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成形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8863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空心成型机,包括:挤压机(2)、一对合模装置(3、3’),将冲击销(40、40’)打入于合模装置(3、3’)内的模具(30、30’)内的打入装置(4、4’),通过上述合模装置(3、3’)的交替转换,将从上述挤压机(2)挤出的型坯P加以夹持,并利用上述打入装置(4、4’)将冲击销(40、40’)加以打入其特征在于合模装置(3、3’)与该合模装置(3、3’)上的模具(30、30’)开闭方向为同向排列。(*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采用充气成形法来制作空心件时所使用的空心成形机,尤其是涉及一种装有二台合模装置的双往复式空心成形机。众所周知,以往的具有二台合模装置的双往复式空心成形机如附图说明图13示出的空心成形机100,该空心成形机100设有挤压机120、一对合模装置130、130’,将冲击销141、141’打入于合模装置130、130’的模具131、131’内的打入装置140、140’,通过上述合模装置130、130’的交替转换,将从上述挤压机120的十字头121挤出的型坯加以夹持,并利用上述打入装置把冲击销打入后进行充气。在上述从前的空心成形机100中,由于上述合模装置130、130’与该合模装置130、130’的模具开闭方向(图13中纸张穿过的方向)互成直角方向(图13中的正方向)排列,因此,成形件取出装置也需要在两侧配置两台。另外,为避免当合模装置13、13’的十字头在下方停止时的互有干扰,间隔应大于台板宽度,以便待避,还必须把合模装置的移动量也要取大一些。这样,设备的安装面积增大,这是有待解决的问题。再则,打入装置141、141’是只有当合模装置130、130’置于待避位置时,方从上方打入而设置的,因此,为与改变型坯P成份等相应,在增设挤压机2或者配置压印标记用的压标器时,在装置的总体布置上遇到麻烦。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形件的取出可通过一系统来实现且又可以大幅度减少安装面积的空心成形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设挤压机或配置压标器时,在装置的总体布置上不再遇到麻烦的空心成形机。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是一种空心成形机,它设有挤压机、一对合模装置和将冲击销打入在该一对合模装置模具内的打入装置,通过上述合模装置的交替转换,将从上述挤压机挤出的型坯加以夹持,并利用上述打入装置把冲击销打入后进行充气,该空心成形机的特征是上述一对合模装置与该合模装置上的模具开闭方向为同向排列,从而达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是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空心成形机,其特征是上述打入装置由上述合模装置上的连接杆或者台板支承并且冲击销可从上述模具的下方打入,因而达到上述第一个和第二个目的。在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空心成形机中,通过上述一对合模装置的交替转换,将从上述挤压机挤出的型坯加以夹持,并利用上述打入装置把冲击销打入后进行充气,但由于上述一对合模装置与该合模装置上的模具开闭方向为同向排列,为此,只在该一对合模装置的一侧配置一取出装置即可,从而,成形件的取出可用一系统来实现,且又可以大幅度减少设备安装面积。在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空心成形机中,上述合模装置由连接杆或台板支承,而且上述冲击销可从上述模具的下方打入,因此,为与改变型坯P成份等相应,当增设挤压机或配置压印标记用的压标器时,在装置的总体布置上不再到麻烦。附图简要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空心成形机第1实施方案的主要部分概况平面图。图2是同一实施方案的空心成形机的图1的A-A向视断面图。图3是同一实施方案的空心成形机的主要部分概况侧面图。图4是表示同一实施方案的空心成形机的合模装置的主要部分平面图。图5是表示同一合模装置的曲柄机构的伸缩长度调整机构的平面图。图6是表示同一伸缩长度调整机构的图,(a)是侧面图,(b)是(a)的C-C向视断面图。图7是表示同一实施方案的空心成形机合模装置的前台板固定位置调整机构的正面图。图8是表示同一固定位置调整机构的图,(a)是侧面图,(b)是图3的A-A向视断面图。图9是表示同一实施方案的空心成形机的打入装置的主要部分斜视图。图10是表示同一实施方案的空心成形机的动作时间表的图。图1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空心成形机的第2实施方案的斜视图。图12是表示同一实施方案的空心成形机的动作时间表的图。图13是表示过去的空心成形机的主要部分正面图。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进行说明。图1~图9是有关本专利技术空心成形机的第一种实施方案,此图中符号1为空心成形机,P为型坯,L为压印标记器(压标器),H为取出装置。如图1~图3所示,上述空心成形机1设有挤压机2、一对合模装置3、2’、向合模装置3、3’上的一对模具30、30’内打入冲击销40、40’的打入装置4、4’,通过上述合模装置3、3’的交替转换,将从上述挤压机挤出的型坯P加以夹持,并利用上述打入装置4、4’把冲击销打入后进行冲气。上述挤出机2,其前端部设有十字头20,挤压机20可把型坯P从十字头20向下挤出。上述合模装置3、3’与该合模装置3、3’上的模具30、30’开闭方向为同向,并在主基座板5上以给定间距排列。在主基座板5下方设有由电机M1驱动的球螺杆50,主基座板5固定在球螺杆50的球螺母51上可使其沿球轴52的轴向(图1中Y方向)移动。下面说明一下上述合模装置3、3’。如图1~图3所示,除连接杆和台板是对称设置外,其结构基本相同。因此,在下面的说明中,只对合模装置3作说明。至于合模装置3’,在合模装置3中加上’符号,其说明从略。上述合模装置3设有如图3和图4所示,装置本体31、装置本体31上可作前后自如移动且水平支承的连接杆32、设在连接杆32前后端上的前台板33和后台板34、对置于前台板33且设在前后自如移动的上述连接杆32上的可动台板35,另外,在上述前台板33和可动台35相互对置侧设有一可分模具36、37。上述装置本体31的主要结构是由伺服马达M2驱动的固定在球螺杆6的球螺母上的框体31a组成。上述连接杆32在框体31a对角的边角上可作自如移动且以水平支承。在上述装置本体31上附设有一曲柄机构7和电动机M3,而电动机M3是用于向此曲柄机构7的曲轴70传送驱动力。另外,上述可动台板35和后台板34通过联结杆72、73连接在曲柄机构7的曲轴71上。如图4所示,上述曲柄机构7的主要结构是由上述曲轴70、在此曲轴70轴向略中心部位上固定的曲臂71和在此曲臂71上连接的联结杆72和73组成。曲轴70的两端部由装置本体31上固定的轴台74自旋支承。另外,上述伺服马达M3驱动轴通过变速器连接在曲轴70的一端上,并通过伺服马达M3的驱动,使上述曲柄机构7动作。上述曲臂71设有一杠杆71a,而杠杆71a对曲轴70成180℃旋转对称。上述联结杆72、73通过后述的联接销75、76连接在杠杆71a上。当杠杆71a和联结杆72、73成为一条直线时,上述可分模具36、37相碰而产生给定的合模压力。如图5和图6(b)所示,用以连接曲臂71和联结杆72、73的上述联接销75、76,其轴向中间部上设有一可比两端部外径大些且从两端部轴芯起轴芯偏移的偏心部75a、76a,再则,前端部固接有一齿轮75b、76b。上述联接销两端部由上述曲臂杠杆转动支承,上述偏心部插入于上述联结杆插孔内(图未表示)。如图5和图6(a)所示,在曲臂71侧面的上述齿轮75b、76b下方(图6(a)为上方)位置上,操作轴77通过支承构件77a以水平转动支承。在此操作轴77的轴向中间部固接有一蜗杆77b。另一方面,曲轴70上设有与上述蜗杆77b啮合的齿轮70a以及固定在此齿轮70a的且与上述蜗杆77b啮合的蜗轮70b。而此蜗轮70b可对曲轴70做相对旋转。使上述操作轴77进行旋转,并通过蜗杆77b、蜗轮7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心成形机,包括:挤压机(2)、一对合模装置(3、3’),将冲击销(40、40’)打入于合模装置(3、3’)内的模具(30、30’)内的打入装置(4、4’),通过上述合模装置(3、3’)的交替转换,将从上述挤压机(2)挤出的型坯P加以夹持,并利用上述打入装置(4、4’)将冲击销(40、40’)加以打入其特征在于合模装置(3、3’)与该合模装置(3、3’)上的模具(30、30’)开闭方向为同向排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三浦英毅金原弘伦
申请(专利权)人:花王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