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制机的压模夹持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6102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块固定模板(1)和连接壳体(5)通过系杆(6)相互连接。一块可动模板(2)通过一个肘杆机构(7)连接在可动壳体(5)的前表面上。两根滑动杆(21)固定在可动模板(2)的后表面上,并且各根滑动杆(21)以平行的方式从可动模板的后表面向可动模板的移动方向延伸。两根中空杆(23)分别固定在连接壳体(5)的前表面上,以与滑动杆(21)相对应。各根中空杆(23)以平行的方式从可动模板的前表面向可动模板的移动方向延伸。各根滑动杆(21)插入在相应的中空杆(23)的内部以允许其沿着中空杆(23)的内部滑动。(*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注塑模制机的压模夹持单元,尤其是涉及用来在肘杆压模夹持单元中将一可动模板的移动方向限制在该单元轴向方向上的导向机构的结构。
技术介绍
图4A和4B图示了一个传统的肘杆压模夹持单元的结构。一块固定模板1和可动模板2相对设置。一个固定压模3附着在固定模板1的前面,且一个可动压模4附着在可动模板2的前面。一个连接壳体5设置在可动模板2的后侧。固定模板1和连接壳体5通过四根系杆6相互连接。诸系杆6分别延伸穿过可动模板的四个近角部的部分。各根系杆的一端固定在固定模板1上,同时各根系杆的另一端通过一个丝杠机构连接到连接壳体5上。各根系杆6有一个螺纹部分,以使其能穿过连接壳体5。连接壳体5上可旋动地装有螺母(未图示)。通过驱动各个螺母,壳体5就可相对固定模板1前移或后移以调整其间的距离。一个肘杆机构7支承在连接壳体5的前面。可动模板2通过肘杆机构7与连接壳体5相连。肘杆机构7包括一个液压缸19(在电力驱动型的情况下为一个滚珠丝杠等)、一个十字头13、肘连杆15等。液压缸用作一个驱动源。通过用液压缸19在轴向方向上向前和向后移动十字头13,肘连杆15就伸出或缩回。通过这样做,可动模板2就前移和后移以闭合和打开压模。可动模板2可沿着系杆6滑动。在可动模板2的下表面处安装了一个滚动式(或者楔入式)的支承机构(未图示)以支承模板的重量和压模的重量。一旦夹持住压模,压模就立即在肘杆机构7完全伸出之前闭合。此后,肘杆机构7进一步伸出以产生一个压模夹持力。液压缸19所施加的这个力被肘杆机构7数倍地增大并作用在压模3和4上。此时,与压模夹持力相应的反作用力作用在诸系杆6上。并且系杆6弹性地变形和拉伸。传统的肘杆式压模夹持单元存在的问题如下在如上所述的传统肘杆式压模夹持单元中,压模之间的平行度,亦即固定模板1和可动模板2之间的平行度,是根据可动模板2在系杆6上是否能平行于系杆6(相对固定模板1垂直地安装的)滑动来决定。如在图4B的局部放大示图中所示,可滑动件41设置在可动模板的系杆6穿过的区域处以使诸系杆能平滑地移动。此外,还设置了一个微小的间隙δ以允许形成一层油膜。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在可动模板2处,可滑动件41与系杆6之间的间隙δ和可滑动件41支承系杆的支承长度L两者会导致一个θ=tan-1(δ/L)的倾斜。由于倾斜角θ,会产生如下所述的问题。亦即,在装在固定模板1上的固定压模3和装在可动模板2上的可动压模4之间不能平滑地插入一个导销,或者在加压模制的过程中不能通过加压步骤获得一个厚度均匀的产品。作为一种使倾斜角θ变小的方法,考虑增大支承长度L。但既然支承长度值仅能设置到大致与可动模板2的厚度相应的程度,所以就无法将倾斜角θ减小到这样小的程度。由于必需保证油膜的厚度,所以很难减小间隙。这难于实现还由于必需要减小四根系杆6之间的安装间距差。如图4A中所示,根据迄今所采用的方法,杆状滑动件21(下文称为滑动杆)从可动模板2后面伸出到嵌入在连接壳体5中的相应导向套筒22中。如果这样做,由于从可动模板2的前表面到套筒22的距离L1与上述的长度L相比是很大的,所以能将倾斜角θ1=tan-1(δ/L1)减小到较小的程度。如果采用了这种方法,滑动杆21的末端就从连接壳体5的后面向后伸出,因而单元的整个长度就增大与可动模板2的行程相应的程度。在液压式肘杆机构中,应予注意的是,液压缸19用作肘杆机构7的驱动源并安装在连接壳体5的后侧上。因此,即使滑动杆21的末端从连接壳体5的后面伸出,也不会对包括液压缸19在内的压模夹持单元的全长造成任何不利的影响。但在电力驱动式的肘杆机构中,例如将一滚珠丝杠用作肘杆机构7的驱动源,并且在连接壳体5的后侧不再存在较大的凸出的部分。但由于滑动杆21延伸穿过连接壳体5,所以压模夹持单元的全长就增大,这样就产生了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考虑到在传统的肘杆式压模夹持单元中所遇到的上述问题而设计出的,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肘杆式压模夹持单元,它无需由于可动模板的导向机构的存在而增加单元的全长。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注塑模制机的压模夹持单元包括一块固定模板;一块设置在固定模板对面的可动模板;一个设置在可动模板后侧的连接壳体;一个连接在连接壳体与可动模板之间的肘杆机构;固定在可动模板上并以平行的方式从可动模板的后表面向可动模板的移动方向延伸的滑动杆;以及固定在连接壳体上并向连接壳体的向前方向伸出的导向件,该导向件成形有一个导向孔,以允许滑动杆在其中滑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注塑模制机的压模夹持单元,用来导向滑动杆的导向件位于可动模板和连接壳体之间,并且它无需使滑动杆的末端穿过连接壳体并伸出到连接壳体的后侧的后面。这样就无需增加单元的全长。此外,与在传统结构(图4A)中滑动件所实现支承的一支承长度L相比,从可动模板到导向件的距离可以大得多。这样就能将可动模板的倾斜角减小到一个较小的程度,并从而提高固定压模和可动压模之间的平行度。较佳的是,导向件包括一根以平行的方式从连接壳体的前表面向可动模板的移动方向延伸的中空杆,并且滑动杆插入到中空杆内部以允许滑动杆在其中滑动。以这样的结构,就可能实现更长的滑动杆与中空杆接触长度。因此,就能将可动模板的倾斜角减小到一个较小的程度,并从而提高固定压模和可动压模之间的平行度。通过使用中空杆,就可能从侧面导向肘杆机构的十字头。亦即,中空杆也用作允许在其中对十字头进行导向的导向装置。附图简述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注塑模制机的压模夹持单元的平面图;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压模夹持单元的前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压模夹持单元的放大的局部剖视图;图4A是图示传统的注塑模制机的压模夹持单元的一种形式的结构图;及图4B是图4A中所示的压模夹持单元的放大的局部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至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肘杆式压模夹持单元的图示结构。应注意到,图1是一个平面图,图2是一个前视图以及图3是一个一可动模板的导向部分的放大的剖视图。一块固定模板1和可动模板2相对设置。一个固定压模3附着在固定模板1的前面,且一个可动压模4附着在可动模板2的前面。一个连接壳体5设置在可动模板2的后面。固定模板1和连接壳体5通过四根系杆6相互连接。诸系杆6分别延伸穿过可动模板的近角部的部分。各根系杆6的一端固定在固定模板1上,同时各根系杆的另一端通过一个丝杠机构延伸穿过连接壳体5。通过驱动各个丝杠机构,壳体5就相对固定模板1前移或后移以调整其间的距离。一个肘杆机构7支承在连接壳体5的前表面处,并且可动模板2通过肘杆机构7与连接壳体5相连。此外,两根滑动杆21固定在可动模板2的后表面上。这些滑动杆21以平行的方式从可动模板2的后表面向可动模板的移动方向延伸。连接壳体5的前表面上固定有两根中空杆23,以与这两根滑动杆21相应。中空杆23以平行的方式从连接壳体5的前表面向可动模板2的移动方向延伸。各根滑动杆21插入到相应的中空杆23中,并可在中空杆23中滑动。肘杆机构7包括一个伺服电动机11、一个滚珠丝杠12(图3)、一个十字头13、肘连杆15等。伺服电动机用作一个驱动源。通过用滚珠丝杠12在轴向方向上向前和向后移动十字头13,肘连杆15就伸出或缩回。这样,可动模板2就前移和后移,从而闭合和打开压模。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注塑模制机的压模夹持单元,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一块固定模板(1); 一块设置在固定模板(1)对面的可动模板(2); 一个设置在可动模板(2)后侧的连接壳体(5); 一个连接在连接壳体(5)与可动模板(2)之间的肘杆机构(7); 固定在可动模板(2)上并以平行的方式从可动模板(2)的后表面向可动模板(2)的移动方向延伸的滑动杆(21);以及 固定在连接壳体(5)上并向连接壳体(5)的向前方向伸出的导向件(23),导向件(23)成形有一个导向孔,以允许相应的滑动杆(23)在其中滑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西敏裕宫内隆纪西沢诚
申请(专利权)人:东芝机械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