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车间前炉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61438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15 15: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铸造车间前炉结构,前炉(1)上口为敞开式结构,前炉融池(2)靠近混合炉(5)的一侧上方设置有溢流口(3),溢流口(3)通过导铝溜槽(4)与混合炉(5)连接;前炉融池(2)靠近地坑(7)的一侧下方设置放干口(6),放干口(6)与地坑(7)里的铝水箱(8)连接。放干口(6)设置有塞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前炉不配置喷嘴,不使用燃料加热,在混合炉进第一包铝液时采用天车吊起抬包直接倾倒铝液进入前炉,在前炉熔池已经充满液体铝以后,就可以以虹吸方式连续完成以后的入铝工作了。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既减轻劳动强度、安全可靠、方便操作,又避免了传统配置中前炉由于使用加热器而造成的能源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铸造车间前炉结构,前炉(1)上口为敞开式结构,前炉融池(2)靠近混合炉(5)的一侧上方设置有溢流口(3),溢流口(3)通过导铝溜槽(4)与混合炉(5)连接;前炉融池(2)靠近地坑(7)的一侧下方设置放干口(6),放干口(6)与地坑(7)里的铝水箱(8)连接。放干口(6)设置有塞子。本专利技术的前炉不配置喷嘴,不使用燃料加热,在混合炉进第一包铝液时采用天车吊起抬包直接倾倒铝液进入前炉,在前炉熔池已经充满液体铝以后,就可以以虹吸方式连续完成以后的入铝工作了。使用本专利技术,既减轻劳动强度、安全可靠、方便操作,又避免了传统配置中前炉由于使用加热器而造成的能源浪费。【专利说明】铸造车间前炉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解铝行业鋳造车间混合炉入铝的前炉结构,属于电解铝领域。
技术介绍
电解铝厂铸造车间的混合炉入铝方式采用虹吸入铝。由于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劳动强度小等优势,目前被认为是最佳的入铝方式,即在混合炉旁建一个前炉,通过溜槽将混合炉与前炉连通,抬包车直接行驶到前炉旁,打开抬包吸铝盖,将虹吸管的两头同时插入抬包与前炉中(虹吸管挂在悬臂吊的电动葫芦上),利用虹吸原理将抬包内铝液吸入至前炉,随着铝液进入前炉,铝液就从前炉融池上方的溢流ロ源源不断流入混合炉内。上述技术的前提是必须保持前炉内的融池的铝是液态的。传统的技术就是在前炉盖上安装一个喷嘴(燃料为天然气或者轻油),喷嘴一直燃烧着供给铝液热量以保持熔融状。以轻油为例,每天每个前炉大概需要约250Kg轻油,毎年每个前炉则需要约92吨轻油,每年会増加大量成本,而且由于火焰燃烧对金属铝液还要造成一定烧损,也会減少一定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铸造车间前炉结构,该前炉结构简单实用,使铸造车间混合炉的入铝方式更方便、安全、环保,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前炉盖上安装喷嘴,喷嘴一直燃烧而增加大量成本等不足。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前炉上ロ为敞开式结构,前炉融池靠近混合炉的ー侧上方设置有溢流ロ,溢流ロ通过导铝溜槽与混合炉连接;前炉融池靠近地坑的ー侧下方设置放干ロ,放干ロ与地坑里的铝水箱连接。放干口设置有塞子。工作时,铝液通过前炉融池上方的溢流ロ进入导铝溜槽,再进入混合炉;在结束ー轮连续入铝后,将放干ロ的塞子打开,将前炉融池内的铝液排至位于地坑里的铝水箱内。在下ー轮连续入铝开始时,又将第一包的铝液倒入前炉,之后又可采用虹吸方式完成以下所有抬包入铝,直到这ー轮结束。本专利技术的前炉结构,前炉不配置喷嘴,不使用燃料加热,在混合炉进第一包铝液时采用天车吊起抬包直接倾倒铝液进入前炉,在前炉熔池已经充满液体铝以后,就可以以虹吸方式连续完成以后的入铝工作了。使用本专利技术的前炉,在鋳造车间混合炉入铝这样一道关键工序中,既采用了可以减轻劳动强度、安全可靠、方便操作的虹吸入铝方式,又避免了传统配置中前炉由于使用加热器而造成的能源浪费,让铸造车间的生产更合理,达到简単、经济、安全、环保节能的效果。【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前炉I上ロ为敞开式结构,前炉融池2靠近混合炉5的ー侧上方设置有溢流ロ 3,溢流ロ 3通过导铝溜槽4与混合炉5连接;前炉融池2靠近地坑7的ー侧下方设置放干ロ 6,放干ロ 6与地坑7里的铝水箱8连接。放干ロ 6设置有塞子。【权利要求】1.一种铸造车间前炉结构,其特征在于:前炉(I)上ロ为敞开式结构,前炉融池(2)靠近混合炉(5)的ー侧上方设置有溢流ロ(3),溢流ロ(3)通过导铝溜槽(4)与混合炉(5)连接;前炉融池(2 )靠近地坑(7 )的ー侧下方设置放干ロ( 6 ),放干ロ( 6 )与地坑(7 )里的铝水箱(8)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铸造车间前炉结构,其特征在于:放干ロ(6)设置有塞子。【文档编号】B22D41/00GK103506611SQ201210202697【公开日】2014年1月15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9日 【专利技术者】李琏 申请人: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铸造车间前炉结构,其特征在于:前炉(1)上口为敞开式结构,前炉融池(2)靠近混合炉(5)的一侧上方设置有溢流口(3),溢流口(3)通过导铝溜槽(4)与混合炉(5)连接;前炉融池(2)靠近地坑(7)的一侧下方设置放干口(6),放干口(6)与地坑(7)里的铝水箱(8)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琏
申请(专利权)人: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