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轴滚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515738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01 14: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轴滚压装置,包括:滚轮、滚轮轴、轴承和长柄状的刀杆,所述滚轮轴的一端与所述轴承的内圈装配固定,另一端与所述滚轮装配固定或者另一端与所述滚轮为一体结构,所述刀杆的头部设有圆孔,所述轴承的外圈装配固定在所述圆孔内,所述刀杆的尾部用于夹持固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车轴滚压装置适于对车轴表面进行滚压强化处理,提高车轴的抗疲劳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轴滚压装置,包括:滚轮、滚轮轴、轴承和长柄状的刀杆,所述滚轮轴的一端与所述轴承的内圈装配固定,另一端与所述滚轮装配固定或者另一端与所述滚轮为一体结构,所述刀杆的头部设有圆孔,所述轴承的外圈装配固定在所述圆孔内,所述刀杆的尾部用于夹持固定。本专利技术的车轴滚压装置适于对车轴表面进行滚压强化处理,提高车轴的抗疲劳强度。【专利说明】车轴滚压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制造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车轴滚压装置。
技术介绍
车轴是车辆承载重量和安全运行的关键零件,改善车轴材料的表面性能能提高零件表面的耐磨性、抗疲劳性,从而延长车轴的使用寿命。大量的研究表明对车轴表面进行外力滚压强化,可大力提高车轴的抗疲劳性能,因此,实际生产应用中,需要一种针对车轴表面进行有效滚压强化处理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轴滚压装置,用以对车轴表面进行滚压强化处理,提高车轴的抗疲劳强度。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轴滚压装置,包括:滚轮、滚轮轴、轴承和长柄状的刀杆,所述滚轮轴的一端与所述轴承的内圈装配固定,另一端与所述滚轮装配固定或者另一端与所述滚轮为一体结构,所述刀杆的头部设有圆孔,所述轴承的外圈装配固定在所述圆孔内,所述刀杆的尾部用于夹持固定。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刀杆的头部的圆孔为阶梯孔,所述轴承的外圈装配固定在所述阶梯孔的大孔内,所述车轴滚压装置还包括:轴承压盖,所述轴承压盖具有盖住所述阶梯孔大孔的盖底和位于所述盖底上的环形凸缘,当所述轴承压盖扣装在所述阶梯孔的大孔内时,所述环形凸缘在所述滚轮轴的轴向压紧所述轴承的外圈。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滚轮的外轮沿上具有弧形凸缘,所述弧形凸缘的截面圆弧半径小于或等于待滚压车轴上最小凹槽的圆弧半径。本专利技术通过轴承的内圈和外圈分别于滚轮轴与刀杆的圆孔装配固定,实现当刀杆固定时,待滚压的车轴可以带动滚轮旋转对车轴的表面进行滚压,提高车轴表面的抗疲劳强度;进一步在滚轮的外轮沿上设置弧形凸缘可以使滚轮对车轴上的凹槽进行滚压强化,从而实现对车轴进行全面的滚压强化处理;进一步采用轴承压盖及阶梯孔对轴承进行固定和封装,使得工作中轴承能够得到有效地固定和保护,从而延长车轴滚压装置的使用寿命。【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车轴滚压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滚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滚轮轴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刀杆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轴承压盖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车轴滚压装置实施例的整体外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本专利技术车轴滚压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刀杆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车轴滚压装置包括:滚轮10、滚轮轴20、轴承30和长柄状的刀杆40,所述滚轮轴20的一端与所述轴承30的内圈装配固定,另一端与所述滚轮10装配固定或者另一端与所述滚轮10为一体结构,所述刀杆40的头部401设有圆孔403,所述轴承30的外圈装配固定在所述圆孔403内,刀杆40的尾部402用于夹持固定。具体来说,当车轴加工完成后,如铁道机车车辆的车轴,表面的粗糙度较大,由于轴肩或退刀槽处的轴截面尺寸的变化,这些部位的应力较集中,所以车轴经过长时间运行后,这些应力比较集中的地方易产生疲劳裂纹,严重时会给车辆的安全运行带来安全隐患,通过对车轴表面进行滚压有利于降低表面的粗糙度,减小应力,从而可以提高车轴的抗疲劳性能。本实施例的车轴滚压装置中的滚轮10是对待滚压表面强化处理车轴进行滚压的机构,其硬度一般大于待滚压车轴的硬度,当滚轮10与待滚压的车轴表面接触时,通过滚压可以使车轴表面局部产生微小的塑性变形形成强化层,从而改变车轴的表层结构、机械特性,提高车轴的抗疲劳性能。本实施例中的轴承为机械中常用的用于支撑旋转体的零部件,其内圈与外圈分别固定在具有相对旋转运动的不同的零部件上,本实施例中,轴承的内圈与滚轮轴固定,外圈与刀杆固定,而滚轮轴还与滚轮固定或与滚轮成一体结构,因此滚轮、滚轮轴及轴承具有同一旋转轴线,当刀杆固定时,滚轮可以绕着该旋转轴线转动。具体应用时,将本实施例中的长柄状的刀杆40的尾部402装夹在车床上,滚轮10的轴线与待滚压车轴的轴线平行,由于轴承30的外圈与刀杆40固定,轴承30的内圈与滚轮轴20固定,当刀杆装夹固定后,车轴转动时,车轴带动与其接触的滚轮10转动,就可以实现对车轴的滚压功能。实际应用中,滚轮10可以与滚轮轴20为一体结构,也可以为分体结构,即滚轮轴与滚轮为单独的零件,通过装配实现二者的固定连接,分体结构有利于各个零部件的单独加工,提高零件的精度。当滚轮10与滚轮轴20为分体结构时,二者之间的装配连接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键连接等,为简化加工及安装,二者也可以采用过盈配合方式实现装配固定,图1所示实例中滚轮与滚轮轴之间为采用过盈配合连接。图2为图1中滚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滚轮10的中心设有用于将滚轮10装配在滚轮轴60上的圆孔103,圆孔103—般可设置成阶梯孔,以便于对滚轮在滚轮轴上的定位,滚轮轴20上相应的部分设有凹槽207 (示于图3)。实际应用中,本专利技术的车轴滚压装置的滚轮外形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计,若滚轮外轮沿为圆柱面形,则可以对圆柱形车轴进行滚压,为了对具有圆弧连接的凹槽的车轴进行有效滚压强化,可以在滚轮10的外轮沿上设置弧形凸缘101,且使所述弧形凸缘101的截面圆弧半径小于或等于待滚压车轴上最小凹槽的圆弧半径,即弧形凸缘101凸起的圆弧半径越小,其能够滚压的车轴部位越多,设置有弧形凸缘的滚轮可以使该车轴滚压装置,不仅可以对车轴的圆柱表面进行滚压,还可以对车轴的轴肩、退刀槽、越程槽等部位的圆弧表面进行滚压。优选将弧形凸缘101设置在远离所述刀杆40的所述滚轮10的外轮沿上,且靠近所述弧形凸缘的滚轮端面上设有沉槽102,这种设置方式有利于使滚轮10的弧形凸缘101能够接触车轴上不易靠近处的圆弧表面并对其进行滚压。图3为图1中滚轮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滚轮轴20为阶梯轴,其主要包括安装滚轮10的轴段202、安装轴承30的轴段204、隔离滚轮10和轴承30的轴环段203、第一轴端部201和第二轴端部206,第一轴端部201和轴段202之间还具有用于配合滚轮10的阶梯孔的凹槽207。其中,装配滚轮10 —端的第一轴端部201的表面具有装配螺母60的外螺纹,在第一轴端部201装配螺母60有利于对滚轮的轴向固定,装配轴承30 —端的第二轴端部206设有安装挡圈80的轴槽205,挡圈80用于对轴承30进行轴向固定,阻挡轴承轴向运动。图5为图1中轴承压盖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图4和图5,为对轴承进行有效固定及封装保护,车轴滚压装置还可以包括轴承压盖50,刀杆的头部的圆孔403为阶梯孔,轴承的外圈装配固定在所述阶梯孔的大孔内,轴承压盖50具有盖住所述阶梯孔大孔的盖底501和位于所述盖底上的环形凸缘502,当所述轴承压盖50扣装在所述阶梯孔的大孔内时,所述环形凸缘502在所述滚轮轴的轴向压紧所述轴承30的外圈。轴承压盖与刀杆的连接可以有多种方式,一种可选方式为:轴承压盖50的盖底501的盖沿上设有多个螺栓孔503,所述阶梯孔的大孔的边沿设有与所述螺栓孔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轴滚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滚轮、滚轮轴、轴承和长柄状的刀杆,所述滚轮轴的一端与所述轴承的内圈装配固定,另一端与所述滚轮装配固定或者另一端与所述滚轮为一体结构,所述刀杆的头部设有圆孔,所述轴承的外圈装配固定在所述圆孔内,所述刀杆的尾部用于夹持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尔胜张世海李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