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77105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16 07:15
一种车载架,包括架体、支撑架、载车架、车夹和定位机构。为提高车载架的整体稳定性,有效减少行车过程中外力对抓钩造成的损坏。在架体底架杆处还设有加固机构,与抓钩配合,对车载架形成多点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车载架适合安装于车后,既节省车内空间,也不会提高车辆重心,对行车安全造成隐患。通过加装多个载车架和车夹,可以实现同时携带多辆自行车(2辆以上),满足户外运动的需要。(*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车载架,包括架体、支撑架、载车架、车夹和定位机构。为提高车载架的整体稳定性,有效减少行车过程中外力对抓钩造成的损坏。在架体底架杆处还设有加固机构,与抓钩配合,对车载架形成多点固定。本技术的车载架适合安装于车后,既节省车内空间,也不会提高车辆重心,对行车安全造成隐患。通过加装多个载车架和车夹,可以实现同时携带多辆自行车(2辆以上),满足户外运动的需要。【专利说明】车载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户外运动配件,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车载架,便于携带自行车。
技术介绍
近年来,小型机动车辆正不断普及,以家庭为单位或几个朋友出行和户外旅行也正越来越多的采用自驾方式出行。为更好的体验户外运动乐趣,在机动车上附带自行车的风尚也正在兴起。常见的采用车顶架的方式携带自行车,即在机动车车顶上安装若干自行车固定架。这种方式显著提高了车辆的重心,在高速路段不利于安全行车。如果捆绑松弛,车辆易从车顶掉落,对其它车辆的行使造成安全隐患。车顶的空间亦有限,通常不超过3辆。折叠式自行车是另外一种便于携带的方式,其可置于车辆后备箱,但会挤占车内空间,不利于其它必备物资的运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载架,可固定于机动车后背,即便于携带自行车,提高车内空间的利用,也有利于安全行车。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车载架,包括架体、支撑架、载车架、车夹和定位机构。架体由顶架杆、底架杆、左架杆和右架杆组成。底架杆还设有加固机构,包括挂钩和调节螺栓,调节螺栓与底架杆螺纹连接。挂钩固定于调节螺栓一端。支撑架包括支撑架体、左连接铰链和右连接铰链,左连接铰链两端分别与支撑架体左侧和左架杆连接,右连接铰链两端分别与支撑架体右侧和右架杆连接。载车架架设于支撑架体,包括载车槽、伸缩槽和固定螺栓,伸缩槽叠设于载车槽,并于载车槽内滑动。载车槽的槽底设有条状槽孔,伸缩槽的槽底设有条状调节孔,固定螺栓同时穿设于条状槽孔和条状调节孔。车夹包括夹杆和夹具,夹杆的一端设于夹具,另一端与顶架杆活动连接。定位机构包括左连接杆、右连接杆、左调节件、右调节件、抓钩和调节垫块。左调节件设于左架杆,左连接杆一端穿设于左调节件,另一端设于调节垫块,右调节件设于右架杆,右连接杆一端穿设于右调节件,另一端设于调节垫块,抓钩一端设有若干与调节垫块配合的调节孔。【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车载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架体与支撑架连接关系示意图;图4为载车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架体的底架杆上加固机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的车载架,包括架体1、支撑架2、载车架3、车夹4和定位机构5。架体I由顶架杆11、底架杆12、左架杆13和右架杆14组成。左连接铰链21—端固定于支撑架体23左侧,另一端与左架杆13活动连接,右连接铰链22 —端固定于支撑架体23右侧,另一端与右架杆14活动连接。车夹4包括夹杆41和夹具42,夹杆的一端设于夹具,另一端设于顶架杆的滑动件15。左调节件51设于左架杆,左连接杆52 —端穿设于左调节件,另一端设于调节垫块56,右调节件53设于右架杆,右连接杆54 —端穿设于右调节件,另一端设于调节垫块56,抓钩55通过一端设置的若干调节孔57与调节垫块配合,并根据实际的机动车辆类型。调整抓钩与调节垫块的相对位置。本实施例中,左调节件和右调节件分别采用一对以齿状啮合的调节组件,对左架杆和右架杆的高度进行调节,或拆卸左架杆和右架杆载车架3架设于支撑架体23,包括载车槽31、伸缩槽32和固定螺栓33。伸缩槽叠设于载车槽,并于载车槽内滑动。载车槽的槽底设有条状槽孔34,伸缩槽的槽底设有条状调节孔35,固定螺栓同时穿设于条状槽孔和条状调节孔(图3)。为提高车载架的整体稳定性,有效减少行车过程中外力对抓钩造成的损坏。在底架杆12处还设有加固机构,包括挂钩16和调节螺栓17,调节螺栓与底架杆螺纹连接。挂钩固定于调节螺栓一端。挂钩的钩部可钩抓于车底,并与抓钩配合,对车载架形成多点固定。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架适合安装于车后,既节省车内空间,也不会提高车辆重心,对行车安全造成隐患。通过加装多个载车架和车夹,可以实现同时携带多辆自行车(2辆以上),满足户外运动的需要。【权利要求】1.一种车载架,其特征是包括架体、支撑架、载车架、车夹和定位机构;其中, 架体由顶架杆、底架杆、左架杆和右架杆组成; 支撑架包括支撑架体、左连接铰链和右连接铰链,左连接铰链两端分别与支撑架体左侧和左架杆连接,右连接铰链两端分别与支撑架体右侧和右架杆连接; 载车架架设于支撑架体,包括载车槽、伸缩槽和固定螺栓,伸缩槽叠设于载车槽,并于载车槽内滑动; 车夹包括夹杆和夹具,夹杆的一端设于夹具,另一端与顶架杆活动连接; 定位机构包括左连接杆、右连接杆、左调节件、右调节件、抓钩和调节垫块;左调节件设于左架杆,左连接杆一端穿设于左调节件,另一端设于调节垫块,右调节件设于右架杆,右连接杆一端穿设于右调节件,另一端设于调节垫块,抓钩一端设有若干与调节垫块配合的调节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架,其特征是在所述的底架杆还设有加固机构,包括挂钩和调节螺栓,调节螺栓与底架杆螺纹连接,挂钩固定于调节螺栓一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架,其特征是在所述的载车槽的槽底设有条状槽孔,伸缩槽的槽底设有条状调节孔,固定螺栓同时穿设于条状槽孔和条状调节孔。【文档编号】B60R9/10GK203391701SQ201320413886【公开日】2014年1月15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10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10日 【专利技术者】傅景荣 申请人:嘉兴市华欣电子车业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载架,其特征是包括架体、支撑架、载车架、车夹和定位机构;其中,?架体由顶架杆、底架杆、左架杆和右架杆组成;?支撑架包括支撑架体、左连接铰链和右连接铰链,左连接铰链两端分别与支撑架体左侧和左架杆连接,右连接铰链两端分别与支撑架体右侧和右架杆连接;?载车架架设于支撑架体,包括载车槽、伸缩槽和固定螺栓,伸缩槽叠设于载车槽,并于载车槽内滑动;?车夹包括夹杆和夹具,夹杆的一端设于夹具,另一端与顶架杆活动连接;?定位机构包括左连接杆、右连接杆、左调节件、右调节件、抓钩和调节垫块;左调节件设于左架杆,左连接杆一端穿设于左调节件,另一端设于调节垫块,右调节件设于右架杆,右连接杆一端穿设于右调节件,另一端设于调节垫块,抓钩一端设有若干与调节垫块配合的调节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景荣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市华欣电子车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