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内切料机构及应用该模内切料机构的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47986 阅读:6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模内切料机构,其应用于一种模具,该模具包括一公模及一母模,该公模与母模形成一型腔,所述模具还包括一内切孔,该内切孔贯穿所述公模且与所述型腔相通,所述模内切料机构包括一内切顶针及一拉料顶针,所述内切顶针容置于所述内切孔内,该内切顶针中部具有一通孔,所述拉料顶针容置于所述通孔内,该拉料顶针具有一楔形端部,该楔形端部用于开模时使浇道料头与母模脱离,所述内切顶针与母模配合以剪切产品废料,所述拉料顶针以顶出产品废料。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产品废料难以实现模内剪切的问题,且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模内切料机构,尤其是关于一种塑料模具的 模内切料机构及应用该模内切料机构的模具
技术介绍
目前装饰性产品或消费性电子产品,大部分要依靠模具成型, 尤其,随着现代电子业的发展,各式各样的产品壳体都需要模具成 型,模具的作用亦更显重要,同时,模具的优化设计及相关工艺的 改善也成为模具行业追求的更高目标。现有成型生产中,经过模具成型后的产品一般都带有浇道料头,如图l所示的成型后的产品50,该产品50带有一浇道料头51,该浇道 料头51为开模时残留在浇道内的熔融的塑料连着模具型腔内的成型 品而形成,该浇道料头51经后加工制程去除,工作人员将该带有浇 道料头51的产品50置于治具上,经过操作该治具以去除所述浇道料 头51,浇道料头51去除后, 一般会在该去除边沿形成毛边,工作人 员还需修整以去除毛边,去除毛边后,产品再经过检视后包装。如 此产品后加工制程工序繁多,既需较多的人力,又需有专门为去除 浇道料头而设计的治具,且还常会出现在去料头时治具损坏产品的 现象。针对后加工制程工序繁多的问题,设计人员采取一种在型腔側 边设置进浇口,在该进浇口处设置扁销来切断浇道料头的方法。如 图2所示,模具1包括一公模2、 一母模4及一扁销6,该公模2与母模4 形成一型腔204, 一浇道206及与浇道206对应的浇口 208设置于型腔 204的一侧,熔融塑料流过浇道206由浇口 208注入型腔204,所述扁 销6贯穿公模2且抵于浇口 208处,当熔融塑料充满型腔204后,扁销6 向上移动以切断浇道206形成的浇道料头。该种于侧边浇口设置扁销 的方式能将浇道内形成至浇口处的浇道料头切断,能于成型时将料 头去除使成型后的产品不带有浇道料头,减少了后加工制程中的工序,也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及财力,现今,越来越多的模具采用这种 技术。然该种技术仅适用于成型对应于浇口处产品无孔洞的产品, 当成型对应模具的浇口处开有孔洞的产品时,残留于该产品上形成孔洞中的塑料形成的产品废料只能经过后加工制程去除。如图3所 示,该成型后的产品60的浇口料头经模内浇道料头切除机构已去除, 然其产品废料62仍附著于产品60上,该产品废料62需经后加工制程 去除。现有技术中,这种与浇道料头连体的产品废料的去除还只能 通过后加工制程达成,还不能通过模内剪切以去除产品废料。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用于去除浇道料头及与所述浇 道料头连体的产品废料的模内切料机构。另外,有必要提供一种应用所述模内切料机构的模具。 一种模内切料机构,其应用于一种模具,该模具包括一公模及 一母模,该公模与母模形成一型腔,所述模具还包括一内切孔,该 内切孔贯穿所述公模且与所述型腔相通,所述模内切料机构包括一 内切顶针及一拉料顶针,所述内切顶针容置于所述内切孔内,该内 切顶针中部具有一通孔,所述拉料顶针容置于所述通孔内,该拉料 顶针具有一楔形端部,该楔形端部用于开模时使浇道料头与母模脱 离,所述内切顶针与母模配合以剪切产品废料,所述拉料顶针以顶 出产品废料。一种模具,其包括 一公模、 一母模、 一顶出机构及一模内切 料机构,所述公模与母模形成一型腔,所述顶出机构用于顶出成型 后的产品,所述模内切机构用于剪切及顶出产品废料,所述模具还 包括一内切孔,该内切孔贯穿所述公模且与所述型腔相通,所述模 内切料机构包括一 内切顶针及一拉料顶针,所述内切顶针容置于所 述内切孔内,该内切顶针中部具有一通孔,所述拉料顶针容置于所 述通孔内,该拉料顶针具有一楔形端部,该楔形端部用于开模时使 浇道料头与母模脱离,所述内切顶针与母模配合以剪切产品废料, 所述拉料顶针以顶出产品废料。现有技术中,与浇道料头连体的产品废料的去除仍通过采用后 加工制程的方法,即通过采用治具剪切,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 通过采用所述的模内切料机构,使产品在成型阶段能于模具内部去 除浇道料头及与浇道料头连体的产品废料,解决了产品废料难以实 现模内剪切的问题,且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制造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传统模具成型后带有浇道料头的产'品示意图; 图2是现有模内浇道料头切除机构去除浇道料头的示意图; 图3是采用现有模内浇道料头切除机构切除浇道料头后的产品 示意图4是本专利技术应用模内切料机构的模具较佳实施方式的剖面示 意图5是本专利技术拉料顶针装配于内切顶针内示意图; 图6是应用本专利技术模具所成型的产品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模内切料机构以应用于注塑成型中为例进行说明。 本专利技术模具优选实施方式,请参阅图4,该模具100包括一母模10、 一公才莫20、 一顶出机构30及一切料机构40,该母才莫10及该公模20之间形成一分模面120及一型腔210。该母模10包括一上固定板12、 一母模板14、 一母模仁16、 一注口衬套18及一端盖19。该上固定板12、该母模板14、该母模仁16、注口衬套18及端盖19通过螺钉彼此相对固定,从而形成模具100的固定侧。该上固定板12大致为方形板状,其中部开设一阶梯形贯穿孔 122,该贯穿孔122由第 一孔1222及第二孔1224组成,所述第 一孔 1222较第二孔1224直径大,所述上固定板12安装在射出成型机的 固定侧。该母模板14与上固定板12相对固定,其上开有模穴(未标示), 该母模仁16嵌入该母模板14的模穴内,用以成型产品的一端面。所述母才莫板14及所述母才莫仁16中部均开有相互连通的一通孔 140,该通孔140与所述第二孔1224连通且同轴线,所述第二孔1224 较通孔140直径大。所迷注口衬套18与通孔140、第二孔1224配合,其一端容置 在第二孔1224内,另 一端容置在该通孔140内。所述注口衬套18 中部开设一注口 182、 一浇口 184及与该注口 182、浇口 184相连的 流道186。所述注口 182与射出成型机的喷嘴配合,熔融塑料通过 该流道186及浇口 184注入型腔210。所述端盖19容置于所述第一孔1222内与该第一孔1222配合以 才氐持所述注口衬套18,且该端盖19中部形成有开孔以使成型才几的 喷嘴能配合注口 182。该公模20包括一下固定板22、 二间隔块24、 一支撑板26、 一公模板28及一公模仁29。该下固定板22、 二间隔块24、支撑板 26、公模板28及公模仁29通过螺钉彼此相对固定,从而形成模具 100的可动侧。该下固定板22为方型板状,其设在该上固定板12的相对侧, 该下固定板22可与射出成型机的可动盘相连接。二间隔块24大致为长方体,该二间隔块24分别固定设置在该 下固定板22的两端。该等间隔块24具有一定高度,以确保顶出机 构30所需的顶出距离。该支撑板26固定设于二间隔块24的上面,其具有补强作用, 可避免公模板28因射出压力较大时而发生变形,同时可减少公模板 28的厚度,使公模板28的模穴加工及固定较为容易。该公模板28设于该支撑板26的上面,并与该支撑板26相对固 定。该公模板28上开有模穴(未标示),该公模仁29嵌入该公模板 28的模穴内,用以成型产品的另一端面。该公模仁29与所述母模 仁16围成该模具100的型腔210,以成型产品。该顶出机构30包括上顶出板32、下顶出板34及若干顶针36。该上顶出板32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模内切料机构,其应用于一种模具,该模具包括一公模及一母模,该公模与母模形成一型腔,所述模具还包括一内切孔,该内切孔贯穿所述公模且与所述型腔相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内切料机构包括一内切顶针及一拉料顶针,所述内切顶针容置于所述内切孔内,该内切顶针中部具有一通孔,所述拉料顶针容置于所述通孔内,该拉料顶针具有一楔形端部,该楔形端部用于开模时使浇道料头与母模脱离,所述内切顶针与母模配合以剪切产品废料,所述拉料顶针以顶出产品废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殿洪林金牌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