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塑料注塑成型的注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48737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塑料注塑成型的注入器,包括一个圆柱形的本体(1),其外表面缠绕有至少两对相互独立的电阻器(9,11),还有分别与电阻器相配合的控制热电偶(10,1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塑料材料的注塑成型(或注压成型),尤其涉及一种注入器,所述注入器 包括带有近端和远端的圆柱形本体,用于供待注入塑料通往所述近端的中心通道,缠绕 在注入器本体外表面的电热装置,和与所述电热装置配合工作的控制热电偶装置。
技术介绍
如上所述的用于塑料注塑成型的注入器可由美国专利号为US-6394784 , US-6561789和US-6761557的专利文件所知,它们的申请人全部是Mold-Masters有限 公司。在这些文件中(尤其参考图5),电热装置由彼此相互独立的第一电阻器和第二电 阻器組成,它们缠绕于注入器本体的整个长度上,即从注入器本体外表面的近端到远端, 且分别被包含在覆盖于注入器本体外表面的各自的绝缘介质材料层内。根据这种布置,两个热电阻器就要设置在相对于待注入塑料的中心通道的不同(即 分别为较小距离和较大距离)径向距离处。在这种情况下,两层电热系统所产生的安全 保护功能不充分,这是由于触发一个或另 一个电阻器在待注入塑料上会产生显著不均衡 的热量,这种设置存在着很大的弊端。为解决上迷问题,在EP-B-1252998专利文件中(尤其参考图2),采用了设置在螺 旋形凹槽里的两个电热电阻器,它们被放置在注入器本体的内表面内,可以独立地被触 发。通过这种设置,两个电阻器可以放置在距待注入塑料的中心通道的相同径向距离处, 这样在有一个电阻器故障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触发另 一个电阻器产生基本相同的加热效 果,只是,因为它们被沿轴向设置在彼此之上,所以它们从近端到远端在注入器本体上 延伸的轴向距离不完全相同,因此,加热效果略有差异。事实上,相对于另一电阻器, 其中一个电热器在轴向的起始位置更靠近注入器远端而在轴向的终止位置更远离注入 器近端。这种设置在安全保护功能方面远不如前所述的Mold-Masters有限公司已申请的专 利,而且也没有考虑这样一个事实在注入器的使用过程中,相比注入器的其它部分, 近端(与温度低的模具接触)更容易分散热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对在EP-B-1252998文件记栽的技术进行改进,尤其是在安全保护系统 下,优化沿注入器的不同轴向区域的温度控制。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如权利要求1前述部分所述的用于塑料注塑成 型的注入器,其主要特征在于,包括至少第一对电阻器和第二对电阻器,其中第一对电 阻器从所述远端开始沿注入器本体的第 一轴向部分延伸,第二对电阻器从所述近端开始 沿注入器本体的第二轴向部分延伸,每对电阻器都相对另 一对电阻器独立工作。优选地,注入器本体的第一轴向部分的轴向延伸大于所述第二轴向部分的轴向延伸, 第二对电阻器的线圏间距小于第 一 对电阻器的线圈间距。在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第一对电阻器被设置在的注入器本体的第一螺旋形凹槽内, 所述第一螺旋形凹槽形成于注入器本体的远端和接近注入器本体中间区域之间;第二对 电阻器被设置在注入器本体的第二螺旋形凹槽内,所述第二螺旋形凹槽形成于注入器中 间区域和注入器近端之间。其中 一个或所述两个螺旋形凹槽可以被直接形成于注入器本体的外表面上或其他地 方,也可以被形成于非注入器本体的管状元件上,且所述管状元件被轴向插在所述注入 器上且与所述注入器热接触。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对电阻器和第二对电阻器被预先分别缠绕成螺旋形,然 后被沿轴向装配在注入器本体的外表面上。在此实施例中,可以设置轴向支撑装置用来 维持注入器本体上的每对电阻器,第一对电阻器和第二对电阻器可被预先分别缠绕于各 自的套筒内,所述套筒被同轴插在注入器本体上。在所有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还可包括至少一对独立工作的第三对电阻器,所述第三对 电阻器被设置在第一对电阻器和第二对电阻器之间,且装配有自动控制热电偶。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塑料注塑成型的注入器的优点是,具有两个或多个不同且 分离的区域用于温度控制安全保护,其中与注入器近端相对应的区域可以产生较高密度 的热能,从而对模具内的注塑点区域进行更为有效的加热,该区域也具有更佳的散热性 能。在第二区域,即更远的区域,如中间区域或临近注入器远端的区域,散热性能较差, 所以所需功率可以较低。在实践中,本专利技术的注入器的电热装置中没有一个缠绕所述注入器本体的整个轴向 长度上,这区别于前述的Mold-Masters有限公司的专利。其中 一个或所述两个螺旋形凹槽可以被直接形成于注入器本体的外表面上或其他地方,也可以被形成于非注入器本体的管状元件上,且所述管状元件被轴向插在所述注入 器上且与所述注入器热接触。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将通过如下附图进行说明,但本专利技术并不仅限于此。图1为本专利技术用于塑料注塑成型的注入器的侧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用于塑料注塑成型的注入器的实施例一的透视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用于塑料注塑成型的注入器的实施例二的透视示意图;图4为图3的纵向部分剖面示意图;图5为图4的局部》文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实施例,标号1用于表示用于塑料注塑成型的注 入器整体。为简洁化,图中只显示了注入器的本体l的外部,其它部件(比如通常用的 带有轴向移动指针及相应的开/关元件的阀)被省略。注入器的本体1为通常的圓柱形,具有远端2和近端3、具有常规的管嘴端或尖端, 所述管嘴端或尖端被整体标记为4,为已知类型,其以密封的方式与注入器通道相配合。 管嘴4与注入器1的中心通道5相连通(可以从图2至图5中看到),这样就形成了一 个用于液体塑料注塑的通道。注入器的本体1最好由截面减小的中间区域6分开,从而形成了从远端2到中间区 域6的第一部分la,和从中间区域6到近端3的第二部分lb。每个部分la、 lb的外表面都分别设置有螺旋形凹槽7和8。由于第一部分la的轴 向延伸部分大于第二部分lb的轴向延伸部分,相应地螺旋形凹槽7的轴向延伸大于螺 旋形凹槽8。如图所示,螺旋形凹槽7的轴向延伸是螺旋形凹槽8的两倍多,同样如图 所示,两者的缠绕圈数都是三。螺旋形凹槽7的轴向线圏间距远大于螺旋形凹槽8的轴 向线圏间距。通常,螺旋形凹槽8的轴向线圏间距比螺旋形凹槽7的轴向线圏间距小二 至六倍。当然,以上这些比例可以才艮据注入器的整体轴向尺寸进行相应变化。 在螺旋形凹槽7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对电热电阻器9,可以共同被触发或是以其它方 式触发,更方便地,彼此可以独立被触发,各自的自动控制热电偶IO与其配合工作。 同样,在螺旋形凹槽8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对电热电阻器11,可以共同被触发或是以 其它方式触发,更方便地,彼此可以独立被触发,各自的自动控制热电偶12与其配合 工作。通过这种布置,本专利技术的注入器l实际上有两个不同的相互独立的区域用于安全保 护,以控制中心通道5中流动的塑料的温度。第一区域对应于带有螺旋形凹槽8的第二 部分lb,靠近管嘴4也就是模具的入口处,设有线圏间距短的两个热电阻器11,以便 产生高密度热能,从而有效地对容易散失热量的注入器的端部加热。第一部分la设有 螺旋形凹槽7和两个电阻器9,限定了用于控制温度的独立于第一区域的第二区域,因 为它远离注入点,该区域具有低密度热能。电阻器9与对应的自动控制热电偶10、电阻器11与对应的自动控制热电偶12,以 常规的方式连接到用于热量控制的电子控制单元上。当然,具体的结构和实施方式可以根据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塑料注塑成型的注入器,包括:    圆柱形本体(1),所述本体包括近端(3)和远端(2);    中心通道(5),用于供待注入塑料通往所述近端(3);    电热装置(9,11),所述电热装置缠绕在所述注入器本体(1)的外表面;    热电偶控制装置(10,12),所述热电偶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电热装置(9,11)相配合,其中,所述电热装置包括两个位于注入器本体(1)上的独立的电阻器,它们距离所述中心通道(5)的径向距离大致相等;    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入器包括至少第一对电阻器(9)和第二对电阻器(11),所述第一对电阻器(9)从所述远端(2)沿注入器本体(1)的第一轴向部分(1a)延伸,所述第二对电阻器(11)从所述近端(3)沿注入器本体(1)的第二轴向部分(1b)延伸,每对电阻器都相对另一对电阻器独立工作。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科萨尔瓦多彼得达尔波
申请(专利权)人:英格拉斯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IT[意大利]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