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壳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489255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25 23: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露一种导光壳体,用以传送指示灯的光线,包括入光面、出光面与第一反射面,且出光面包括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当指示灯的光线进入入光面后,第一部分的光线经第一反射面被反射至出光面的第一平面,第二部分的光线被传送至出光面的第二平面。由于第一反射面的设置,指示灯的光线能够均匀分布至出光面的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使得指示灯的光线散出角度有效增加,因而让位于不同视角的使用者能够轻易察觉指示灯的光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揭露一种导光壳体,用以传送指示灯的光线,包括入光面、出光面与第一反射面,且出光面包括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当指示灯的光线进入入光面后,第一部分的光线经第一反射面被反射至出光面的第一平面,第二部分的光线被传送至出光面的第二平面。由于第一反射面的设置,指示灯的光线能够均匀分布至出光面的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使得指示灯的光线散出角度有效增加,因而让位于不同视角的使用者能够轻易察觉指示灯的光线。【专利说明】导光壳体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导光壳体,尤其是指一种具有两个出光面的导光壳体。
技术介绍
为了使位于不同视角的使用者能够轻易察觉指示灯的光线,进而获得指示灯所提供的各种提示信息,现有技术经常利用具有多个出光平面的光源壳体,例如弧型壳体或是L型壳体,增加指示灯的光线散出角度。现有具有多个出光面的光源壳体大都被设置于电子装置的两平面交界处,这些电子装置可以为输入装置、通讯装置、传真装置、影印装置、打印装置、扫描装置、自动馈纸装置或是其它任何装设有指示灯的电子装置。请参阅图1,图1为现有光源壳体与指示灯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现有光源壳体10包括一弧型入光面11与一弧型出光面12,而指示灯L则设置于弧型入光面11的一侧。当指示灯L发光时,指示灯L的光线将进入弧型入光面11而被传送至弧型出光面12。然而,指示灯L到弧型出光面12的两端A的距离大于指示灯L到弧型出光面12的中点B的距离,且现有光源壳体10本身不具有导光结构,因此容易造成现有壳体10的两端A的亮度值大于中点B的亮度值的现象。如此一来,不仅造成视觉上的突兀感,更因为光线分布不均,而无法有效增加指示灯的光线散出角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线分布均匀的导光壳体。于一较佳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导光壳体,用以传送指示灯的光线,包括:入光面,设置于指示灯的一侧;出光面,包括第一平面以及第二平面,其中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形成第一夹角;以及第一反射面,邻近于入光面且设置于出光面的第一平面的对面,其中第一反射面与入光面形成一第二夹角;当指示灯的光线进入入光面后,第一部分的光线经第一反射面被反射至出光面的第一平面,第二部分的光线被传送至出光面的第二平面。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指示灯为发光二极管。于一较佳实施例中,导光壳体包括凹槽,凹槽设置于导光壳体内且位于出光面的第一平面的对面,其中凹槽的表面形成第一反射面。于一较佳实施例中,导光壳体包括第二反射面,第二反射面邻近于入光面且设置于第一反射面的对面,用以反射第三部分的光线至出光面的第二平面。于一较佳实施例中,第一夹角为90度。于一较佳实施例中,第二夹角不小于45度。于一较佳实施例中,导光壳体为透光材质。于一较佳实施例中,出光面更包括弧面,其中弧面设置于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之间,用以连接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于一较佳实施例中,入光面平行于出光面的第二平面。【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光源壳体与指示灯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导光壳体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导光壳体的光迹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20 导光壳体21 入光面22 出光面23 第一平面24 第二平面25 弧面26 凹槽27 表面28 第一反射面29 第二反射面a 第一夹角P 第二夹角X 第一部分的光线 Y 第二部分的光线Z 第三部分的光线 L 指示灯【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导光壳体可被设置于电子装置的两平面交界处,该电子装置可以为,例如,输入装置、通讯装置、传真装置、影印装置、打印装置、扫描装置、自动馈纸装置或是其它任何装设有指示灯的电子装置,其中导光壳体用以传送指示灯的光线。此外,为了减少指示灯本身的体积,于本较佳实施例中,指示灯L使用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 LED),但并不以此为限。请参照图2,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导光壳体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导光壳体20包括一入光面21、一出光面22以及一第一反射面28,其中导光壳体20的入光面21设置于指示灯L的一侧,用以接受指示灯L的光线。出光面22包括一第一平面23以及一第二平面24,且第一平面23与第二平面24形成一第一夹角a。为了搭配设置导光壳体20的电子装置的外观,于本较佳实施例中,第一夹角a设定为90度,且出光面22更包括一弧面25。如图2所不,弧面25设置于第一平面23与第二平面24之间,用以连接第一平面23与第二平面24,但并不以此为限。由于导光壳体20具有导光功能,因此本专利技术的导光壳体20由透明或半透明的透光材质构成。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脂(PMMA)、合成树脂、丙烯(acryl)、聚碳酸酯(PC)、聚酯(PET)、聚烯烃(Polyolefines)或玻璃,并以射出成型、蚀刻、热压成型或裁切加工等方式制作而成的块体,但并不以此为限。请继续参阅图2。导光壳体20的第一反射面28邻近于入光面21,且第一反射面28设置于出光面22的第一平面23的对面,用以反射指示灯L的光线至出光面22的第一平面23。于本较佳实施例中,第一反射面28与入光面21形成一第二夹角P,且第二夹角3不小于45度,但并不以此为限。关于第一反射面28的形成将下文中进一步说明。首先,如图2所不,导光壳体20还包括一凹槽26。凹槽26设置于导光壳体20内部,且位于出光面22的第一平面23的对面。于本较佳实施例中,导光壳体20的凹槽26将通过模具于导光壳体20成形之时产生,但并不以此为限。于本专利技术的其它较佳实施例中,亦可待导光壳体20制造完成后,再利用蚀刻或裁切等方式形成凹槽26。由于光线在导光壳体20内的传递速度小于光线在凹槽26中的空气的传递速度,且第二夹角0不小于45度,因此,于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当指示灯L的光线经过导光壳体20抵达凹槽26的表面27时,入射角大于临界角的光线将产生全反射现象。换言之,凹槽26的表面27即为导光壳体20的第一反射面23。于本专利技术的其它较佳实施例中,亦可在凹槽26的表面27直接涂覆、贴附或电镀现有的反光物质,例如金属,使凹槽26的表面27具有反光能力,进而成为导光壳体20的第一反射面28,但并不以此为限。关于光线进入导光壳体20所形成的路径将于下文中进一步说明。请参照图3,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导光壳体的光迹图。如图3所示,当指示灯L的光线进入导光壳体20的入光面21后,一第一部分的光线X被第一反射面28反射至出光面22的第一平面23,使得出光面22的第一平面23发光。接着,请一并参照图2与图3。如图2所示,导光壳体20还包括一第二反射面29,第二反射面29邻近于入光面21,且设置于第一反射面28的对面。于本较佳实施例中,第二反射面29为导光壳体20的一侧壁,但并不以此为限。当指示灯L的光线进入导光壳体20的入光面21后,如图3所示,入射角较小的第二部分的光线Y进入导光壳体20所产生的折射角亦较小,因此第二部分的光线Y可直接经由导光壳体20抵达出光面22的第二平面24,使得出光面22的第二平面24发光。然而,对于入射角较大的光线而言,例如第三部分的光线Z,当第三部分的光线Z进入导光壳体20所产生的折射角亦较大,因此抵达于第二反射面29并被第二反射面29反射至出光面22的第二平面24,使得出光面22的第二平面24发光。根据以上较佳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光壳体,用以传送一指示灯的光线,包括:一入光面,设置于该指示灯的一侧;一出光面,包括一第一平面以及一第二平面,其中该第一平面与该第二平面形成一第一夹角;以及一第一反射面,邻近于该入光面且设置于该出光面的该第一平面的对面,其中该第一反射面与该入光面形成一第二夹角;当该指示灯的光线进入该入光面后,一第一部分的光线经该第一反射面被反射至该出光面的该第一平面,一第二部分的光线被传送至该出光面的该第二平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维燻
申请(专利权)人: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