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云恒专利>正文

用于电子器物壳体的薄型立体导光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536704 阅读:2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用于电子器物壳体的薄型立体导光结构,其 包含一壳体;一与壳体结合并为可透光材质的导光单元,该导光单元上是 具有一隆起部;以及设在导光单元上的反射部。藉此,可使该导光单元具有 薄型化的立体形状,而在配合电子器物的壳体使用时,达到薄型化、照明与 美观的功效。(*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电子器物壳体的薄型立体导光结构,特别是 涉及一种可使该导光单元具有薄型化的立体形状,而在配合电子器物的壳 体使用时,达到薄型化、照明与美观功效的用于电子器物壳体的薄型立体 导光结构。
技术介绍
按, 一般习用电子器物的导光板,其是由一平板状的板体、及多数设在该板体上的反光区所构成;利用设在电子器物上的发光体发射出光源由 导光板的侧缘进入,之后再以各反光区将光源进行折射,进而达到导光的 功效。由于该;光板i一平板状,;此,无法运用在t子器物的壳体上,而使其实 用性与美观性皆较为不足,而无法符合实际运用之所需。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导光结构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 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 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 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 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的用于电子器物壳体的薄型立体导光结 构,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有鉴于上述现有的导光结构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 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 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的用于电子器物壳体的薄型立体导光结构,能够 改进一般现有的导光结构,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 过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导光结构存在的缺陷,而提 供一种新型的用于电子器物壳体的薄型立体导光结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 题是使该导光单元具有薄型化的立体形状,而在配合电子器物的壳体使用 时,达到薄型化、照明与美观的功效,非常适于实用。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电子器物壳体的薄型立体导光结构,其包括 一壳体; 一导光单元,是与壳体结合并为可透光的材质,而该导光单 元上是具有一隆起部;以及反射部,是设在导光单元上。本技术的目的以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 进一步实现。前述的用于电子器物壳体的薄型立体导光结构,其中所述的导光单元 的隆起部是由一平板、及分别连接在平板二端的斜板所构成,并在该斜板 的端缘是横向连接有一延伸板,且该导光单元是可结合设在壳体外部,而所 述的反射部更可进一步设在平板、斜板与延伸板上。前述的用于电子器物壳体的薄型立体导光结构,其中所述的导光单元 的隆起部是由一平板、及分别连接在平板周缘的斜板所构成,并在该斜板 的周缘横向环设有一延伸板,且该导光单元是可结合设在壳体内部,而所 述的反射部更可进一步设在平板、斜板与延伸板上,另在该壳体上是设有 与反射部对应的透光区。前述的用于电子器物壳体的薄型立体导光结构,其中所述的反射部是 以油墨印刷、雷射雕刻、模具咬花、延压、针刺、沈孔、盲孔、蚀刻、切 割、刮、沖压、热压、刀模沖压或贯孔方式成型在导光单元上。前述的用于电子器物壳体的薄型立体导光结构,其中所述的导光单元 的隆起部是以真空成型、模具压合或模具折弯的方式成型。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经由以上可 知,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在电子器物壳体的薄型立 体导光结构,包含一壳体; 一与壳体结合并为可透光材质的导光单元,该导 光单元上是具有一隆起部;以及设在导光单元上的反射部。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用于电子器物壳体的薄型立体导光结 构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使该导光单元具有薄型化的立体形状,而 在配合电子器物的壳体使用时,达到薄型化、照明与美观的功效。综上所述,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用于电子器物壳体的薄型立体导 光结构,其包含一壳体; 一与壳体结合并为可透光材质的导光单元,该导光 单元上是具有一隆起部;以及设在导光单元上的反射部。藉此,可使该导光 单元具有薄型化的立体形状,而在配合电子器物的壳体使用时,达到薄型 化、照明与美观的功效。本技术在技术上有显著的进步,并具有明显 的积极效果,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 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 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 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剖面图 图3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剖面图,1 、 1 a:壳体2 、 2 a:导光单元2 11、 2 1 1 a:平板2 13、 2 1 3 a:延伸板 3:电子器物3 2 :电子零件11、 1 1 a:透光区 2 1、 2 1 a:隆起部 2 12、 2 1 2 a:斜板2 2、 2 2 a:反射部3 1 :电路板 3 3 :发光体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 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用于电子器物 壳体的薄型立体导光结构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 明如后。有关本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 图式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为了方便说明,在以下的 实施例中,相同的元件以相同的编号表示。请参阅图1、图2所示,是分别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 意图及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剖面图。如图所示本技术 是一种用于电子器物壳体的薄型立体导光结构,其至少是由一壳体l、 一 导光单元2以及反射部2 2所构成。上述所提的壳体1是可为各式电子器物3的外壳,如行动电话、按 键、PDA、笔记型计^^几、石嫂外接盒、,储存装置、随身影音播放装置、随 身电玩装置、电子装置饰板、电器用品饰板、照明器具灯壳、照明器具外 壳...等相关的电子器物。该导光单元2是结合设在壳体1外部,且该导光单元2为可透光的材 质,并在该导光单元2上以真空成型、模具压合或模具折弯的方式成型出 一隆起部2 1,而该隆起部2 l是由一平板2 1 1、及分别连接在平板2 1 l二端的斜板2 1 2所构成,并在该斜板2 1 2的周缘横向连接有一延 伸板2 1 3,可使该导光单元2形成薄型化的立体形状。该反射部2 2是 以油墨印刷、雷射雕刻、模具咬花、延压、针刺、沈孔、盲孔、蚀刻、切 割、刮、沖压、热压、刀模冲压或贯孔等方式至少成型在导光单元2的平板2 1 l上,并可依实际使用的所需同时成型在斜板2 1 2与延伸板2 1 3。 如是,藉由上述的结构构成一全新的用在电子器物壳体的薄型立体导光结构。当运用时,是可将本技术的壳体l设为相关电子器物3的外壳,并 将该导光单元2结合在该壳体1的外部,而其二端的斜板212及延伸板2 1 3则结合在壳体1内部,且在该壳体1上设有与各反射部2 2对应的 透光区1 1,而该透光区1 l是可为透光、半透光或穿孔。且该电子器物3具有电路板3 1、电子零件3 2与发光体3 3,而发光体3 3是对应设置 在导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电子器物壳体的薄型立体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壳体; 一导光单元,是与壳体结合并为可透光的材质,而该导光单元上是具有一隆起部;以及 反射部,是设在导光单元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云恒
申请(专利权)人:徐云恒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