所述乳液型粘合剂组合物为含有使含有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丁酯和烯 键式不饱和羧酸的单官能团单体混合物与多官能团单体进行乳液聚合而得的丙烯酸类共聚物(A)和增粘树脂(B)的乳液型粘合剂组合物,其中,丙烯酸2-乙基己酯与丙烯酸丁酯的质量比(丙烯酸2-乙基己酯的含量/丙烯酸丁酯的含量)为0.6~2.5,上述增粘树脂(B)的软化点为13(Tl80°C。本专利技术的乳液型粘合剂组合物为将丙烯酸类共聚物(A)和增粘树脂(B)分散于下述水性溶剂中而成的液相分散体。[丙烯酸类共聚物(A)] 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丙烯酸类共聚物(A)为使含有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丁酯和烯键式不饱和羧酸的单官能团单体混合物与多官能团单体进行乳液聚合而得的丙烯酸类共聚物。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丙烯酸类共聚物(A)为并用丙烯酸2-乙基己酯和丙烯酸丁酯得到的丙烯酸类共聚物,含有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乳液型粘合剂组合物,所述乳液型粘合剂组合物含有使含有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丁酯和烯键式不饱和羧酸的单官能团单体混合物与多官能团单体进行乳液聚合而得的丙烯酸类共聚物(A)和增粘树脂(B),其特征在于,丙烯酸2?乙基己酯与丙烯酸丁酯的质量比(丙烯酸2?乙基己酯的含量/丙烯酸丁酯的含量)为0.6~2.5,上述增粘树脂(B)的软化点为130~180℃。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03.30 JP 2011-0742251.乳液型粘合剂组合物,所述乳液型粘合剂组合物含有使含有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丁酯和烯键式不饱和羧酸的单官能团单体混合物与多官能团单体进行乳液聚合而得的丙烯酸类共聚物(A)和增粘树脂(B),其特征在于, 丙烯酸2-乙基己酯与丙烯酸丁酯的质量比(丙烯酸2-乙基己酯的含量/丙烯酸丁酯的含量)为0.6^2.5, 上述增粘树脂(B)的软化点为13(Tl80°C。2.权利要求1的乳液型粘合剂组合物,其中, 丙烯酸2-乙基己酯与丙烯酸丁酯的质量比(丙烯酸2-乙基己酯含量/丙烯酸丁酯含量)为1.6~1.9。3.权利要求1的乳液型粘合剂组合物,其中, 相对于含有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岸正宪池田文德
申请(专利权)人:琳得科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