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高产克拉维酸的棒状链霉菌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485438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25 19: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株高产克拉维酸的棒状链霉菌及其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高产克拉维酸的棒状链霉菌具体为棒状链霉菌(Streptomyces?clavuligerus)16CF10,它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保藏编号为CGMCC?No.7915。本发明专利技术以棒状链霉菌(Streptomyces?clavuligerus)70116为出发菌株,对其进行代谢工程改造,诱变后得到棒状链霉菌(Streptomyces?clavuligerus)16CF10?CGMCC?No.7915。实验证明,发酵培养该菌株,其产克拉维酸的量达到2.25g/L发酵液,较出发菌株棒状链霉菌(Streptomyces?clavuligerus)70116提高了约51%,可见棒状链霉菌(Streptomyces?clavuligerus)16CF10?CGMCC?No.7915具有广阔工业应用的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株高产克拉维酸的棒状链霉菌及其应用。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高产克拉维酸的棒状链霉菌具体为棒状链霉菌(Streptomyces?clavuligerus)16CF10,它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保藏编号为CGMCC?No.7915。本专利技术以棒状链霉菌(Streptomyces?clavuligerus)70116为出发菌株,对其进行代谢工程改造,诱变后得到棒状链霉菌(Streptomyces?clavuligerus)16CF10?CGMCC?No.7915。实验证明,发酵培养该菌株,其产克拉维酸的量达到2.25g/L发酵液,较出发菌株棒状链霉菌(Streptomyces?clavuligerus)70116提高了约51%,可见棒状链霉菌(Streptomyces?clavuligerus)16CF10?CGMCC?No.7915具有广阔工业应用的前景。【专利说明】一株高产克拉维酸的棒状链霉菌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微生物领域,涉及一株高产克拉维酸的棒状链霉菌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随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病原菌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青霉素、头孢菌素等β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滥用导致部分病原菌产生β_内酰胺酶,从而降解该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克拉维酸(clavulanic acid),又称棒酸,是棒状链霉菌(Streptomyces clavuligerus)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克拉维酸单独作用时抗菌活性很弱,但它具有独特的3R,5R立体构像,使其具有光谱的、不可逆的β_内酰酶抑制活性,也是第一个被发现并成功应用于临床的β_内酰胺酶抑制剂。临床应用中,克拉维酸常与β_内酰胺类抗生素如阿莫西林(311101;[(^11;[11)、替卡西林(1:;^31^;[11;[11)联合用药,制成酶抑制剂-抗生素的联合制剂,可在不同程度上保护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被β-内酰胺酶分解失活,从而提高该抗生素对产酶耐药菌的抗菌活性,提高临床疗效。由于其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克拉维酸的市场需求广大。目前克拉维酸的工业生产主要依靠微生物发酵。因此,改造克拉维酸产生菌获得高产工程菌具有重要的工业应用价值。野生型棒状链霉菌的克拉维酸产量很低,远远不能满足工业发酵的需要,所以目前工业应用的菌株往往都是通过多轮物理、化学等诱变筛选得到的诱变株。随着对克拉维酸生物合成基础研究的深入,多种理性代谢工程改造手段成功的提高了野生菌株的克拉维酸产量,但还是无法超越工业上广泛应用的诱变菌株。因此,以工业应用的诱变菌株作为出发菌株,通过代谢工程改造的手段提高其克拉维酸产量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株高产克拉维酸的棒状链霉菌及其应用。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棒状链霉菌具体为棒状链霉菌(Streptomyces clavuligerus)16CF10。该菌株是以棒状链霉菌(Streptomyces clavuligerus)70116为出发菌株,对其进行代谢工程改造,诱变后得到的新菌株。该菌株已于2013年07月12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I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登记号为CGMCC N0.7915。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菌剂。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菌剂的活性成分为所述棒状链霉菌(Streptomycesclavuligerus) 16CF10 CGMCC N0.7915。所述棒状链霉菌(Streptomycesclavuligerus)16CF10 CGMCC N0.7915或所述菌剂在制备克拉维酸中的应用也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专利技术的还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克拉维酸的方法。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制备克拉维酸的方法,可包括如下步骤:发酵培养所述棒状链霉菌(Streptomyces clavuligerus) 16CF10 CGMCC N0.7915,收集发酵产物,获得克拉维酸。在上述方法中,所述发酵培养的培养基(发酵培养基)的组成如下:黄豆粉20±2g/L,糊精 10±lg/L,甘油 15±lmL/L,KH2PO40.6 ± 0.lg/L,3-(N-吗啡啉)丙磺酸(MOPS) 8±lg/L,微量元素溶液1±0.2mL/L,余量为水;pH为7.0±0.2 ;所述微量元素中,溶剂为水,溶质及其浓度如下=FeSO4.7H201.0±0.2g/L,MnCl2.4H201.0±0.2g/L,ZnSO4.7Η201.0±0.2g/L, CaCl2.3Η201.3±0.2g/L。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发酵培养的培养基(发酵培养基)的组成具体如下:黄豆粉20g/L,糊精 10g/L,甘油 15mL/L, KH2PO40.6g/L,3_(N_ 吗啡啉)丙磺酸(MOPS) 8g/L,微量元素溶液lmL/L,余量为水;pH为7.0±0.2 ;所述微量元素中,溶剂为水,溶质及其浓度如下:FeSO4.7Η201.0g/L, MnCl2.4Η201.0g/L, ZnSO4.7Η201.0g/L, CaCl2.3Η201.3g/L。在上述方法中,在发酵培养前,还包括利用种子培养基培养所述棒状链霉菌(Streptomyces clavuligerus) 16CF10 CGMCC N0.7915 获得种子液的步骤,再将所述种子液接种到上述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培养。所述种子培养基与所述发酵培养基的组成完全相同。所述“利用种子培养基培养所述棒状链霉菌(Streptomyces clavuligerus)16CF10 CGMCC N0.7915”,培养温度为28°C,培养时间为48h,培养方式为旋转震荡培养(转速为250rpm,旋转半径与NBS Excella E25型号摇床的旋转半径相同)。在上述方法中,所述发酵培养可为摇瓶发酵培养;所述摇瓶发酵培养的培养时间为48-96h (如72h);所述摇瓶发酵培养的培养温度为28°C ;所述摇瓶发酵培养的震荡转速为200-300rpm,如250rpm,(旋转半径与NBS Excella E25型号摇床的旋转半径相同)。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进行所述摇瓶发酵培养时,所用摇床的型号为NBSExcella E25。在上述方法中,所述发酵培养也可为发酵罐发酵培养;所述发酵罐发酵培养的培养时间为6-7天(如6天);所述发酵罐发酵培养的培养温度为28°C ;所述发酵培养过程中的通气量为0.5-1.0V / V.min,如0.5V / V.min (所述通气量以每分钟内通过单位体积培养液的空气体积比来表示);所述发酵培养过程中的搅拌转速为300-500rpm,如400rpm。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进行所述发酵罐发酵培养时,所用发酵罐的型号为NBSBioFlo/CelliGen 115。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所述菌剂的制备方法。所述菌剂的制备方法,具体可包括如下步骤:将所述棒状链霉菌(Streptomycesclavuligerus) 16CF10 CGMCC N0.7915作为活性成分,得到所述菌剂。本专利技术以棒状链霉菌(Streptomyces clavuligerus) 70116为出发菌株,对其进行代谢工程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棒状链霉菌(Streptomyces?clavuligerus)16CF10,它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保藏编号为CGMCC?No.791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克迁赵友宝向四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