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膜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463713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19 01:26
一种导电膜,包括透明绝缘衬底和形成于所述透明绝缘衬底上的导电网格,通过模具压印的方式在透明绝缘衬底表面压印出网格状凹槽,简单快捷、效率高;通过在凹槽中填充金属溶液,并烧结形成导电网格,成本低;所述导电网格的网格线间距为d1、且100μm≤d1<600μm;导电网格方块电阻为R、且0.1Ω/sq≤R<200Ω/sq。减小网格线间距须将网格线宽度减小,从而提高导电膜的透光性能;方块电阻越小,导电膜的导电性能越好,电信号的传输速度越快;较低的金属含量保证了较小的方块电阻,同时也节省了原材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导电膜,包括透明绝缘衬底和形成于所述透明绝缘衬底上的导电网格,通过模具压印的方式在透明绝缘衬底表面压印出网格状凹槽,简单快捷、效率高;通过在凹槽中填充金属溶液,并烧结形成导电网格,成本低;所述导电网格的网格线间距为d1、且100μm≤d1<600μm;导电网格方块电阻为R、且0.1Ω/sq≤R<200Ω/sq。减小网格线间距须将网格线宽度减小,从而提高导电膜的透光性能;方块电阻越小,导电膜的导电性能越好,电信号的传输速度越快;较低的金属含量保证了较小的方块电阻,同时也节省了原材料。【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触摸屏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触摸屏作为实现人机交互操作的较佳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带有显示屏的电子装置中,而导电膜是其不可或缺的部分。目前,导电膜包括透明绝缘衬底、导电层和导电网格,透明绝缘衬底和导电层邻接,所述导电网格位于导电层表面,制造导电膜的常用方式为曝光显影方式,通过曝光显影的方式将银盐乳剂层变为导电层,并在其表面形成导电网格图案,并对导电网格图案的布银量、网格线间距、表面方块电阻等各项参数以及导电性微粒的参数作出改变,得到的导电网格网格线之间的间距为600-800μπι、方块电阻为20(T800Q/sq ;导电网格的金属含量为1.3~1.9g/m2。旨在提高导电膜的导电性能。但是,现有导电膜存在以下一些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网格线间距较大而导致需要使用较粗的网格线,光性能不佳;方块电阻值较大,降低了电信号的传输速率,加工成触摸屏后反应不灵敏,用户体验感差。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导电膜光性能不佳,方块电阻值大、电信号传输速率慢、反应不灵敏的问题提供一种。一种导电膜,包括透明绝缘衬底和形成于所述透明绝缘衬底上的导电网格,所述导电网格的网格线间距为Cl1、且ΙΟΟμπι≤Cl1 < 600 μ m ;导电网格方块电阻为R、且0.1 Ω /sq ≤ R < 200 Ω /sq。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形成于所述透明绝缘衬底一表面的透明绝缘层,所述导电网格嵌入或埋入设置于透明绝缘层中。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形成于所述透明绝缘衬底一表面的透明绝缘层,所述透明绝缘层形成若干交错的凹槽,所述导电网格设置于所述凹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导电网格的材料选自金、银、铜、铝、锌,镀金的银中的一种或至少二者的合金。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形成所述导电网格的材料为银、且含银量为0.7-1.8g/m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网格的网格线间距为Cl1、且200 μ m ≤ Cl1 ≤ 500 μ 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网格的网格线间距为Cl1、且200 μ m≤d1<350 μ mD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网格的网格线间距为Cl1、且350 μ m ≤ Ci1 ≤ 500 μ 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网格方块电阻为R、且I Ω/sq < R < 60Q/sqo≤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网格的网格线宽为d2、且Ιμ--≤d2≤ΙΟμπι。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网格的网格线宽为d2、且2μπι≤d2 < 5 μ mo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网格为均匀布置的规则图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明绝缘层的材料选自光固胶、热固胶或自干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明绝缘层的材料选自无影胶、光学胶或液态光学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明绝缘层的厚度为d4,凹槽宽度为d3,且0.5≤d4/d3 ≤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明绝缘层的凹槽侧设置有改善透明绝缘层力学特性效果和防止透明绝缘层擦伤的保护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明绝缘衬底的材料选自聚对苯二甲酸类塑料、塑胶透明材料、聚碳酸酯或玻璃。一种导电膜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模具压印,在透明绝缘衬底表面或透明绝缘层表面压印出网格状凹槽,所述透明绝缘衬底与透明绝缘层邻接,且所述模具的网格线间距为Cl1、且固化凹槽;填充印刷,在所述凹槽中印刷填充金属溶液;烧结和固化填充的金属溶液,形成导电网格,使导电网格方块电阻为R、且0.1Ω/金属含量为0.7~1.8g/m2,以制出导电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模具压印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压印凹槽,在透明绝缘衬底表面压印出网格状凹槽;涂布透明绝缘层,在凹槽内涂布胶水以形成透明绝缘层;或者涂布透明绝缘层,在透明绝缘衬底表面涂布胶水以形成透明绝缘层;压印凹槽,在透明绝缘层表面压印出网格状凹槽。上述导电膜,通过模具压印的方式在透明绝缘衬底表面压印出网格状凹槽,简单快捷、效率高;通过在凹槽中填充金属溶液,并烧结形成导电网格,成本低;网格线之间的间距为Cl1、且100 μ m≤Cl1 < 600 μ m,方块电阻为R、且0.1 Ω /sq≤R < 200 Ω /sq ;所述方块电阻为R、且0.1 Ω/sq < R < 200 Ω/sq,可在金属含量一定的情况下使所述网格线之间的间距为Cl1、且≤Cl1 < 600 μ m。减小网格间距须将网格线宽度减小,从而提高导电膜的透光性能;方块电阻越小,导电膜的导电性能越好,电信号的传输速度越快,同时方块电阻的偏差减小。【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导电膜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导电膜直线型导电网格示意图;图3为本导电膜波浪线型导电网格示意图;图4为本导电膜导电网格埋入透明绝缘层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导电膜导电网格直接设置于透明绝缘衬底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导电膜透明绝缘层厚度与凹槽宽度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导电膜的制造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透明绝缘衬底中的“透明”在本专利技术中可理解为“透明”和“基本透明”;透明绝缘衬底中的“绝缘”在本专利技术中可理解为“绝缘”和“介电质(dielectric)”,因此本专利技术中的“透明绝缘衬底”包括但不限于透明绝缘衬底、基本透明绝缘衬底、透明介电质衬底和基本透明介电质衬底。如图1所示,一种导电膜,包括透明绝缘衬底10和形成于所述透明绝缘衬底10上的导电网格11。所述透明绝缘衬底10为透明绝缘状,光性能好,不会影响导电膜的透光性;所述导电网格11具有导电性,保证了导电膜的导电性;透光性和导电性两大特性的保证,使导电膜可用于触摸屏。其中,如图2、图3所示,所述导电网格11的网格线间距为Cl1、且ΙΟΟμπι≤d1<600 μ m ;导电网格11方块电阻为R、且0.1 Ω/sq ≤ R < 200 Ω/sq。减小导电网格11的网格线间距(I1,使IOOymS Cl1 < 600μπι,需要使用更细的网格线,减小形成网格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电膜,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绝缘衬底和形成于所述透明绝缘衬底上的导电网格,所述导电网格的网格线间距为d1、且100μm≤d1<600μm;导电网格方块电阻为R、且0.1Ω/sq≤R<200Ω/sq。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菲张晟高育龙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