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先保专利>正文

一种茶剂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4653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以原料茶叶为载体制备茶剂(保健茶或药茶)的方法,其技术特征在于以自身具有多功能生物活性物质的原茶作为载体,添加强化或补充茶叶某种(些)功能的生物活性物质,尤其是中草药水溶性提纯物或提取物,从而制成可保持传统原茶风味,又具有保健和治疗功用的相应茶剂。(*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茶剂(保健茶或药茶)的制备方法。茶剂属于中成药剂型的一种,系指药材与茶叶(或不含茶叶)碾成粗粉压成小块,应用时加沸水浸泡或煎汁服用的固体剂型。目前已知的茶剂均以传统方法制剂,即用粗粉袋装冲泡,其中一类是用茶与中药的混合粗粉制成,如中国专利92103942.5公开的“一种保健茶及其生产方法”(公开日1992.12.6);另一类则完全由中药粗粉制成,如中国专利87107111公开的“医疗保健饮料制剂的制作方法”(公开日1988.6.15)。以上这些茶剂失去了传统的品茗饮茶的高雅特性,也无原茶品种(如红茶、绿茶、白茶、花茶、乌龙茶、龙井茶、珠兰茶、普洱茶等)及等级优劣之分,不利满足市场不同消费档次的需要和我国茶文化的宏扬。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茶剂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能够保持原茶风味及饮茶习惯的茶剂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在制备过程中应用原料茶叶为载体,将适宜饮服且与茶叶可配伍,并具有一定功能的生物活性物质的水溶液,通过喷雾方式或浸润方式与原料茶混合,使所述的生物活性物质均匀分布渗入原料茶并充分吸附,并经干燥制备成相应功能的茶剂。本专利技术以原料茶叶为载体制备茶剂,由于原茶不仅对水溶性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而且在冲泡时,这些物质可连同原茶自身的生物活性物质一道溶解和释放于溶液中,适宜饮服和小剂量长期补充对人体有益的生物活性物质,因而既能达到保健和治疗的作用,又能保持传统的品茗乐趣,同时以原茶为载体的茶剂系固体干燥制品,不仅比液态剂型保存时间长,而且可免除赋形剂,防腐剂等对人体无益的物质。本专利技术方法具体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将适宜饮服而且与茶叶可配伍并具有某些功能的生物活性物质,包括单一或复方中草药提纯或提取后的水溶液,通过喷雾状态或浸润渗透方法与所用作载体的某种某级原料茶混合,使其均匀分布渗入干燥的原茶并充分吸附,然后将其干燥分装即成,其示意图如下1)生物活性物质水溶液↓2)通过喷雾状态或直接浸润↓3)产品所选用原料茶↓4)干燥↓5)成品分装1)生物活性物质的水溶液(包括中药提纯后的水溶液或提取液)之量不宜超过原料茶的重量,否则吸附不完全,而且易使原茶条索松散。但也不宜浓稠,影响其均匀分布和吸附。2)原料茶的吸附方法可根据溶液的数量和设备选择,以在旋转糖衣锅喷雾待缓旋转较好,亦可在其它容器中,在喷雾的同时,轻缓搅拌,溶液量较多时,亦可直接浸润渗透,总之要做到使添加剂均匀分布并被全部吸附。3)原料茶可根据需要选择红茶、绿茶、白茶、花茶、乌龙茶、龙井茶、珠兰茶、普洱茶等以茶树嫩芽叶通过加工制成的各类品种和等级的供冲泡饮用的成品茶作为原料茶。4)干燥以减压干燥较好,亦可在糖衣锅内继充分吸附后连续完成,也可用其它方法干燥,但吸附与干燥之间不宜间隔时间过长,应连续进行,干燥过程应逐步升温(每小时温度提升不超过摄氏20度),以不超过摄氏60度为宜。5)分装干燥后的成品应符合质量检验标准和卫生标准方可分装出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制备过程中应用原料茶叶为载体,将适宜饮服且与茶叶可配伍并具有一定功能的生物活性物质的水溶液,通过喷雾方式或浸润方式与原料茶混合,并经干燥制备成相应的茶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制备过程中应用原料茶叶为载体,将适宜饮服且与茶叶可配伍并具有一定功能的生物活性物质的水溶液,通过喷雾方式或浸润方式与原料茶混合,并经干燥制备成相应的茶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原料茶叶是以茶树嫩芽叶通过加工制成的供冲泡饮用的成品茶,包括红茶、绿茶、白茶、花茶、乌龙茶、龙井茶、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先保
申请(专利权)人:朱先保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6[中国|江西]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