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质收容容器和图像形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90021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22 21: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介质收容容器和图像形成设备。该介质收容容器包括:堆叠构件,该堆叠构件允许介质堆叠在形成于其上表面上的堆叠表面上;对齐构件,该对齐构件与堆叠在所述堆叠表面上的介质的端部接触并将所述介质的端部对齐;和送风构件,该送风构件被布置成与所述堆叠表面的不能上下移动到的位置对应,并将气体吹送到堆叠在该堆叠表面上的介质的端部,其中设置有通道部分,该通道部分形成在所述堆叠表面上,并且形成为沿着所述气体的吹送方向延伸的凹槽的形状,所述气体流过该通道部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介质收容容器和图像形成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介质收容容器和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作为与图像形成设备的收容介质的收容容器相关的技术,过去已经公知如下在JP-A-2000-203733(专利文献1:[0025]至[0033]段,图3和图4)和JP-A-2001-88964(专利文献2:[0007]至[0015]段,图1)中公开的技术。作为专利文献1的JP-A-2000-203733公开了一种结构,其中开口36形成在供堆叠片材18并上下移动的底板20的侧表面中,连接至开口36的通孔37形成在底板20的上表面上。在JP-A-2000-203733公开的结构中,从开口36吹来的空气经过底板20的下表面,从而在通孔37的上方生成负压,将片材18吸附到底板20上。也就是说,在JP-A-2000-203733公开的结构中,利用所谓的吸尘器原理来抑制片材18从底板20飘起。作为专利文献2的JP-A-2001-88964公开了一种技术,其用于根据片材P的类型选择将片材分离的吹风机4的喷嘴3的开口形状5和6,从而适当地调节空气量分布。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利用气体分离堆叠在介质收容容器下部的介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介质收容容器,该介质收容容器包括:堆叠构件,该堆叠构件允许介质堆叠在形成于其上表面上的堆叠表面上;对齐构件,该对齐构件与堆叠在所述堆叠表面上的介质的端部接触并将所述介质的端部对齐;和送风构件,该送风构件被布置成与所述堆叠表面的不能上下移动到的位置对应,并将气体吹送到堆叠在该堆叠表面上的介质的端部;其中,设置有通道部分,该通道部分形成在所述堆叠表面上,并且形成为沿着所述气体的吹送方向延伸的凹槽的形状,所述气体流过该通道部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根据第一方面的介质收容容器可进一步包括供操作者手动插入介质的所述堆叠表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在根据第一或第二方面的介质收容容器中,可以设置有形成在所述堆叠表面上的多个所述通道部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在根据第一至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介质收容容器中,可以设置有从所述介质的一端延伸到所述介质的另一端的所述通道部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根据第一至第四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介质收容容器,在该介质收容容器中收纳介质;以及记录部,该记录部在从所述介质收容容器供送的介质上形成图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和第五方面,可利用气体将堆叠在介质收容容器的下部上的介质分离。根据第二方面,可利用气体将手动堆叠的介质分离。根据第三方面,与形成一个通道部分的情况相比,可提高利用气体分离介质的性能。根据第四方面,与通道部分不从介质的一端延伸到另一端的情况相比,可在宽广区域上抑制介质和堆叠表面之间的紧密接触。附图说明将基于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其中:图1是示出了包括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介质收容容器的图像形成设备的视图;图2是第一实施例的手动供送盘的立体图;图3是沿着图2的线III-III截取的剖视图;图4是示出了手动供送盘的主要部件的视图;图5是示出了第二实施例的通道部分的视图;图6是示出了第三实施例的通道部分的视图;图7是示出了第四实施例的手动供送盘的、与第一实施例的图4对应的视图;图8是示出了第五实施例的手动供送盘的、与第一实施例的图4对应的视图;图9是示出了第六实施例的手动供送盘的、与第一实施例的图2对应的视图;和图10是示出了第七实施例的手动供送盘的、与第一实施例的图3对应的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描述作为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具体实施例的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不限于如下实施例。同时,为了便于理解如下描述,在附图中,将前后方向定义为X轴方向,将左右方向定义为Y轴方向,而将上下方向定义为Z轴方向。另外,将箭头X、-X、Y、-Y、Z和-Z表示的方向或侧分别定义为前方、后方、右方、左方、上方和下方或定义为前侧、后侧、右侧、左侧、上侧和下侧。此外,在附图中,其中具有“·”的“O”符号表示从片材背面至正面的箭头,而具有“X”的“O”符号表示从片材正面至背面的箭头。同时,为了便于理解以下描述,在以下利用附图进行的描述中省略了那些不需要描述的构件。第一实施例图1是示出了包括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介质收容容器的图像形成设备的视图。在图1中,作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实施例的复印机U包括作为记录部的实施例和作为图像记录装置的实施例的打印部U1。作为读取部的实施例和作为图像读取装置的实施例的扫描部U2被支撑在打印部U1上。作为原稿输送装置的实施例的自动送稿器U3被设置在扫描部U2上。作为输入部的实施例的用户接口U0被支撑在第一实施例的扫描部U2中。操作员可以通过在用户接口U0上进行输入来操作复印机U。作为介质收容容器的实施例的原稿盘TG1布置在自动送稿器U3上。可以将多个待复印的原稿Gi堆叠并收容在原稿盘TG1上。作为原稿排出部的原稿排出盘TG2形成在原稿盘TG1的下方。原稿输送辊U3b沿着原稿盘TG1和原稿排出盘TG2之间的原稿输送路径U3a布置。作为透明原稿台的实施例的稿台玻璃PG布置在扫描部U2的上表面上。读取光学系统A布置在第一实施例的扫描部U2中的稿台玻璃PG下方。第一实施例的读取光学系统A被支撑成能在左右方向上沿着稿台玻璃PG的下表面移动。同时,读取光学系统A通常停止在图1中所示的初始位置。作为成像构件的实施例的成像元件CCD布置在读取光学系统A的左侧。图像处理部GS电连接至该成像元件CCD。图像处理部GS电连接至打印部U1的写入电路DL。写入电路DL电连接至作为潜像形成装置的实施例的曝光装置ROS。作为图像支撑构件的感光鼓PR布置在曝光装置ROS下方。感光鼓PR沿着箭头Ya的方向旋转。作为充电器的实施例的充电辊CR被布置成面对感光鼓PR上的充电区域Q0。充电电压从电源电路E施加至充电辊CR。同时,电源电路E由作为控制部的实施例的控制器C控制。控制器C还通过在其自身与图像处理部GS、写入电路DL等之间收发信号而执行各种控制。在充电区域Q0的在感光鼓PR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设置有写入区域Q1,在写入区域Q1中,作为写入光的实施例的激光束L从曝光装置ROS发射到感光鼓PR的表面。在感光鼓PR的旋转方向上在写入区域Q1的下游侧设置显影区域Q2,显影装置G布置在显影区域Q2中,面对感光鼓PR的表面。作为显影剂存储容器的实施例的盒K布置在显影装置G的左侧。盒K可拆卸地安装在作为容器支撑构件的实施例的盒保持件KS上。作为临时显影剂储存器的实施例的储存箱RT布置在盒保持件KS下方。储存箱RT和显影装置G连接至显影剂输送装置GH。转印区域Q3在感光鼓PR的旋转方向上设置在显影区域Q2的下游侧。作为介质收容容器的实施例的片材供送盘TR1至TR4被可拆卸地支撑在复印机本体U1的下部处。作为介质的实施例的片材S被收容在片材供送盘TR1至TR4。作为用于取出介质的构件的实施例的拾取辊Rp布置在各片材供送盘TR1至TR4的左上部。作为分离构件的实施例的分离辊布置在拾取辊Rp的左侧。向上延伸的介质输送路径SH1形成在片材供送盘TR1至TR4的左侧。作为介质输送构件的实施例的多个输送辊Ra布置在输送路径SH1上。作为发送构件的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介质收容容器和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介质收容容器,该介质收容容器包括:堆叠构件,该堆叠构件允许介质堆叠在形成于其上表面上的堆叠表面上;对齐构件,该对齐构件与堆叠在所述堆叠表面上的介质的端部接触并将所述介质的端部对齐;和送风构件,该送风构件被布置成与所述堆叠表面的不能上下移动到的位置对应,并将气体吹送到堆叠在该堆叠表面上的介质的端部;其中设置有通道部分,该通道部分形成在所述堆叠表面上,并且形成为沿着所述气体的吹送方向延伸的凹槽的形状,所述气体流过该通道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7.03 JP 2012-1489731.一种介质收容容器,该介质收容容器包括:堆叠构件,该堆叠构件允许介质堆叠在形成于其上表面上的堆叠表面上;对齐构件,该对齐构件与堆叠在所述堆叠表面上的介质的端部接触并将所述介质的端部对齐;和送风构件,该送风构件被布置成与所述堆叠表面的不能上下移动到的位置对应,并将气体吹送到堆叠在该堆叠表面上的介质的端部;其中设置有通道部分,该通道部分形成在所述堆叠表面上,并且形成为沿着所述气体的吹送方向延伸的凹槽的形状,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村光宏由井肇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