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车手把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62709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15 17: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摩托车车手把盖,其用以部分覆盖一车手把,及一上承架,其可拆卸的与车手把组件在至少三处相连接,其包含有一颈部设置于车手把盖的前段部位,及一本体设置于车手把盖的后段部位,其个别进一步包含额外的元件,车手把盖亦作为点火电门锁盖使用,基于其结构,其表面上不具有过多的压应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摩托车车手把盖,其用以部分覆盖一车手把,及一上承架,其可拆卸的与车手把组件在至少三处相连接,其包含有一颈部设置于车手把盖的前段部位,及一本体设置于车手把盖的后段部位,其个别进一步包含额外的元件,车手把盖亦作为点火电门锁盖使用,基于其结构,其表面上不具有过多的压应力。【专利说明】摩托车车手把盖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车手把的摩托车,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车手把盖的摩托车。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车手把安装设置于摩托车的前段部位,车手把横向延伸以控制前轮,并夹持在上承架之上,且位于设置于摩托车的纵轴的任一侧的顶夹与底夹对之间。在先前技术中,车手把盖覆盖了车手把大部分的中央部位,现有技术中的车手把盖通过4个设置于车手把盖本体上的开孔,以直接固定于顶夹上,且两两位于车手把的纵轴的任一侧,必须将铝制固定件旋紧以使车手把不相对于顶夹或底夹旋转,因此所述固定件对车手把盖的本体形成一压应力,而可能使其在使用一段时间损坏 。进一步而言,上承架的后侧部位具有一凹槽,一中空转向轴穿过所述凹槽并穿插设置头管中,且利用转向螺帽固定于其中,所述固定螺帽定位于上承架的顶面后部且位于车手把组件之后,所述开放式的凹槽及中空的转向轴,在缺乏适当的盖体覆盖前述凹槽之下,容易接收到异物,例如灰尘、雨水等,在有害的大量外来物质或其累积物进入的情形下,可能增加转向重量而使得摩托车操控困难,转向螺帽亦可能如同暴露于大气中一般,因此受潮而生锈,现有技术的车手把盖无法解决此问题。再者,点火电门锁通常设置于车手把组件的前侧部位,其环绕设置有不平整的缺口而使其具有不佳的外观,又现有技术的车手把无法逃脱前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了上述所有或任一问题,以避免产生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揭露一种可拆卸并具有多功能的车手把盖,其覆盖车手把的一部分、覆盖中空转向轴的一端、覆盖转向螺帽、并进一步设置于点火电门锁的本体上,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为提高摩托车的仪表板的美观度,其提供的车手把盖可固定或/及压合于不同位置。因此,本专利技术为一种新颖可拆卸的摩托车手把盖,以覆盖车手把的部分区域,所述车手把盖包含一颈部及一本体,其中所述颈部包含有用以将所述颈部固定于上承架的装置,所述颈部亦形成点火电门锁盖,以形成点火电门锁的周缘,所述本体设置于车手把盖的后段部位,包含有一具有橡胶止挡的孔、至少一组装凸耳设置于所述车手把盖的本体的纵轴任一侧、一转向轴盖设置于所述本体的底面,其中所述车手把盖进一步可连接于所述车手把组件的多个部位,优选地,至少三个部位。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车手把盖的本体的一部分相对于颈部而言设置于较高的位置。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用以将颈部固定于上承架的装置进一步包含有至少两个由颈部突出的对称凸块,其分别设置于车手把盖的纵轴的任一侧。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本体的所述组装凸耳固定于顶夹上,所述顶夹设置于所述车手把盖的纵轴的任一侧上,组装凸耳覆盖顶夹的突部。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转向轴盖为圆筒状而具有一端开口,转向轴盖压合迫紧于转向轴中,以覆盖转向轴及转向螺帽。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第一凹槽设置于车手把盖的前段部位,一第二凹槽设置于车手把盖的后段部位。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车手把盖以包含塑料树脂的材料制成。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车手把组件,其包含有所述的车手把盖。前述优点及概述仅提供本专利技术的简要介绍,为了使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充分了解本专利技术本身及所述目的和其余目的,随后将配合【专利附图】【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详细内容及权利要求书。【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前述的特征以及其余特征、各种观点、与本专利技术优点将配合以下附图进行说明,以便于更加理解,元件标号将用于标示出相同或功能相似的元件,配合以下附图及详细说明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以尽一步说明本实施例和解释各种原理及优点。本专利技术的附图包括:图1为传统摩托车的立体图。图2为车手把组件的顶视图,其中包含本专利技术的车手把盖。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车手把盖的顶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车手把盖的底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车手把盖的侧视剖面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车手把盖与安装设置于摩托车上的车手把组件的后视图。图7为安装设置于摩托车上的本专利技术的车手把组件的剖面图。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为了简单起见,附图所示的元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举例而言,在附图中的某些元件的尺寸可能相对被夸大,以助于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具体实施方式】在此描述的本专利技术与一新颖可拆卸的摩托车车手把盖有关,其用以部分覆盖车手把,且其固定于车手把组件上时其不受压应力。在此将本专利技术的车手把盖的各种其他特征和实施例叙述如下,以下以车辆中的摩托车为例,然而,本专利技术所示的实施例亦可应用于其余种类的车辆而同样不违反本专利技术的创作精神,例如轻型机车、低跨式摩托车等。进一步而言,以下所述的“前”、“后”、“左”、“右”用以解释当乘坐于摩托车的坐垫上时的方位。再者,纵轴相对指摩托车前端至后端的轴线,而横轴相对指由摩托车侧边至侧边、或左侧至右侧的轴线。在描述具体实施例之前,可注意到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存在于车手把盖的结构、及其与车手把组件的连接关系上,以下配合【专利附图】【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车手把盖,在适当的区块将省略构成本专利技术以外的必要元件的详细描述。图1为传统摩托车的立体图,传统摩托车M包含有一车架组件,所述车架组件由多个管体焊接而成,摩托车M具有可转向的前轮11及用以驱动的后轮12,车架主要包含有一头管1、一主管及一下管2,头管I设置于车架前端,主管穿插设置于摩托车M的纵轴且被多个摩托车元件所围绕,一前叉3可通过现有的悬吊系统与头管I相连接,且与前轮11可转动的相接,头管I支承设置于其中的转向轴,转向轴的上端及下端分别固定于上承架及下承架上,主管的前端(图中未示)及下管2的上端均与头管I相连接,下管2自头管I斜向向下延伸于引擎15前方,而主管由字头管I的前端向后延伸。一前挡板4设置于上承架之下以防止泥巴溅污摩托车及其乘坐者,一油箱5设置于主管上以储存燃油并用以推进摩托车M,一坐垫6及后座供驾驶人与其乘客乘坐,所述坐垫6相对设置于油箱5后方及主管上的后段部位。后轮12以一链轮轴(或中心轴)为中心旋转,所述轴13的两端分别以一摇臂14加以支承,摇臂分别通过后悬吊系统10枢轴设置于摩托车M的车架上,一般而言摩托车可使用任何单悬吊系统或双悬吊系统中的任一种来做为后悬吊系统,然而,本实施例所示的摩托车采用双悬吊系统,所述双悬吊系统藉由其顶端与摩托车架相连接,而其底端与摇臂14相固定。摩托车的前段部位设置于油箱5的前方,其包含有一车灯组件,车灯组件进一步包含有一车灯8及一设置于车灯组件前方的遮阳板7,车手把组件进一步包含有一横向延伸的车手把杆101、及多个对应于不同摩托车功能的控制按钮。所述摩托车M通过内燃机15 (以下简称引擎)加以致动,内燃机15设置于主管下方且受下管2所支承,引擎可为液冷式或气冷式,由引擎15输出的动力通过传动系统传递至后轮12,传动系统包含有由离合器轴所致动的离合器,其设置于车手把9的一侧的前方,并包含有一齿轮箱及一链条驱动装置,一般而言,藉由拉动离合器杆,接着藉由摩托车M的驾驶人手动操作的脚踏板16来手动切换齿轮箱中的齿轮,来使离合器脱离以将引擎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拆卸的摩托车车手把盖,用以覆盖车手把的部分区域,其包含有一颈部设置于车手把盖的前段部位、及一本体设置于车手把盖的后段部位,其中所述颈部包含有用以将所述颈部固定于上承架的装置,所述颈部亦形成点火电门锁盖,以形成点火电门锁的周缘;所述本体进一步包含有一具有橡胶止挡的孔、至少一组装凸耳设置于所述车手把盖的本体的纵轴任一侧、一转向轴盖设置于所述本体的底面;其中所述车手把盖进一步连接于所述车手把组件的多个部位。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贞给鲁强·巴布巴拉特·阿鲁门德·拉杰普特巴勒那禧米·南德库马特尼克其南·古纳兰喜利需·库马尔
申请(专利权)人:TVS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