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489344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25 23: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用以分散液晶显示面板内残留的电荷,消除液晶显示面板因电荷累积造成的图像出现残像的现象。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以及位于所述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之间的液晶层;还包括,分布于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之间的至少外表面附着有纳米导电粒子的若干附着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用以分散液晶显示面板内残留的电荷,消除液晶显示面板因电荷累积造成的图像出现残像的现象。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以及位于所述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之间的液晶层;还包括,分布于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之间的至少外表面附着有纳米导电粒子的若干附着体。【专利说明】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技术迅速发展,并成为目前工业界的新星和经济发展的亮点。在液晶显示蓬勃发展的同时,宽视角、高画质和较快的响应速度等成为显示装置件的迫切要求。目前,超维场转换技术(Advanced Super Dimension Switch, ADS)型、及平面内开关(In-Plane Switching, IPS)型,或垂直对准平面内开关(Vertical Aligment-1n-PlaneSwitching, VA-1PS)型液晶显示等技术,具有宽视角、高画质与较快的响应速度等特性,非常适合应用于各种动态影像用液晶显示领域。上述宽视角液晶显示面板中的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至少之一上存在电荷积累,导致液晶显示面板存在残像的问题,液晶显示面板的残像问题会严重影响显示质量。例如,针对IPS、ADS等显示模式来说,阵列基板上的栅极扫描线工作时会有电压,由于彩膜基板上的黑矩阵层(BM层)主要成分为炭黑,BM层很容易产生感应电荷,与此同时,彩膜基板上的彩色树脂层会感应出相反电性的电荷,彩膜基板上的感应电荷与阵列基板上的导电层或电荷之间形成垂直电场。垂直电场不但不利于IPS、ADS等显示模式实现图像显示,还会使彩膜基板上的取向膜材料内部的带电粒子析出,进一步加剧了电荷在取向层上的累积。现有技术一般采用在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内掺杂纳米导电粒子的方式解决因取向层上电荷的累积导致残像的问题,但是该方案具有以下缺陷:单纯的掺杂纳米导电粒子极易产生纳米导电粒子团聚的现象,且团聚后的纳米导电粒子很难分开,导致液晶显示面板内的纳米导电粒子分布不均匀,无法从根本上解决BM上各处电极化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用以分散液晶显示面板内残留的电荷,消除液晶显示面板因电荷累积造成的图像出现残像的现象。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以及位于所述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之间的液晶层;还包括,分布于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之间的至少外表面附着有纳米导电粒子的若干附着体。较佳地,所述附着体的形状为球状或椭球状,直径为0.5?3 μ m。较佳地,所述附着体为玻璃微珠。较佳地,所述玻璃微珠为空心玻璃微珠,且具有多个与大气相通的孔洞,所述玻璃微珠的壳体内及孔洞内也附着有纳米导电粒子。较佳地,所述纳米导电粒子为纳米二氧化钛、纳米氧化锌,或纳米氧化铝。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彩膜基板的制作过程、阵列基板的制作过程,分别在所述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上形成取向膜的过程,还包括在阵列基板上设置的取向膜表面形成隔垫物和至少外表面附着有纳米导电粒子的若干附着体的过程;以及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对盒的过程;其中,在阵列基板上设置的取向膜表面形成隔垫物和至少外表面附着有纳米导电粒子的若干附着体的过程具体为:将至少外表面附着有纳米导电粒子的附着体与隔垫物按照预设比例混合均匀形成混合物,将所述混合物喷洒在所述阵列基板上设置的取向膜表面。较佳地,将所述至少外表面附着有纳米导电粒子的附着体与隔垫物按照1:9?1:1的比例混合均匀形成混合物。较佳地,所述至少外表面附着有纳米导电粒子的附着体通过如下方法制作:将纳米导电粒子溶于乙醇使得团聚的纳米导电粒子分散开;将玻璃微珠作为附着体浸泡于所述纳米导电粒子与乙醇的混合液中,使得玻璃微珠的外表面附着纳米导电粒子;在80°C的水浴环境中抽真空使得乙醇彻底挥发,得到表面附着有纳米导电粒子的玻璃微珠。较佳地,所述玻璃微珠为空心玻璃微珠,且具有多个与大气相通的孔洞,所述玻璃微珠的壳体内及孔洞内也附着有纳米导电粒子。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液晶显示面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包括分布于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之间的至少外表面附着有纳米导电粒子的若干附着体。纳米导电粒子可以吸附彩膜基板或阵列基板上取向层上残留的电荷,消除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上设置的取向层上的残留电荷,同时,纳米导电粒子附着在附着体上,位于不同附着体上的纳米导电粒子不容易团聚,避免了液晶显示面板中纳米导电粒子局部团聚引起无法完全消除残像的问题。【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截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外表面、壳体内以及孔洞内附着有纳米导电粒子的空心玻璃微珠结构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ADS模式的液晶显示面板对应的电场分布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用以分散液晶显示面板内残留的电荷,消除液晶显示面板因电荷累积造成的显示画面出现残像的现象。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包括分布于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之间的至少外表面附着有纳米导电粒子的若干附着体。纳米导电粒子可以吸附彩膜基板或阵列基板上取向层上残留的电荷,消除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上设置的取向层上的残留电荷,同时,纳米导电粒子附着在附着体上,位于不同附着体上的纳米导电粒子不容易团聚,避免了液晶显示面板中纳米导电粒子局部团聚引起无法完全消除残像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有附图中涉及的结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附图中的各功能膜层之间的相对位置和相对厚度并不代表真实厚度。以下将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参见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的截面图,包括:第一基板I和第二基板2,以及位于第一基板I和第二基板2之间的液晶层(图1中未体现液晶层);第一基板I靠近液晶层的一侧设置有TFT像素阵列(图1中仅示出TFT11),作为阵列基板;第二基板2靠近液晶层的一侧设置有黑矩阵21和彩色树脂层22,作为彩膜基板;还包括:位于第一基板I上靠近液晶层一侧的第一取向膜13 ;位于黑矩阵21和彩色树脂层22上靠近液晶层的一侧的第二取向膜23 ;分布于第一基板I和第二基板2之间的隔垫物3和至少外表面附着有纳米导电粒子的若干附着体4。参见图1,液晶显示面板在实现图像显示过程中,阵列基板上的栅极扫描线上施加有一定电压,与栅极扫描线对应的黑矩阵21会不可避免地感应产生正电荷,与黑矩阵21相邻的彩色树脂层22会感应产生负电荷,相应地,与彩色树脂层22对应区域的第二取向膜23上会感应产生正电荷,与彩色树脂层22对应的第一取向膜13上会感应产生负电荷。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中包括至少在表面附着有纳米导电粒子的若干附着体4,首先由于纳米导电粒子附着于附着体4上,一般不会轻易脱落;此外,由于附着体4的尺寸在微米量级,纳米导电粒子的尺寸在纳米量级,附着体4上附着大量纳米导电粒子,即使有部分纳米导电粒子脱落,也是极少数的。因此,大量或者全部的纳米导电粒子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以及位于所述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之间的液晶层;还包括,分布于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之间的至少外表面附着有纳米导电粒子的若干附着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新星柳在健姚继开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