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法胜专利>正文

高分子胚体的复区成型加工方法及其模具技术

技术编号:949563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高分子胚体的复区成型加工方法及其模具,系通过模具在该模具内部的不同模室中分别模塑第一与第二初胚,且使各该初胚的形状分别具有与预定成型品形状的一部或他部相同的形状,继之,将各该各自独立的第一、第二初胚依其所对应的一部或他部形状容纳于一成型模室中,彼此并沿预定的方向相对接合,而由该成型模室将各该第一及第二初胚模制成预定的成型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与高分子成型加工技术有关,特别是关于一种高分子胚体的复区成型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专利技术人在前所专利技术的第200610065800.7号复区高分子的热模注料’方法中所揭露的
技术实现思路
,系通过适当的区隔构造将单一模室区隔成允许不同组成的原料,各自注入已被分隔的同一模室的不同空间中,俟注料完成后再除去该等区隔构件,并透过合模的压力使已注入的不同原料产生些许侧向的移动,用以填补该被移出的区隔构件所遗留的空间。惟,专利技术人发现上开的
技术实现思路
具有较高的制造精度要求,具体来说,如何控制使已注入的原料在合模状态下相向地流动至将该遗留空间填满,系涉及到注入原料量的多寡、原料流动系数的控制、热模温度、空气抽离与否等等因素、凡此种种对于成型品品质具有相当的影响,因此,从结果上来看,上开专利技术案在制造精度不足时即易产生复区原料彼此间无法将该遗留空间完全填满,抑或因其流动在未受导引下所产生接触界面不平整的状态,而影响到成型产品的外观,造成品质控管上的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分子胚体的复区成型加工方法,其可在较低制造条件要求下,妥适地达成产品所需具备的复区结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则在于,提供一种高分子胚体的复区成型加工方法,其可确保成型产品品质的均一性,以达到较高的产品良率。为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一种高分子胚体的复区成型加工方法,包含有下列主要步骤a、取用一模具;该模具具有一第一模室,一第二模室,系与该第一模室相隔开来,并使该第一模室一侧室壁形成的第一对接壁面与该第二模室一侧室壁形成的第二对接壁面彼此呈平行,一第三模室,其形状为各该第一、第二模室形状的组合;b、使该模具位于一第一合模状态上,而于该模具内部形成彼此各自独立的各该第一、第二模室;c、使具不同组成的原料被分别容纳于各该第一、第二模室中,而被模塑成第一及第二初胚,并使各该初胚分别以所由成型的各该对应模室的对接壁面形成可相互对接的接合端面;d、使该模具位于一第二合模状态上,形成该该第三模室,同时使于该c步骤中所模塑的各该第一、第二初胚容置于该第三模室中与本身形状对应的位置上,并以各该对接端面相向对接;e、使各该第一、第二初胚于该第三模室中经化学反应程序,用以模制成型与预定成型品形状相同的形状。用于所述高分子胚体的复区成型加工方法的模具,包含有一上模,具有一上板身,一开口朝下的上模穴;一下模,位于该上模的下方,具有一下板身,一开口朝上的下模穴;一可移出的中模,介于各该上、下模之间,具有一中板身;一第一模室,当该上模与该中模彼此叠合贴接时,由该上模穴因开口端受该中模封闭所形成;一第二模室,当该中模与该下模彼此叠合贴接时,由该下模穴因开口端受该中模封闭所形成;一第三模室,当该中模移出后,当该上模与该下模彼此叠合贴接时,各该上、下模穴彼此相向对接所形成;该中模更包含有一上影模穴,具与该上模穴形状的一部对应的形状,而凹设于该中板身的下侧端面上,一下影填块,具有该下模穴的一部形状相同且得互补的形状,而沿该上影模穴一侧穴壁延伸突设于中板身的下侧端面上,从而当该中模与该下模叠合贴接时,使该上影模穴与该下模穴的他部开口对接,并使该下影填块填置于该下模穴的一部中,形成该第二模室,一下影模穴,具与该下模填块相同的形状,凹设于该中板身的上侧端面上,一上影填块,具与该上影模穴相同的形状,而沿该下影模穴一侧穴壁延伸突设于该中板身的上侧端面上,从而当该中模与该上模叠合贴接时,使该下影模穴与该上模穴的他部开口对接,并使该上影填块填置于该上模穴的一部中,形成该第一模室。以下,兹举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制造流程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沿图1中a-a方向的平面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沿图1中b-b方向的平面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就图1中c部份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以本专利技术所揭实施例制成的具复区高分子成型品的立体外观图。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阅各图所示,在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所提供高分子胚体的复区成型加工方法系揭露用以成型具不同组成密度的复区鞋底。具体而言,其包含了有下列的步骤a、取用一模具10。该模具10由一上模11、一中模12、一下模13、一第一模室14、一第二模室15以及一第三模室16所组成。更进一步来说,该上模11,具有一上板身111,一开口朝下的上模穴112凹设于该上板身111的下侧板面上。该下模13,位于该上模11的下方,并具有一下板身131,一开口朝上的下模穴132则凹设于该下板身131的上侧板面上。该中模12则以可被移出的方式夹设于各该上、下模11、13之间,具有一中板身121,一上影模穴122,具与该上模穴112形状的一部对应的形状,而凹设于该中板身121的下侧端面上,一下影填块123,具有该下模穴132的一部形状相同且得互补的形状,而沿该上影模穴122一侧穴壁延伸突设于中板身121的下侧端面上,从而以当该中模12与该下模13叠合贴接时,得使该上影模穴122与该下模穴132的他部开口对接,并使该下影填块123填置于该下模穴132的一部中,以形成该第二模室15,一下影模穴124,具与该下模填块123相同的形状,凹设于该中板身121的上侧端面上,一上影填块125,具与该上影模穴112相同的形状,而沿该下影模穴124一侧穴壁延伸突设于该中板身121的上侧端面上,以当该中模12与该上模11叠合贴接时,得使该下影模穴124与该上模穴112的他部开口对接,并使该上影填块125填置于该上模穴的一部中,以形成该第一模室14;且其中,位于该上影模穴122一侧穴壁及沿的延伸的该下影填块123的一侧块壁上、以及位于该下影模穴124一侧穴壁及沿的延伸的该上影填块125的一侧块壁上的两对接壁面126、127,彼系呈向对互补的斜面,而倾斜的角度α则小于10度角。该第三模室16,当该中模12被移出后,位于该上模11与该下模13彼此叠合贴接端面之间,亦即由各该上、下模穴112、132彼此相向对接所形成,其形状则与预定成型品的形状相同。b、使各该上、中及下模11、12、13彼此上下对应叠接而使该模具10位于一第一合模状态下。c、将具有不同组成的第一、第二原料分别经由适当的注料装置注入各该第第、第二模室14、15中,以藉由各该第一、第二模室14、15模塑出具不同形状的第一与第二初胚17、18,更精确的说,各该第一、第二初胚17、18的各别形状对应于该第三模室16形状的一部或他部,且对应于各该倾斜的对接壁面126、127,使各该第一、第二初胚17、18分别的一侧被模塑成对应的倾斜接合端面171、181。d、移出该中模12,并使已模塑的各该第一、第二初胚17、18分别附着在各该上、下模穴112、132上。e、使该上模11及该下模13彼此上下叠合贴接,而令各该上、下模穴112、132同时对接形成该第三模室16,在此同时,附着于其上的各该第一、第二初胚17、18亦容纳于该第三模室16中,并以各该接合端面171、181彼此侧向邻接贴合。f、继之,再使各该第一、第二初胚17、18于该第三成型模室16中经对应的化学反应程序而被模制成具有预定形状的成品。通过上述的方法,本专利技术可经由使各该第一、第二初胚17、18在形状上的结合后与预定成型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分子胚体的复区成型加工方法,包含有下列主要步骤:a、取用一模具;该模具具有一第一模室,一第二模室,系与该第一模室相隔开来,并使该第一模室一侧室壁形成的第一对接壁面与该第二模室一侧室壁形成的第二对接壁面彼此呈平行,一第三模室,其 形状为各该第一、第二模室形状的组合;b、使该模具位于一第一合模状态上,而于该模具内部形成彼此各自独立的各该第一、第二模室;c、使具不同组成的原料被分别容纳于各该第一、第二模室中,而被模塑成第一及第二初胚,并使各该初胚分别以所 由成型的各该对应模室的对接壁面形成可相互对接的接合端面;d、使该模具位于一第二合模状态上,形成该该第三模室,同时使于该c步骤中所模塑的各该第一、第二初胚容置于该第三模室中与本身形状对应的位置上,并以各该对接端面相向对接;e、 使各该第一、第二初胚于该第三模室中经化学反应程序,用以模制成型与预定成型品形状相同的形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法胜
申请(专利权)人:陈法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