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流均布式湿法烟气脱硫吸收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482491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25 17:34
一种气流均布式湿法烟气脱硫吸收塔,包括吸收塔筒体,所述吸收塔筒体底部设置有浆液池,所述浆液池上方的吸收塔筒体筒壁上设置有烟气进口通道,所述吸收塔筒体顶部设置有烟气出口通道,所述烟气进口通道与烟气出口通道之间自下而上设置有吸收剂浆液喷淋装置和除雾器,所述吸收剂浆液喷淋装置与烟气进口通道之间设置有气流均布装置,所述气流均布装置包括多个水平间隔排列的导流杆,所述导流杆的横截面呈倒V型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使吸收塔内烟气能够均匀分布,实现对吸收塔内气流进行有效整流,显著改善了局部气速过大的问题,增加烟气与浆液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提高了浆液的利用率;并且具有结构简单、改造成本低廉等特点,维护方便,易于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气流均布式湿法烟气脱硫吸收塔,包括吸收塔筒体,所述吸收塔筒体底部设置有浆液池,所述浆液池上方的吸收塔筒体筒壁上设置有烟气进口通道,所述吸收塔筒体顶部设置有烟气出口通道,所述烟气进口通道与烟气出口通道之间自下而上设置有吸收剂浆液喷淋装置和除雾器,所述吸收剂浆液喷淋装置与烟气进口通道之间设置有气流均布装置,所述气流均布装置包括多个水平间隔排列的导流杆,所述导流杆的横截面呈倒V型结构。本专利技术使吸收塔内烟气能够均匀分布,实现对吸收塔内气流进行有效整流,显著改善了局部气速过大的问题,增加烟气与浆液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提高了浆液的利用率;并且具有结构简单、改造成本低廉等特点,维护方便,易于推广。【专利说明】气流均布式湿法烟气脱硫吸收塔
本专利技术涉及湿法烟气脱硫设备中的喷淋吸收塔,具体地指一种气流均布式湿法烟气脱硫吸收塔。
技术介绍
酸雨问题是当今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燃煤产生的硫氧化物SO2和氮氧化物NOx污染是我国酸雨的主要原生物。由于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在我国电力工业中,火电一直占总发电量的70%左右,燃煤发电厂是我国大气污染的第一大污染源。对电厂烟气污染进行控制是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要求,也是发挥我国煤炭储量优势、实现燃煤电厂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传统燃煤电站烟气脱硫技术一般分为湿法、半干法和干法脱硫等几种,其中湿法脱硫技术应用得最为广泛。在湿法脱硫技术中,是将烟气中的二氧化硫直接与雾状浆液接触,使雾状浆液与二氧化硫发生反应被吸收,从而达到脱硫的目的。目前,在工业上应用的湿法脱硫技术如石灰石-石膏法和氨法脱硫等因脱硫效率高、系统简单可靠等优点得到广泛应用。湿法脱硫设备主要是喷淋吸收塔,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烟气入口处的烟气流速较大,仅仅依靠气流自身的运动和喷淋液整流作用的气流均布效果有限,导致大量烟气进入塔体后沿远离入口一侧运动,造成烟气流在吸收塔内分布不均,且同一横截面上的速度方差较大,导致烟气难以与喷淋液充分接触,严重影响气液两相的传质和传热;尤其在氨法单塔脱硫系统中,“氨逃逸”现象十分严重,其中气流分布不均和局部气流速度过高都会增加氨的逃逸量,既浪费了吸收剂又污染了周围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要克服现有脱硫喷淋吸收塔所存在的塔内气流分布不均的缺陷,提供一种气流均布式湿法烟气脱硫吸收塔。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设计的气流均布式湿法烟气脱硫吸收塔,包括吸收塔筒体,所述吸收塔筒体底部设置有浆液池,所述浆液池上方的吸收塔筒体筒壁上设置有烟气进口通道,所述吸收塔筒体顶部设置有烟气出口通道,所述烟气进口通道与烟气出口通道之间自下而上设置有吸收剂浆液喷淋装置和除雾器,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吸收剂浆液喷淋装置与烟气进口通道之间设置有气流均布装置,所述气流均布装置包括多个水平间隔排列的导流杆,所述导流杆的横截面呈倒V型结构。优选地,所述导流杆与烟气进口通道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90±10°,且从靠近烟气进口通道的一侧至远离烟气进口通道的一侧其排列由稀疏逐渐变密集。这样,可以优化整流效果,使烟气均匀分布。优选地,所述导流杆之间的缝隙面积总和与吸收塔筒体对应处的横截面积之比为30?60%,最佳为40?50%。这样,可在不影响浆液与烟气接触的情况下,对吸收塔内气流进行均匀布置。优选地,所述导流杆的倒V型顶角为30~70°,所述导流杆从倒V型顶角至底部的高度为100~300mm ;最佳为:导流杆的倒V型顶角为40~60°,导流杆从倒V型顶角至底部的高度为150~250mm。这样,可实现对吸收塔内气流进行有效整流,增加烟气与浆液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提高了浆液的利用率。优选地,所述导流杆的倒V型顶角至烟气进口通道中心线的垂直距离H与烟气进口通道的入口高度或直径L满足以下数学关系:H=0.5L+ (1.5~2.5),单位为m。这样,可以优化各部分尺寸比例,实现最佳的整流效果。优选地,所述导流杆的两端固定在支撑框架上,所述支撑框架与吸收塔筒体的筒壁固定相连。这样,可以方便维护与检修,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导流杆的布置方式。优选地,所述导流杆的两端直接与吸收塔筒体的筒壁焊接相连。这样,可以便于施工,也可提高导流杆固定的稳定性。优选地,所述吸收剂浆液喷淋装置设置有三层。这样,可以增加烟气与浆液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提闻脱硫效率。 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在吸收塔内增设由多根倒V型结构的导流杆组合而成的气流均布装置,使进入吸收塔内的烟气能够均匀分布,实现对吸收塔内气流进行有效整流,显著缓解了局部烟气流速过大的问题,增加烟气与浆液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提高了浆液的利用率;并且具有结构简单、改造成本低廉等特点,维护方便,易于推广。【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气流均布式湿法烟气脱硫吸收塔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烟气出口通道1、除雾器2、烟气进口通道3、浆液池4、气流均布装置5(其中导流杆5.1)、吸收剂浆液喷淋装置6、吸收塔筒体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实施例1:如图1~2所示的气流均布式湿法烟气脱硫吸收塔,包括吸收塔筒体7,吸收塔筒体7底部设置有浆液池4,浆液池4上方的吸收塔筒体7筒壁上设置有烟气进口通道3,吸收塔筒体7顶部设置有烟气出口通道I,烟气进口通道3与烟气出口通道I之间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三层吸收剂浆液喷淋装置6和除雾器2,吸收剂浆液喷淋装置6与烟气进口通道I之间设有气流均布装置5,气流均布装置5包括多个水平间隔排列的导流杆5.1,导流杆5.1的两端直接与吸收塔筒体7的筒壁焊接相连,也可将导流杆5.1的两端固定在支撑框架上,支撑框架再与吸收塔筒体7的筒壁固定相连。导流杆5.1的横截面呈倒V型结构,其与烟气进口通道3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90±10°,且从靠近烟气进口通道3的一侧至远离烟气进口通道3的一侧其排列由稀疏逐渐变密集。导流杆5.1的倒V型顶角至烟气进口通道3中心线的垂直距离H与烟气进口通道3的入口高度或直径L满足以下数学关系:H=0.51^1.5~2.5,单位为111。优化设计时,导流杆5.1之间的缝隙面积总和与吸收塔筒体7对应处的横截面积之比为30?60%,最佳为40?50%,本实施例中为35?45%。导流杆5.1的倒V型顶角为30?70°,导流杆5.1从倒V型顶角至底部的高度为100?300mm。最佳方案是导流杆5.1的倒V型顶角为40?60°,导流杆5.1从倒V型顶角至底部的高度为150?250mm ;本实施例中,导流杆5.1的高度为100?200mm,倒V型顶角为40?60°。实施例2: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气流均布式湿法烟气脱硫吸收塔,它的总体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只是导流杆5.1从倒V型顶角至底部的高度为200?300mm,导流杆5.1的倒V型顶角为60?70°,导流杆5.1之间的缝隙面积总和与吸收塔筒体7对应处的横截面积之比为45% ?55%。本专利技术在吸收塔内增设由一排倒V型结构的导流杆5.1组成的气流均布装置5,烟气从烟气进口通道3进入塔内,通过倒V型导流杆5.1的扰流作用,使吸收塔内烟气气流重新均匀分布,实现对吸收塔内气流进行有效整流,显著改善了局部气速过大的问题,增加烟气与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流均布式湿法烟气脱硫吸收塔,包括吸收塔筒体(7),所述吸收塔筒体(7)底部设置有浆液池(4),所述浆液池(4)上方的吸收塔筒体(7)筒壁上设置有烟气进口通道(3),所述吸收塔筒体(7)顶部设置有烟气出口通道(1),所述烟气进口通道(3)与烟气出口通道(1)之间自下而上设置有吸收剂浆液喷淋装置(6)和除雾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剂浆液喷淋装置(6)与烟气进口通道(1)之间设置有气流均布装置(5),所述气流均布装置(5)包括多个水平间隔排列的导流杆(5.1),所述导流杆(5.1)的横截面呈倒V型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静芳陈旺生张英姚敢英莫亚平孙庆星蒋国波杨慧吴高明张九红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武汉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