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邬方成专利>正文

一种利用山核桃生产加工废弃物制作金针菇栽培料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590647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22 22:06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金针菇栽培料,其特征在于以山核桃树枝屑、蒲壳屑、果壳屑为主要原料,辅以玉米芯、甘蔗渣、麸皮、大豆粉、轻质碳酸钙等辅料,栽培料的含水量为63%-65%。本发明专利技术内容还包括该栽培料的制作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一是山核桃树枝屑、蒲壳屑、果壳屑,经过日光暴晒、二次发酵或堆积陈化处理,既降解了有毒抑菌物,又使木质素、纤维素等大分子物质分解为有利于金针菇菌丝吸收的简单物质,促进了金针菇菌丝的生长;二是栽培料配比合理,菌料透气性好、保水性强,金针菇出菇整齐,产量高,其生物学效率达110.8%-121.3%;三是不仅为山核桃树枝、蒲壳、果壳的无害化处理提供了一个解决办法,还为金针菇栽培找到了一种新的基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为一种金针菇栽培料,其特征在于以山核桃树枝屑、蒲壳屑、果壳屑为主要原料,辅以玉米芯、甘蔗渣、麸皮、大豆粉、轻质碳酸钙等辅料,栽培料的含水量为63%-65%。本
技术实现思路
还包括该栽培料的制作方法。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一是山核桃树枝屑、蒲壳屑、果壳屑,经过日光暴晒、二次发酵或堆积陈化处理,既降解了有毒抑菌物,又使木质素、纤维素等大分子物质分解为有利于金针菇菌丝吸收的简单物质,促进了金针菇菌丝的生长;二是栽培料配比合理,菌料透气性好、保水性强,金针菇出菇整齐,产量高,其生物学效率达110.8%-121.3%;三是不仅为山核桃树枝、蒲壳、果壳的无害化处理提供了一个解决办法,还为金针菇栽培找到了一种新的基质。【专利说明】—种利用山核桃生产加工废弃物制作金针菇栽培料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利用山核桃生产加工废弃物制作金针菇栽培料,包括栽培料的配伍,及该栽培料的制作方法,属于食用菌栽培

技术介绍
金针菇又名冬菇,因其菌柄形状和色泽极象金针菜,故称金针菇。金针菇滑嫩味美、营养丰富,含有18种氨基酸,氨基酸总含量高达20.9%,其中,44.5%又为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明显高于一般菇类;由于赖氨酸和精氨酸含量也比较高,因此,经常食用金针菇对儿童脑细胞的发育也十分有利。金针菇属弱木腐生真菌,具有分解木质素、纤维素的能力,所以一直来,菇农都是以木屑和棉籽壳作为栽培原料。但如今,“菌-林”矛盾日益突出,棉籽壳的价格持续上涨,因此各生产单位都十分重视对价廉物美的替代原料的物色。山核桃树属胡桃科山核桃属,是一种木本油料树种,其果子山核桃为世界性干果,全世界共有18个种,3个亚种。山核桃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至今有500多年,主要分布于浙、皖两省交界的天目山区周围,地处北纬29° -31°,东经118° -120°,总种植面积约8.67万hm2,年产量2万余吨。在山核桃生产及加工过程中,会产生三类废弃物。一是整形修剪后产生的树枝。我国山核桃种植面积大,每年从山核桃园修剪落下的枝条数量巨大,然而,这些枝条并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大部分被用作薪柴;二是山核桃蒲壳(由外果皮与中果皮构成)。山核桃鲜果采收下来,外面的一层蒲壳经机器剥离后被废弃,而每产出I斤山核桃干籽,就会有至少4斤的蒲壳。这些蒲壳,数量很大,有一部分被脱壳还林(毕竟山核桃产在山区,不少山高路陡的地区要做到大量还林很难实行),而不还林的话,靠烧炭自用或当生物农药,用量也实在很有限,因此大量的山核桃蒲壳被随意丢弃或焚烧;三是山核桃果壳,即山核桃内果皮,是木质化石细胞层形成的硬壳。过去山核桃作为干果销售,其果壳难以回收利用,而现在许多山核桃被深加工利用,为此所产生的山核桃果壳大量而集中,这些果壳大部分企业将其作为废弃物进行处理,既增加生产成本,又污染环境。山核桃树枝,木材组织紧密,单位体积内木质素含量高;山核桃蒲壳含有较高的营养物质,据测定,晒干的蒲壳含有木质素约43 %,纤维素约17 %,氮0.56%,磷0.339%,钾0.797%;果壳含有纤维素、木质素等成分,其中木质素含量约52%、纤维素约11%。以上这些组分,能为金针菇生长发育提供必需的碳源。但由于这三类废弃物还含有生物碱及多酚类等物质,这些物质会抑制金针菇菌丝的生长,因此欲利用山核桃树枝、蒲壳、果壳栽培金针菇,关键是要使这些抑菌物质得以分解及挥发。在食用菌主要栽培原料(棉籽壳、木屑)日趋短缺的今天,若把山核桃树枝、蒲壳、果壳这些废木质资源替代林料栽培金针菇,不仅是一项食用菌生产的降本举措,而且还是一项循环农业及环保事业举措。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有如下二方面内容:1、一种以山核桃树枝、蒲壳、果壳为主要原料的金针燕栽培料配伍2、栽培料的制作方法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金针菇栽培料配伍,有如下组分及质量配比:山核桃树枝屑8% _12%,蒲壳屑9% -15%,果壳屑25% -35%,玉米芯15%,甘蔗渣15%,麸皮12%,大豆粉5%,轻质碳酸钙I %,都为干物质的质量,配比之和为100%。山核桃树枝屑:晒干、粉碎成粒径2mm-3_的颗粒,然后将其置室外自然堆放(堆料场地应中间略高、四周稍低,并有水沟,不积水),料堆高1.5m-2m,宽3m_5m,长不限。堆料时,应边堆边洒水,让料充分湿透,平时保持料堆湿润(木屑粒含水量达到饱和),且料堆四周经常有水流出。在堆积发酵过程中,每2个月翻堆一次,共翻堆4次,时间持续一年,发酵结束后,将料充分晒干,收藏备用。蒲壳屑:晒干、粉碎成粒径的颗粒,然后将其置室外自然堆放(堆料场地应中间略高、四周稍低,并有水沟,不积水),料堆高2m-3m,宽5m_10m,长不限。堆料时,应边堆边洒水,让料充分湿透,平时保持料堆湿润(蒲壳屑含水量达到饱和),且料堆四周经常有水流出。在堆积发酵过程中,每20d翻堆一次,共翻堆4次,时间持续三个月,发酵结束后,将料充分晒干,收藏备用。果壳屑:晒干、粉碎成粒径3_-5_的颗粒,堆放在通风干燥处,陈化一年。玉米芯:经晒干、粉碎成粒径的颗粒,备用。甘蔗渣:甘蔗榨糖之后剩下的废渣,干燥后呈白色或黄白色,有糖的芳香味。带皮的粗渣须粉碎成粒径的颗粒。甘蔗渣的主要成分为约50%的纤维素,30%的半纤维素,15%的木质素以及少许灰分、粗蛋白和可溶性糖。麸皮:小麦在加工面粉过程中所分离的麦皮层。麸皮含有丰富的酶系、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矿物质等。大豆粉:大豆经干燥、粉碎而成。轻质碳酸钙:提供钙质、稳定酸碱度。栽培料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①晒料:在拌料前将原料暴晒ld_2d,利用紫外线杀死原料中部分杂菌,同时使抑菌物质分解挥发;②预湿:先将山核桃树枝屑、蒲壳屑、果壳屑在干燥状态下翻拌均匀,尔后用水预湿(充分湿透);③堆置发酵:将湿料堆成高1.0m-1.2m,宽2m_3m,长度不限的梯形堆,每堆的栽培料控制在干重300kg-500kg,做好堆后,将四周轻拍,再用直径10cm-15cm的木棒在堆上插一些竖直气孔,直通堆底,气孔密度为I个/m3,最后盖上草苫让其自然发酵;④翻堆:当料温达到60°C后,保持24h,然后进行翻堆,且以后每天翻堆一次,最后一次翻堆时加入玉米芯、甘蔗渣、麸皮、大豆粉、轻质碳酸钙等辅料,并视堆料的含水量补充水分,共翻堆4-5次,时间持续6d-7d,终止发酵时,培养料的含水量为63% -65% ;⑤装瓶、打植菌孔:将栽培料装入1100ml X 78mm的聚丙烯塑料瓶,装湿料重720g-750g,打上植菌孔,植菌孔孔径为16mm,然后盖上带透气海绵的瓶盖;⑥灭菌、冷却:将栽培料进行高压灭菌,先在10(TC下灭菌lh,然后升至121°C灭菌1.5h,灭菌后自然冷却至25°C以下。栽培料在接入菌种后,培养温度控制在18°C -20°C,湿度控制在60% _75%,经过25d-27d的培养,菌丝长满瓶,即可进入出菇管理。本专利技术以山核桃树枝屑、蒲壳屑、果壳屑为主要原料,辅以玉米芯、甘蔗渣、麸皮、大豆粉、轻质碳酸钙等辅料,制作金针菇栽培料。其优点在于:一是山核桃树枝屑、蒲壳屑、果壳屑,经过日光暴晒、二次发酵或堆积陈化处理,既降解了有毒抑菌物,又使木质素、纤维素等大分子物质分解为有利于金针菇菌丝吸收的简单物质,促进了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金针菇栽培料,其特征在于含有如下组分及质量配比:山核桃树枝屑8%?12%,蒲壳屑9%?15%,果壳屑25%?35%,玉米芯15%,甘蔗渣15%,麸皮12%,大豆粉5%,轻质碳酸钙1%,都为干物质的质量,配比之和为10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邬方成
申请(专利权)人:邬方成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