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塑和涂覆基材的方法和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949099 阅读:149 留言:1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在具有至少两个模腔的模具中模塑和涂覆基材的方法和设备。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a)在模具的第一模腔中模塑基材,(b)将步骤(a)制备的基材送入模具的第二模腔中,(c)在该第二模腔中对步骤(a)制备的基材涂以漆料,其中该涂覆在升压下进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模塑和涂覆基材的方法和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在模具中模塑和涂覆基材的方法和模具。由EP 197496 A中已知用于在模具中模塑和覆盖基材的方法。该基 材的模塑在其间具有模具空腔(Formhohlraum )的两个可分离的模具之 间进行,直到该基材部分硬化为止。当该基材硬化到其表面形成可接受 覆层的肤层的程度时,将该覆层注入模具空腔中。该覆层注入压力显著 高于注入紧前面的模具空腔压力。在注入时该模具处于受压的封密状 态,基本上未拆卸(Zuriickziehen)模具。由此该覆层基本上压贴在该 基材的整个表面上。按EP 197496 A,该基材的模塑通过注压进行。用 根据EP 197496 A的方法应可避免各种缺点如由于模具在注入覆层前该 模具的开和关所造成的循环时间拉长。按EP 197496 A通过在大于硬化 压力下注入覆层可回避模具的开和关过程。但EP 197496 A中的所述方 法的缺点在于在模腔(Kavimt)中要依次进行基材制备和基材涂覆。因 此不可任意选用该两工艺步骤的不同工艺参数如覆层壁厚或模具表面 温度。在DE4316154 A中描述了一种对内精整部件(Innenausbauteil)涂覆可交联的硬化树脂或漆料的方法。在该方法中,将该内精整部件置入 模具的确定位置中,从而以注塑过程或压铸过程方式在该内精整部件表 面上涂覆覆层。以单一加工步骤将树脂或漆料以所需总厚度在封闭的模 具中涂覆。虽然会由于凝固会有所收缩,在总硬化时间内对首先呈液态 和接着在模具中凝固的树脂或漆料施加随时间不变的压力。因此,该压 力的选择要使可能存在的空气溶于液态树脂或漆料中。在DE 4316154 A 的方法中,为了进行涂覆,将制成的内整饰部件置于模具中。该内整饰 部件的制备与其涂覆无关。尽管出现收缩,但涂覆时可推动模具冲头使 该模具内压仍保持不变。该模具内压的大小应使在硬化时空气保持溶解 并对涂层质量无不利影响。该待喷涂的内整饰部件的外部制备有缺点 的,因为其特别是增加了方法的设备耗费。因此制备成本也大大增加。 此外,EP 934808 A已知一种用于在模具中涂覆的方法,在第一步 中包括在模具中由合成树脂按注塑法、压注法(Pragespritzverfahren)或 注压法制备模制体。其通过在包括固定的半模和活动的半模的模具上应用夹紧压力实现的。在第二步中,减少该夹紧压力或分开该固定的和活 动的半模,然后以另 一步将涂覆材料注入模具内表面与模具中的模制体 的表面之间。注入涂覆材料后在以一定的夹紧压力过渡时间间隔按多步变化夹紧压力的方式使该模具夹紧。EP 934808 A的该两步骤即模制体 的模塑和模制体的涂覆是在一个模腔中进行的,其中涂层的硬化在特定 的压力曲线下完成。因为在此方法中还是在一个模腔中实施各个步骤, 所以具有与EP 197496 A的方法同样的缺点。US 2003/0197307 A公开了 一种用于注塑模制件的方法,并接着在 涂覆热固性的漆料层。该注塑和接着的涂覆在两分开的模腔中进行。按 US 2003/0197307 A,应用基本不含挥发性成分的热固性组合物涂覆。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模塑基材并涂覆漆料的方法,该方 法不具有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无论其厚度如何,该漆料涂层的涂覆是 均匀的和无缺陷的。本专利技术的主题是用于在具有至少两个模腔的模具中模塑和涂覆基 材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a) 在模具的第一模腔中模塑基材(b) 将根据步骤(a)制备的基材送入模具的第二模腔中(c) 在该第二模腔中对根据步骤(a)制备的基材涂覆漆料,其中 该涂覆漆料在压力即升压下进行,并石更化该漆料。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在有两个或多个模腔的模具中进行,使得该基材的两 方法步骤即(a)模塑和(c)涂覆在不同的模腔中进行。该模腔的表面 可由相同的或不同的材料如玻璃、陶瓷、塑料、金属或合金制成。按步骤(a),该基材在第一模腔中的模塑例如可通过注塑、注压、 压制、反应性注塑(reaction injection molding, RIM)或发泡进4亍。作 为材料可应用所有热塑性和热固性塑料,如聚碳酸酯(PC)、聚酯特别 是聚对苯二曱酸丁二醇酯(PBT)或聚对苯二曱酸乙二醇酯(PET)、 聚酰胺(PA)、聚乙烯(PE)、聚苯乙烯(PP)、聚苯乙烯(PS)、 聚(丙烯腈-共-丁二烯-共-苯乙烯)(ABS)、聚(丙烯腈-共-苯乙烯-共-丙烯酸酯)(ASA)、聚(苯乙烯-共-丙烯腈)(SAN)、 聚曱醛(POM)、环状聚烯烃(COC)、聚苯醚(PPO)、聚曱基丙烯 酸曱酯(PMMA)、聚苯硫(PPS)、聚氨酯(PUR)、环氧树脂(EP)、 聚氯乙烯(PVC)和其共混物。该基材可呈任意形状。按步骤(a)的基材模塑优选按注塑法由热塑性塑料进行。长久以来,该注塑法是现有技术所熟知的。如果该基材通过注塑法由热塑性塑料制成,则所有热塑性塑料均适用如PC、 PBT、 PA、 PE、 PP、 PS、 ABS、 ASA、 SAN、 PET、 POM、 COC、 PPO/PA或PPO/PS共混物、PMMA、 PPS、热塑性聚曱烷(Polymethan) (TPU) 、 EP、 PVC和其共混物。模塑基材后,按步骤(b)将该基材送入同一模具的第二模腔。为 此打开该模具并将基材转移到到第二模腔中。该基材的转移可按已知方 法(如在多色注塑中所采用的方法)进行。典型的方法是用转盘加料器、 换向板、滑动腔或变址盘等方法转移,在这些方法中将该基材保持在芯 体上。如果该基材在转移时保持在芯体上,则其优点为转移后位置被精 确确定。另一方面是用现有技术已知的方法来转移基材,在这些方法 中,该基材如利用操作系统从一个模腔中取出并置入另一模腔中。借助 取出基材的转移在涂覆时提供了较大的设计余度如在产生弯曲或有掩 盖区的情况下。按本专利技术方法的步骤(c),该基材在模具的第二模腔中经涂漆, 该涂覆在压力下进行。这意指该漆的涂覆和硬化在压力下进行。在漆料 的注入期和后压期即硬化期间需足够的压力,以避免漆层的泡形成。漆 层的涂覆如此进行,即在压力下将漆料例如用注入法充填入基材表面和 模腔内壁之间的空隙中。该压力的大小必需要在达到漆料的使用期 (Topfzeit)之前充满模腔。同时该压力防止在漆的流动端面形成气泡。 漆料的硬化也在压力下进行。本专利技术范围内该漆料硬化期意指为确保所 述基材可靠脱模而又不损害漆层所至少需要的时间。该压力必需如此 高,以使在硬化中可抑制漆中的气泡形成。此外该压力要使在硬化时可 补偿漆的体积收缩,在硬化时间结束时,可将模腔中的压力下降到环境 压力。涂覆时的压力优选为10-90巴,特别优选40-60巴。该从外部施 加的压力在涂覆时即在注入和硬化时保持恒定。备选地,在涂覆期间, 该从外部施加的压力也可是变化的,这时压力优选为10-90巴,特别 优选40- 60巴。该压力例如可通过活塞从外部施加。备选地,该压力 也可通过压缩过程施加。本专利技术方法适合的漆层厚度为0.01 -3 mm。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例如通过加热上半模产生的基材和漆料的 热膨胀可用于调节涂覆时模腔中的压力。通过选择在第 一和/或第二模腔 中的模具表面温度和/或停留时间可有目的地得出与漆料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在具有至少两个模腔的模具中模塑和涂覆基材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a)在模具的第一模腔中模塑基材,    (b)将根据步骤(a)制备的基材送入模具的第二模腔中,    (c)在该第二模腔中对根据步骤(a)制备的基材涂覆漆料,其中该涂覆漆料在升压下进行,并接着硬化该漆料。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O佐尔纳T朱斯特J蒂莱克B豪斯塔特M格拉维K科尼琼S朗
申请(专利权)人:拜尔材料科学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天津市电信IDC机房] 2015年01月13日 15:02
    基材是复合地板的组成部分基本基材成分是差不多的只是看质量而已也不分什么品牌的基材地板基材占整个地板组成部分以固形物计的90%以上基材在整个强化木地板的成本结构中约占有70%的份额木材资源价格和供给状况是基材成本的核心因素此外基材由于其材质组分的差异以及使用胶粘剂的差异以至于加工工艺设备的不同产生其成本的差异
    0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