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49253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冷却模具,其包括一块冷却板及一块与该冷却板相配合的固定板,该冷却板包括一个基体,该基体上设置有一个冷却部,该冷却部上设置有多条冷却槽,该冷却模具内还设有一与上述冷却槽相贯通的气体输入通道。压缩气体从气体输入通道流出后,流向各个冷却槽,可使工件表面均匀冷却,且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涉及一种用于热熔接装置的冷却模具
技术介绍
工件经过热熔作业后,其表面具有较高的温度,为防止操作人员取出工 件时被烫伤及满足胶结合特性的要求,热熔接装置需采取相应的冷却模具对 工件进行冷却,现有技术通常在冷却模具的表面设置冷却结构对工件进行冷 却。请参阅图1, 一种采用现有冷却模具的热熔接装置10包括一个工作机台 11及一个控制器12。工作机台11包括一个支撑架13,该支撑架13上设置 有一个加热单元14及一个冷却单元15,该加热单元14由一个第一推动部141 及设置于该第一推动部141底端的加热板142组成,该冷却单元15由一个第 二推动部151及设置于该第二推动部151底端的冷却模具152组成。该支撑 架13下方设置有一个导轨16,其上设置有一个滑台17,该滑台17上设置有 一个安装座18。该滑台17被连接到一个滑台驱动装置19,其可在滑台驱动 装置19的带动下沿导轨16进行滑动。请参阅图2,该冷却模具152包括一模板153,其上设置有一个模腔154 及四个装配孔155,该模腔154的形状根据工件可有不同的设计。该模腔154 内开设有多个贯穿的喷气孔156,这些喷气孔156与一个空气压缩器(图未 示)相连通。请同时参阅图3,使用时,先取出一工件(图未示)并粘贴好双面胶, 将其置入安装座18中,接着将另一工件(图未示)放入安装座18中与先前 置入工件相叠合,控制器12控制滑台驱动装置19驱动滑台17沿导轨进行滑 动,当滑台17移位至与加热单元14相对的位置时,滑台驱动装置19将停止 运动,第一推动部141带动加热板142下降至滑台17上方,进行热熔。热熔 完成后,第一推动部141退回原静止位置,滑台17在滑台驱动装置19的驱 动下再次开始运动,当滑台17移位至与冷却单元15相对的位置时,滑台驱 动装置19将停止运动,第二推动部151带动冷却模具152下降,当冷却模具 152的才莫"空154贴合于工件上时,空气压缩器产生的压缩气体从喷气孔156 喷出,从而对该温度较高的工件进行冷却。冷却完成后,第二推动部151退 回原静止位置,滑台驱动装置19将沿与原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将该滑台17 推回初始位置,此时,可将工件从安装座18取出。这种热熔接装置的冷却模具152采用喷气孔结构对工件喷气进行冷却, 在一定时间内可达到冷却工件的目的,但由于喷气孔分布不均匀,将使工件 各个部位的冷却效果不一致,且在冷却过程中不易散热,需要较长时间才能 使工件冷却,另外,当喷气孔的孔径过大时,会影响工件与上模表面之间的 相互贴合。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内容,提供一种能均匀冷却工件、散热良好的冷却模具实为必要。一种冷却模具,其包括一块冷却板及一块与该冷却板相配合的固定板, 该冷却板包括一个基体,该基体上设置有一个冷却部,该冷却部上设置有多 条冷却槽,该冷却模具内还设有一与上述冷却槽相贯通的气体输入通道。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冷却模具采用气体输入通道与冷却槽相配合的结 构,压缩气体从气体输入通道流出后,流向各个冷却槽,可使工件的表面均 匀冷却,且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采用现有冷却模具的热熔接装置立体示意图2是现有冷却模具立体示意图3是图1所示热熔接装置的制程分析图4是采用本专利技术冷却模具的热熔接装置立体示意图5是图4所示热熔接装置的加热板立体示意图6是图4所示热熔接装置的第一冷却单元立体示意图7是本专利技术冷却模具立体分解图8是图4所示热熔接装置的制程分析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冷却模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 专利技术冷却模具用于热熔接装置。请参阅图4,该热熔接装置20包括一个框架21、 一个转动支撑件23、 四个载置台24、 一个加热单元25、 一个第一冷却单元26、 一个第二冷却单 元27及一个控制器28。框架21包括一支撑板211,其设于框架21的中上部。转动支撑件23活动设置于该框架21内并位于支撑板211的下方,其可 由驱动装置驱动而进行转动,本实施例中的转动支撑件23为一转盘。四个载置台24均勻分布于转动支撑件23上,其可用于容置工件(图未 示),可以理解的是,该载置台24的形状可根据工件有不同的设计。请同时参阅图5,加热单元25设置于支撑板211上,其包括一个第一驱 动件251及设置于该第一驱动件251底端的加热板252,该加热板252上设 置有一个凸起253,该凸起253上表面根据工件的形状设置有相应的加热部 254,本实施例的加热部254为一个凹槽,其上设置有与工件的镜片安装部位 (图未示)相对应的避让结构,该避让结构为一个圓孔255及一个方形凹槽 256。请同时参阅图6及图7,第一冷却单元26设置于支撑板211上,其包括 一个第二驱动件261及设置于该第二驱动件261底端的冷却模具262。该冷却模具262由一块冷却板263及将该冷却板263固定于第二驱动件 261的一块固定板264构成。冷却板263包括一个基体2631,该基体2631为一块方形平板,其上设 置有凸起部2632,四个位于基板2631边缘部分的通孔2633及一设置于其中 两通孔2633之间的穿孔2634。该凸起部2632上表面根据工件的形状设置有 相应的冷却部2635,本实施例的冷却部2635为一凹槽,该冷却部2635才艮据 工件的形状开设有一个圓孔2636及一个方形凹槽2637。该冷却部2635还开 设有一个进气孔2638及多条相互平行或垂直的冷却槽2639,该进气孔2638 位于该方形凹槽2637内。该凸起部2632于其两侧还延伸有两个方形凸块 265,该方形凸块265上端面设置有一个导柱安装孔2651,与该上端面相邻 的外侧面上对应该导柱安装孔2651设置有一个导柱定位孔2652,该导柱定4立孔2652与该导柱安装孔2651垂直相通。固定板264为一块与冷却板263相配合的方形平板,其包括一上表面 2641, —与该上表面2641相对的下表面2642,及连接该上表面2641与下表 面2642的四个侧面2643。上表面2641边缘部分对应所述通孔2633开设有 四个固定螺孔2644贯穿至下表面2642,邻近该固定螺孔2644处还分别开设 有一个装配孔2645贯穿至下表面2642。该固定板264的一侧面2643上向内 开设有一个进气孔2646,该进气孔2646延伸至该固定板264的中部,并向 上表面2641延伸为 一个与进气孔2638相对应的传输孔2647。该进气孔2646、 传输孔2647及进气孔2638相连通构成一与冷却槽2639相贯通的气体输入通 道。该固定板264于其一侧面2643上还开设一个用于置放侧温仪(图未示) 的测温孔2648,于其边缘部分还开设有一个测温仪固定孔2649与该测温孔 2648垂直连通,该测温仪固定孔2649与穿孔2634相对应。请再参阅图4,该第二冷却单元27设置于支撑板211上,其包括一个第 三驱动件271及设置于该第三驱动件271底端的冷却模具272,该冷却模具 272由一块冷却板273及将该冷却板273固定于第三驱动件271的固定板274 构成。该冷却板273具有与冷却板263相同的结构,该固定板274具有与固 定寺反264相同的结构。可以理解的是,冷却板与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却模具,其包括一块冷却板及一块与该冷却板相配合的固定板,该冷却板包括一个基体,该基体上设置有一个冷却部,其特征在于:该冷却部上设置有多条冷却槽,该冷却模具内还设有一与上述冷却槽相贯通的气体输入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顺河黄理培蔡子琦庄云翔
申请(专利权)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沛鑫半导体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