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重庆大学专利>正文

叠加横向旋转静磁场的电磁悬浮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9598912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23 03:5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叠加横向旋转静磁场的电磁悬浮系统,属于电磁悬浮技术领域,其特点在于:锥形反绕线圈2与高频电源1相连并伸入真空腔体6,高频电源1向锥形反绕线圈2输入一个高频交变电流,交变电流在其周围产生交变磁场,对放入锥形反绕线圈中的金属物料,由于电磁感应作用,会在表面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与原交变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电磁力,在适当的磁场空间配置的条件下,使电磁力和重力平衡,实现电磁悬浮;旋转机构4带动U型磁轭3旋转,旋转的U型磁轭对锥形反绕线圈所在空间(也就是悬浮物体所在空间)叠加了一个横向的旋转静磁场,使熔化后的悬浮物内部对流减弱,外部旋转减小,从而获得稳定的电磁悬浮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的叠加横向旋转静磁场的电磁悬浮系统,属于电磁悬浮
,其特点在于:锥形反绕线圈2与高频电源1相连并伸入真空腔体6,高频电源1向锥形反绕线圈2输入一个高频交变电流,交变电流在其周围产生交变磁场,对放入锥形反绕线圈中的金属物料,由于电磁感应作用,会在表面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与原交变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电磁力,在适当的磁场空间配置的条件下,使电磁力和重力平衡,实现电磁悬浮;旋转机构4带动U型磁轭3旋转,旋转的U型磁轭对锥形反绕线圈所在空间(也就是悬浮物体所在空间)叠加了一个横向的旋转静磁场,使熔化后的悬浮物内部对流减弱,外部旋转减小,从而获得稳定的电磁悬浮状态。【专利说明】叠加横向旋转静磁场的电磁悬浮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叠加横向旋转静磁场的电磁悬浮系统,属于电磁悬浮

技术介绍
在地面环境中,常规的熔炼金属或非金属材料都离不开坩埚,但对于化学活性强的高熔点金属T1、Zr、Mo等却很难选择合适的坩埚材料。另外,高纯材料的制备、研究材料在液态下与气体的反应动力学、精确测量材料热物性参数以及研究熔融金属的均质成核过程都需要消除坩埚材料的影响,这就需要一种能使物料在固态和液态都能悬浮的技术,电磁悬浮技术就能满足以上要求。电磁悬浮技术的原理是通过高频电源向线圈输入高频交变电流,交变电流在其周围产生交变磁场,对放入线圈中的金属物料,由于电磁感应作用,会在表面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反过来又与原交变磁场相互作用,使其受到电磁力,在适当的磁场空间配置的条件下,通过调整电源输出,使之达到电磁力与重力相平衡;同时,悬浮物表面的感应电流产生的焦耳热使其自身熔化,熔化后的金属依然保持一定形状,悬浮在空中,从而实现金属在固态和液态的悬浮。然而,在电磁悬浮中,交变电磁场使熔融悬浮物内部产生强烈的对流,流速往往达到10-40cm/s左右,流动多为瑞流,并且熔体伴随着快速旋转,物料的悬浮状态极不稳定,在利用电磁悬浮技术测量材料热物性参数时,由于对流的影响使得测量结果严重失真。获取稳定的电磁悬浮状态一直是电磁悬浮技术需要攻克的难题,目前世界各国许多科研机构通过超导线圈叠加竖直方向的静磁场来抑制其内部对流、减弱旋转,但这一做法有以下几个缺陷:一、超导设备通孔需与悬浮线圈同轴,而悬浮线圈的轴线只能是竖直方向,因此,只能叠加竖直方向的静磁场,只能抑制水平方向的对流。二、需要叠加的静磁场强度过大,磁场强度往往要达到2特斯拉以上才可获得基本稳定的悬浮状态。三、设备复杂且价格昂贵,设备费用高达近千万元人民币,国内目前还没有这样的设备。因此,急需先进可行的技术专利技术既能有效抑制悬浮熔体内部对流和减小外部旋转,又能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叠加横向旋转静磁场的电磁悬浮系统。本专利技术的叠加横向旋转静磁场的电磁悬浮系统,用一个旋转的U形磁轭对悬浮线圈所在空间(也就是悬浮物体所在空间),叠加了一个横向的旋转静磁场,静磁场与悬浮物体中的感应电流相互作用,使熔化后的悬浮物内部对流减弱,外部旋转减小,从而获得稳定的电磁悬浮状态。 本专利技术的叠加横向旋转静磁场的电磁悬浮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在悬浮物所在的空间叠加了一个横向的旋转静磁场,由于磁场方向在水平面内不断变化,对熔融悬浮物内部各方向的对流都具有抑制作用,从而大大减小了熔融悬浮物的内部对流和外部旋转,悬浮系统更加稳定。2、本专利技术中的静磁场使用磁轭提供,相比复杂昂贵的超导设备,具有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制造、价格合理的优势,具有很强的市场推广潜力。3、本专利技术只需要提供相对很小的静磁场,磁场强度达到0.5特斯拉就能使悬浮达到非常稳定的状态。【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如附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主要由高频电源1、锥形反绕线圈2、U型磁轭3、旋转机构4、物料升降托盘5、真空腔体6、照明电极7、观察窗口 8组成。其特征在于:U型磁轭3在底部旋转机构4的带动下实现旋转;U型磁轭3底部开有一个中心圆孔,锥形反绕线圈2与此圆孔同轴,物料升降托盘5可以通过此圆孔将悬浮物放入锥形反绕线圈2中的合适位置;旋转的U型磁轭3对其U型空间提供一个旋转的静磁场。电磁悬浮部分由高频电源I和锥形反绕线圈2组成,锥形反绕线圈2与高频电源I相连,并伸入真空腔体,放置在加有旋转静磁场的U型空间中。真空泵对真空腔体6内部抽真空,以防止悬浮物在高温下与空气接触氧化。同时向真空腔体6内通入氦气,以调节悬浮物体的温度。【具体实施方式】1、打开真空腔体上盖,将物料升降托盘5升至锥形反绕线圈2中的合适位置,将悬浮物料放入物料升降托盘5中。2、关闭真空腔体上盖,启动抽真空泵,将真空腔体中的气压抽至5Pa,关闭真空泵。3、打开惰性气体充气阀门9,充气至大气压,之后以lL/min的流量冲入并由出气阀排除,维持真空腔体6内气压为大气压。4、启动循环水泵,确保各回水正常。5、启动高频电源1,调节功率输出旋钮至悬浮物体脱离物料升降托盘5,撤出物料升降托盘5。6、启动旋转机构4,使U型磁轭3实现旋转。至此,稳定的电磁悬浮状态就获得了。【权利要求】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叠加横向旋转静磁场的电磁悬浮系统,它主要由高频电源1、锥形反绕线圈2、U型磁轭3、旋转机构4、物料升降托盘5、真空腔体6、照明电极7、观察窗口 8等组成;其特征在于:锥形反绕线圈2与高频电源I相连并伸入圆柱形真空腔体6中,顶部设有一个观察窗口 8,侧面布置抽真空阀门和惰性气体进气阀门各一个,U型磁轭3固定在穿过真空腔体6底部的导杆上,U型磁轭3在底部旋转机构4的带动下实现旋转;U型磁轭3底部开有一个中心圆孔,锥形反绕线圈2与此圆孔同轴,物料升降托盘5可以通过此圆孔将悬浮物放入锥形反绕线圈2中的合适位置;旋转的U型磁轭3对其U型空间提供一个旋转的静磁场;电磁悬浮部分由高频电源I向锥形反绕线圈2通以高频交变电流实现;锥形反绕线圈2放置在这个加有旋转静磁场的U型空间中;真空泵对真空腔体6内抽真空,以防止悬浮物在高温下与空气接触而氧化,同时向真空腔体内通入氦气,以调节悬浮物的温度。2.权利说明I中的叠加横向旋转静磁场的电磁悬浮系统,其特点在于:在锥型反绕线圈所在空间(也就是悬浮物体所在空间),叠加了一个横向旋转静磁场,使熔化后的悬浮物内部对流减弱,外部旋转减小,从而获得稳定的电磁悬浮状态。【文档编号】H02N15/00GK103532443SQ201310524758【公开日】2014年1月2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29日 【专利技术者】石万元, 宋其晖, 冯林 申请人:重庆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叠加横向旋转静磁场的电磁悬浮系统,它主要由高频电源1、锥形反绕线圈2、U型磁轭3、旋转机构4、物料升降托盘5、真空腔体6、照明电极7、观察窗口8等组成;其特征在于:锥形反绕线圈2与高频电源1相连并伸入圆柱形真空腔体6中,顶部设有一个观察窗口8,侧面布置抽真空阀门和惰性气体进气阀门各一个,U型磁轭3固定在穿过真空腔体6底部的导杆上,U型磁轭3在底部旋转机构4的带动下实现旋转;U型磁轭3底部开有一个中心圆孔,锥形反绕线圈2与此圆孔同轴,物料升降托盘5可以通过此圆孔将悬浮物放入锥形反绕线圈2中的合适位置;旋转的U型磁轭3对其U型空间提供一个旋转的静磁场;电磁悬浮部分由高频电源1向锥形反绕线圈2通以高频交变电流实现;锥形反绕线圈2放置在这个加有旋转静磁场的U型空间中;真空泵对真空腔体6内抽真空,以防止悬浮物在高温下与空气接触而氧化,同时向真空腔体内通入氦气,以调节悬浮物的温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万元宋其晖冯林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