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扑翼飞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38399 阅读:176 留言:1更新日期:2014-01-04 13:34
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出了一种新型仿鸟扑翼飞行器,包括机身、连接在机身后方的尾翼、以及机身两侧的扑翼,所述的扑翼包括内段扑翼和外段扑翼,内、外段扑翼均由内部的扑翼骨架及外部蒙皮构成,其中内段扑翼骨架和外段扑翼骨架通过接头铰接;机身内部装有电机,电机通过减速齿轮组连接使机身两侧内、外段扑翼协调运动的传动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两段式扑翼,比单自由度扑翼机在外形和飞行机理上更加接近大型鸟类的飞行,结构简单,效率高,重量轻,承载能力更强。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两段式扑翼,比单自由度扑翼机在外形和飞行机理上更加接近大型鸟类的飞行,结构简单,效率高,重量轻,承载能力更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设计出了一种新型仿鸟扑翼飞行器,包括机身、连接在机身后方的尾翼、以及机身两侧的扑翼,所述的扑翼包括内段扑翼和外段扑翼,内、外段扑翼均由内部的扑翼骨架及外部蒙皮构成,其中内段扑翼骨架和外段扑翼骨架通过接头铰接;机身内部装有电机,电机通过减速齿轮组连接使机身两侧内、外段扑翼协调运动的传动机构。本专利技术采用两段式扑翼,比单自由度扑翼机在外形和飞行机理上更加接近大型鸟类的飞行,结构简单,效率高,重量轻,承载能力更强。本专利技术采用两段式扑翼,比单自由度扑翼机在外形和飞行机理上更加接近大型鸟类的飞行,结构简单,效率高,重量轻,承载能力更强。【专利说明】仿生扑翼飞行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仿生飞行器领域,具体是一种仿生扑翼飞行器。
技术介绍
扑翼飞行器是一种仿效鸟一样通过机翼主动运动产生升力和前行力的飞行器,又称振翼机。其特征是: 1、机翼主动运动。2、靠机翼拍打空气的反力作为升力及前行力。3、通过机翼及尾翼的位置改变进行机动飞行。人类的飞行梦就是从扑翼飞行器开始的,从固定翼初步实现的。仔细研究大型鸟类扑翼飞行动作可发现,尽管它们的扑翼动作千姿百态,但在正常平飞时,翅膀扑动的一个周期都大致可以分成下扑和上扑阶段: 1、下扑阶段是扑动的主要阶段,持续时间较长。鸟的内翼和外翼渐渐展开,尽量增大翼展和翼面积,获得较大升力。2、上扑阶段是为了回复到使翅膀回到最高点,开始下一周期的扑动,是一个回复过程,通常时间较短。在此阶段,关节弯曲、收拢,外翼翼尖伴随着小角度的扭转,获得向前的推力。目前,国内外已有试飞成功的微型扑翼飞行器,但其扑翼运动模态大多数是单自由度扑动(包括被动柔性变形),如图1所示的扑翼机构即是一种现有的单自由度扑翼形式。这类单自由度扑翼机主要由单个齿轮的旋转带动导杆沿导槽上下滑动,导杆的滑动又将转化为翅膀杆的往复拍动,仅仅简单模仿鸟的上下扑动,扑动形式单一,能耗较大,气动效率低,承载能力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单自由度仿鸟扑翼飞行器低效、高耗、承载能力小的缺点,设计出了一种新型仿生扑翼飞行器,不仅弥补了单自由度扑翼飞行器的不足,而且从外形和飞行机理上更加接近大型鸟类的飞行。本专利技术包括机身、连接在机身后方的尾翼、以及机身两侧的扑翼,所述的扑翼包括内段扑翼和外段扑翼,内、外段扑翼均由内部的扑翼骨架及外部蒙皮构成,其中内段扑翼骨架和外段扑翼骨架通过接头铰接;机身内部装有电机,电机通过减速齿轮组连接使机身两侧内、外段扑翼协调运动的传动机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内、外段扑翼下设有与机身固定连接的内段撑杆及外段撑杆。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内段撑杆与外段撑杆之间连接有支杆。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曲柄和四连杆,四连杆由外段扑翼骨架,内段扑翼骨架和接头组成;曲柄一端连接在减速齿轮组上,另一端通过连杆与四连杆的内段扑翼骨架相连,内段扑翼骨架以机身框架支点作为支撑点带动外段扑翼骨架运动。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二级减速齿轮包括电机齿轮、双联齿轮、左侧扑翼传动齿轮和右侧扑翼传动齿轮,其中,电机齿轮与电机和双联齿轮的大齿啮合,左侧扑翼传动齿轮与双联齿轮的小齿啮合,右侧扑翼传动齿轮与左侧扑翼传动齿轮啮合,两个曲柄分别与右侧扑翼传动齿轮和左侧扑翼传动齿轮固连。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在于:采用两段式扑翼,比单自由度扑翼机在外形和飞行机理上更加接近大型鸟类的飞行,结构简单,效率高,重量轻,承载能力更强。【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单自由度扑翼机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骨架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齿轮组的传动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传动机构示意图。图中各附图标记为:1.外段扑翼骨架,2.内段扑翼骨架,3.机身,4.内段扑翼翼肋,5.外段扑翼翼肋,6.外段扑翼,7.内段扑翼,8.尾翼,9.内段撑杆,10.支杆,11.外段撑杆,12.电机齿轮,13.双联齿轮,14.右侧扑翼传动齿轮,15.左侧扑翼传动齿轮,16.曲柄,17.连杆,18.四连杆,19.机身框架支点,20.接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机身3、连接在机身3后方的尾翼8、以及机身3两侧的扑翼,所述的扑翼包括内段扑翼7和外段扑翼6,内段扑翼6、外段扑翼7均由内部的扑翼骨架及外部蒙皮构成,其中内段扑翼骨架2和外段扑翼骨架I通过转动副连接。为了提高结构的强度和扑翼的稳定性,内段扑翼7上装有内段扑翼翼肋4,外段扑翼6上装有外段扑翼翼肋5。内段扑翼7和外段扑翼6下设有与机身固定连接的内段撑杆9及外段撑杆11。内段撑杆9与外段撑杆11通过支杆10连接。在图3中,减速齿轮组为二级减速齿轮组,包括电机齿轮12、双联齿轮13、左侧扑翼传动齿轮15和右侧扑翼传动齿轮14,其中,电机齿轮12与机身3内部的电机和双联齿轮13的大齿啮合,左侧扑翼传动齿轮15与双联齿轮13的小齿啮合,右侧扑翼传动齿轮14与左侧扑翼传动齿轮15哨合,两个曲柄16分别与右侧扑翼传动齿轮14和左侧扑翼传动齿轮15固连。电机齿轮12安装在一无刷电机上,带动齿轮组减速,将扑翼的最大频率控制在3-4Hz,这样既保证了扑翼结构的强度,也满足飞行气动力的需求。在图4中以右扑翼为例,四连杆18由外段扑翼骨架1,内段扑翼骨架2和接头20组成;曲柄16与一端右侧扑翼传动齿轮14相连,另一端通过连杆17与四连杆18的内段扑翼骨架2相连,内段扑翼骨架2以机身框架支点19作为支撑点带动外段扑翼骨架I运动。为了减少扑翼的振动和惯性力,内段扑翼7最大扑动角度控制在40° -50°之间。外段扑翼6和内段扑翼7的往复扑动并伴随着外段扑翼6的柔性变形产生了飞行中所需的升力和推力;再通过采用差动的控制方式就可以实现尾翼8的俯仰和偏航运动了。本专利技术具体应用途径很多,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仿生扑翼飞行器,包括机身(3)、连接在机身(3)后方的尾翼(8)、以及机身(3)两侧的扑翼,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扑翼包括内段扑翼(7)和外段扑翼(6),内、夕卜段扑翼(6、7)均由内部的扑翼骨架及外部蒙皮构成,其中内段扑翼骨架(2)和外段扑翼骨架(I)通过接头(20 )铰接;机身(3 )内部装有电机,电机通过减速齿轮组连接使机身两侧内、外段扑翼(6、7)协调运动的传动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扑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内、外段扑翼(6、7)下设有与机身固定连接的内段撑杆(9 )及外段撑杆(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仿生扑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段撑杆(9)与外段撑杆(11)之间连接有支杆(10)。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仿生扑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曲柄(16)和四连杆(18),四连杆(18)由外段扑翼骨架(1),内段扑翼骨架(2)和接头(20)组成;曲柄(16) —端连接在减速齿轮组上,另一端通过连杆(17)与四连杆(18)的内段扑翼骨架(2)相连,内段扑翼骨架(2)以机身框架支点(19)作为支撑点带动外段扑翼骨架(I)运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仿生扑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速齿轮组为二级减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仿生扑翼飞行器,包括机身(3)、连接在机身(3)后方的尾翼(8)、以及机身(3)两侧的扑翼,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扑翼包括内段扑翼(7)和外段扑翼(6),内、外段扑翼(6、7)均由内部的扑翼骨架及外部蒙皮构成,其中内段扑翼骨架(2)和外段扑翼骨架(1)通过接头(20)铰接;机身(3)内部装有电机,电机通过减速齿轮组连接使机身两侧内、外段扑翼(6、7)协调运动的传动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磊昂海松肖天航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山东省淄博市电信] 2014年03月14日 15:08
    你好,请问能载人吗?造价多钱?外形尺寸?最好给个样片。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