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纹图案的加工方法、其加工装置和轧纹板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59032 阅读:2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轧纹图案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采用形成轧纹图案用的滚筒对热塑性树脂板进行轧纹图案的模型转印工序、通过有镜面的上光装置在上述热塑性树脂板的模型转印面的背面进行上光的工序、在低于模型转印温度的温度下将上述热塑性树脂板从上述形成轧纹图案用的滚筒上剥离的工序。上述形成轧纹图案用的滚筒设置有具有形成轧纹图案的表面的滚筒本体和在该滚筒本体的两侧分别安装的密封圈,在上述滚筒本体和各自的密封圈上,形成用于冷却的载热介质从一端的密封圈通过滚筒本体流动到另一端的密封圈的流路。(*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轧纹图案的加工方法、其加工装置和轧纹板,例如可用于反射镜、棱镜片、佛瑞奈凸透镜等用于光学的精密轧纹板的制造中。近年来,在热塑性树脂板表面上进行微型棱镜加工的递归反射性板(塑料制反射板)已用于反射板领域、服饰领域和建筑领域。作为这些递归反射性板,在美国认可的是玻璃珠型的和立方棱镜(立方体棱镜)型的。一般说来,玻璃珠型的具有优良的近距离可视性,立方棱镜型的具有优良的远距离可视性和由光反射产生的光亮度。在上述立方棱镜型的递归反射性板的制造中,在热塑性树脂板上必需正确转印形成轧纹图案用的模的轧纹图案。为此,特别是热塑性树脂板对形成轧纹图案用的模施以适当的压力,而且重要的是将这种加压状态保持给定的时间。过去,作为按照这些必要条件的递归反射性板的制造方法,提议的是例如连续加压法(特公昭60-56103号公报)和皮带法(特公平5-17023号公报)、滚筒法(与特公平3-43051号公报的第9个图有关的实施例)。上述连续加压法是对于在皮带上叠加连续供给的固相板材料,通过具有加热和冷却机能的多种加压手段,依次接触形成轧纹图案用的模,使模型转印到板上的制造方法。上述皮带法是一种将有轧纹图案模型的皮带和热塑性树脂板,由一对滚轴相夹加压使模型转印到板上的制造方法。上述滚筒法是一种使用在外周面上形成轧纹图案的滚筒、将模型转印到板上的制造方法。但是,就上述连续加压法而言,生产速度缓慢、而且装置复杂且庞大。就上述皮带法而言,由于皮带本身具有轧纹图案,装置庞大而且作为模型的皮带的耐用性出现问题。就上述滚筒法而言,具有生产速度快、耐用性良好的特点。但是,由于不能够有效地进行使转印模型时板呈高温、同时模型转印了的板从滚筒上剥离时呈低温的操作,存在模型再现性和剥离性的问题。就是说,只要不具有在滚筒模型转印侧的部分和滚筒剥离板的部分能够形成大温差的结构,结果就无法获得良好的模型再现性和剥离性。而且,由以往制造方法得到的递归反射性板,其反射性能必定是不够的。本专利技术的轧纹图案加工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使用形成轧纹图案用的滚筒对热塑性树脂板进行轧纹图案的模型转印的工序、在上述热塑性树脂板模型转印面的背面上通过具有镜面构件的上光装置进行上光(光泽化)的工序、采用比模型转印温度低的温度将上述热塑性树脂板从上述形成轧纹图案用的滚筒上剥离的工序。上述模型转印时的温度是根据所用的树脂种类、模型转印之前的上述热塑性树脂板的温度等而定的,理想情况是高于热塑性树脂的闪烁(ビカット)软化点。所谓闪烁软化点,是热塑性树脂的软化温度、其测定方法根据JIS K7206的规定。比上述模型转印温度低的温度可随意设定,根据压力和树脂种类可以是例如高于10℃,理想情况是高于20℃。如果低于10℃,会因为剥离时冷却不足而得不到良好的转印状态。对上限没有特别的限定,但理想情况是例如低于150℃。如果高于150℃,就使滚筒耐用性变差、同时生产速度缓慢导致成本升高。通过上述上光装置在对热塑性树脂板上光的时候,表面的压力高于例如0.01MPa。未达到0.01MPa就有光泽度不均匀的危险。在上述热塑性树脂板上,包括只有厚度相对不同的热塑性树脂薄膜的情况。本专利技术的轧纹图案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对热塑性树脂板进行轧纹图案的模型转印的形成轧纹图案用的滚筒、在上述热塑性树脂板的模型转印面的背面上上光的具有镜面构件的上光装置、将从上述形成轧纹图案用的滚筒上剥离的上述热塑性树脂板冷却到比模型转印温度低的温度的冷却装置。在本专利技术的轧纹图案加工装置中,上述形成轧纹图案用的滚筒设置有具有轧纹图案形成面的滚筒本体、分别安装在该滚筒本体两侧的密封圈,并且最好在上述滚筒本体和各自的密封圈上,形成用于冷却的载热介质从一端的密封圈通过滚筒本体到另一端的密封圈流动的流路。上述载热介质可任意采用水、硅油、用于调节温度的油等。根据本专利技术,使冷却用介质的流路沿着需要冷却滚筒本体的部分,并通过温度适当的载热介质通过该流路,以便使从上述形成轧纹图案用的滚筒上剥离上述热塑性树脂板时的温度可以比模型转印的温度低。就是说这些用于冷却的载热介质的流路构成了冷却装置。而且,由于一定温度的载热介质连续地由一端的密封圈通过滚筒本体流过另一端的密封圈,就可能精确地对该滚筒本体的全部冷却部分进行温度控制。上述滚筒本体的流路可以沿着该滚筒本体外周面的旁边形成多个贯通孔。上述贯通孔的直径大小和贯通孔的数目是任意的,只要设定为由在这些贯通孔中流动的载热介质对于需要冷却的滚筒本体的部分能够进行效率良好的温度控制就可以。因此,可根据滚筒的大小,改变贯通孔的适用直径大小和适用的数目。当上述贯通孔是圆形时,内径可以是任意的,例如1毫米-100毫米是适用的。也取决于载热介质的温度,但如果小于1毫米,会得不到足够的流量。相反,如果超过了100毫米,在贯通孔中残留的冷却用的载热介质量会增大,因而会降低使板从剥离侧传送到滚筒的模型转印侧时的加热效率。在上述密封圈上,可形成与上述滚筒本体的多个贯通孔中的一部分连通的槽。例如,对滚筒本体进行温度控制所必需的部分是在与滚筒本体的中心呈角度θ°的情况下,可以形成相对于包含该θ°的贯通孔而流动载热介质的槽。该θ°由于由模型转印速度而定,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在太小的情况下,就不能充分控制温度。而且,在太大的情况下,也形成了用于加热的载热介质的流路,在同时进行冷却和加热的时候,就难以控制另一端的温度。上述密封圈连同用于冷却的载热介质的流路一起,形成了用于加热的载热介质的流路,上述密封圈可形成与这些流路连通的槽。通过在上述两个流路中分别流过用于冷却的载热介质和用于加热的载热介质,以在滚筒的模型转印一侧的部分上流动加热用的载热介质,在滚筒剥离板一侧的部分上流动冷却用的载热介质,因此,就能够设定提高模型再现性和剥离性所必需的温度差。上述上光装置的镜面构件的表面粗度应小于3S。如果表面粗度大于3S,在热塑性树脂板非轧纹面上光就会不规则地反射,降低了光亮度。理想的是小于1S。上述镜面构件可以是有镜面的金属皮带、金属表面弹性滚筒等。上述皮带可以特别是不锈钢制的为好。皮带的厚度是任意的,例如0.3-1.5毫米,最好是0.5-0.8毫米。上述金属表面弹性滚筒是由在表面一侧设置的筒状金属部件和在该金属部件内侧设置的筒状弹性部件而构成的。上述滚筒本体是由具有形成轧纹图案面的外筒部件、设有上述流路的在此外筒部件的内侧嵌装的中筒部件、在此中筒部件的内侧嵌装的内筒部件而构成,上述中筒部件的线膨胀系数比上述外筒部件的线膨胀系数大,同时上述中筒部件的内周面与上述内筒部件的外周面可以呈相同角度的锥状。通过将上述中筒部件插入上述外筒部件内的状态下进行加热,由这些筒部件的热膨胀系数的差而使两个筒部件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另外,上述中筒部件在被插入到外筒部件内加热膨胀的状态下,往中筒部件内插入内筒部件,由高温降到常温时,由于收缩力使得中筒部件和内筒部件成为一体。在本专利技术的轧纹图案加工装置中,可以在上述形成轧纹图案用的滚筒的滚筒本体中连接了旋转滚筒本体的旋转轴,使该旋转轴与上述密封圈相通。就是说,在加工轧纹图案的时候,仅上述滚筒本体是旋转的,上述密封圈处于固定状态。因此,滚筒本体是旋转的,载热介质只能在处于与密封圈的槽连通状态的滚筒本体的穿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轧纹图案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采用形成轧纹图案用的滚筒对热塑性树脂板进行轧纹图案的模型转印工序、通过有镜面的上光装置对上述热塑性树脂板的模型转印面的背面进行上光的工序、在低于模型转印温度的温度下将上述热塑性树脂板从上述形成轧纹图案用的滚筒上剥离的工序。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井淳司森胁隆次
申请(专利权)人:出光石油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