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及其凝胶电解质以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464314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19 02: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及其凝胶电解质以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锂离子电池凝胶电解质,用于间隔在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之间,包括:正极凝胶电解质层,一侧邻接正极极片,所述正极极片具有高电位正极活性材料,正极凝胶电解质层的氧化电位在4.5V(vs?Li/Li+)以上;负极凝胶电解质层,一侧邻接负极极片而另一侧另接正极凝胶电解质层的另一侧,负极极片具有低电位负极活性材料,所述负极凝胶电解质层的还原电位在0.2V(vs?Li/Li+)以下。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锂离子电池凝胶电解质,能提高凝胶电解质与正负极片的兼容性,能有效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工作电压、循环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所述锂离子电池凝胶电解质,用于间隔在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之间,包括:正极凝胶电解质层,一侧邻接正极极片,所述正极极片具有高电位正极活性材料,正极凝胶电解质层的氧化电位在4.5V(vs?Li/Li+)以上;负极凝胶电解质层,一侧邻接负极极片而另一侧另接正极凝胶电解质层的另一侧,负极极片具有低电位负极活性材料,所述负极凝胶电解质层的还原电位在0.2V(vs?Li/Li+)以下。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锂离子电池凝胶电解质,能提高凝胶电解质与正负极片的兼容性,能有效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工作电压、循环寿命。【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由于具有长使用寿命以及很高的能量密度和工作电压,近年来锂离子电池在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数码相机等消费电子类产品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随着这些电子产品小型化,智能化的发展,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锂离子电池工作电压是提高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最有效途径之一。然而由于传统碳酸酯类电解液较低的氧化分解电位(4V左右),以此组装而成的锂离子电池工作电压受到了严格限制。即使一些电解液添加剂某种程度上能减缓此类电解液的氧化分解并提高电池的工作电压到4.4V左右,然而由于电解液本身的电化学不稳定性,以此组装的电池循环性能往往不够理想。此外,工作电压的升高也给锂离子电池的安全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普通碳酸酯类电解液由于其较高的蒸汽压及易燃性,成为锂离子电池最大的安全隐患。专利US20060088767A1和专利US2011212359A1提出使用离子液体作为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以提高其工作电压。此类电解液由于其较高的分解电位(>4.5V),与高电位的正极有很好的兼容性。且由于它们较低的蒸汽压与不易燃性,能大大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然而根据专利技术人的研究,由于离子液体还原电位较高,它们在低电位负极表面会发生剧烈的还原反应,其还原产物会极大增加电池的内阻从而降低电池的倍率和循环性能。专利US2005196676A1提出以有机高分子聚合物将离子液体凝胶化进一步提高离子液体作为电解质在锂离子二次电池中使用的安全性。然而同样由于离子液体的高还原电位,此凝胶电解质与低电位负极材料兼容性很差。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
技术介绍
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其能提高凝胶电解质与正负极片的兼容性,能有效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工作电压、能量密度、以及循环寿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 一种锂离子电池凝胶电解质,用于间隔在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之间,所述锂离子电池凝胶电解质包括:正极凝胶电解质层,一侧邻接正极极片,所述正极极片具有高电位正极活性材料,正极凝胶电解质层的氧化电位在4.5V (vs Li/Li+)以上;负极凝胶电解质层,一侧邻接负极极片而另一侧另接正极凝胶电解质层的另一侧,负极极片具有低电位负极活性材料,所述负极凝胶电解质层的还原电位在0.2V (vs Li/Li+)以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其包括:正极极片,具有高电位正极活性材料;负极极片,具有低电位负极活性材料;以及凝胶电解质,间隔于负极极片和正极极片之间,所述凝胶电解质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凝胶电解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用于制备根据权利要求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包括步骤:将对应的聚合物与锂盐分别溶于塑化剂的有机溶剂溶液中,配制成正极凝胶电解质层用浆料;将正极凝胶电解质层用浆料涂覆于含有正极活性材料的正极极片上,以形成正极凝胶电解质层,之后在保护气氛下干燥处理得到正极凝胶电解质层和正极极片的复合体;将对应的聚合物与锂盐分别溶于塑化剂的有机溶剂溶液中,配制成负极凝胶电解质层用浆料;将负极凝胶电解质层用浆料涂覆于含有负极活性材料的负极极片上,以形成负极凝胶电解质层,之后在保护气氛下干燥处理得到负极凝胶电解质层和负极极片的复合体;将正极凝胶电解质层和正极极片的复合体与负极凝胶电解质层和负极极片的复合体热辊压复合在一起,之后裁切成电芯单元;将多个电芯单元叠加组成电芯;以及将电芯封装,以形成锂离子电池。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凝胶电解质与高电位正极活性材料以及低电位负极活性材料均有很好的兼容性,使用此电解质的电池同时使用高电位正极材料以及低电位负极材料,使用此凝胶电解质能有效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工作电压、能量密度、以及循环寿命。【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锂离子电子锂离子电池凝胶电解质的设置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I正极极片2负极极片3锂离子电池凝胶电解质31正极凝胶电解质层32负极凝胶电解质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首先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锂离子电池的凝胶电解质。参照图1,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锂离子电池凝胶电解质用于间隔在正极极片I和负极极片2之间,锂离子电池凝胶电解质3包括:正极凝胶电解质层31,一侧邻接正极极片1,正极极片I具有高电位正极活性材料,正极凝胶电解质层31的氧化电位在4.5V (vsLi/Li+)以上;负极凝胶电解质层32,一侧邻接负极极片2而另一侧另接正极凝胶电解质层31的另一侧,负极极片2具有低电位负极活性材料,负极凝胶电解质层32的还原电位在0.2V (vs Li/Li+)以下。由此,能极大拓宽锂离子电池的工作电压,从而使其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锂离子电池凝胶电解质中,正极凝胶电解质层31和负极凝胶电解质层32均可含有聚合物和塑化剂。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锂离子电池凝胶电解质中,正极凝胶电解质层31所含有的塑化剂和负极凝胶电解质层32所含有的塑化剂相互之间的溶解度小于lOOOppm。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锂离子电池凝胶电解质中,正极凝胶电解质层31所含有的聚合物可选自含氟的烯烃聚合物、聚腈类聚合物、聚羧酸酯类聚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正极凝胶电解质层31所含有的塑化剂可为含有锂盐的离子液体。所述含氟的烯烃聚合物可选自聚四氟乙烯(PTFE)、聚偏氟乙烯(PVDF)、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PVDF-HFP)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聚腈类聚合物选自聚丙烯腈(PAN);所述聚羧酸酯类聚合物选自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所述离子液体中的阳离子可选自季铵型阳离子、季膦型阳离子、咪唑型阳离子、吡啶型阳离子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离子液体中的阴离子可选自卤素离子、含氟的无机离子、含氟的有机离子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卤素离子可选自溴离子、氯离子中的一种;所述含氟的无机离子可选自BF4_、PF6_、双氟磺酰亚胺离子(FSD中的一种;所述含氟的有机离子可选自三氟甲基磺酸离子(0TF—)、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离子(TFSD中的一种。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锂离子电池凝胶电解质中,负极凝胶电解质层32所含有的聚合物可选自聚醚类聚合物、不含齒素聚烯烃类聚合物、聚硫醚类聚合物、聚氨酯类聚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负极凝胶电解质层32所含有的塑化剂可以是含有锂盐的低还原电位液态聚合物。所述聚醚类聚合物可选自聚环氧乙烯(ΡΕ0)、聚环氧丙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锂离子电池凝胶电解质,用于间隔在正极极片(1)和负极极片(2)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离子电池凝胶电解质(3)包括:正极凝胶电解质层(31),一侧邻接正极极片(1),所述正极极片(1)具有高电位正极活性材料,正极凝胶电解质层(31)的氧化电位在4.5V(vsLi/Li+)以上;负极凝胶电解质层(32),一侧邻接负极极片(2)而另一侧邻接正极凝胶电解质层(31)的另一侧,负极极片(2)具有低电位负极活性材料,所述负极凝胶电解质层(32)的还原电位在0.2V(vs?Li/Li+)以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世霖洪响钟开富王宝君闫传苗申兰耀湛英杰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